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救世古鑑】心念轉天地寬 作無品官行有品事

作者:懷忍忍
font print 人氣: 987
【字號】    
   標籤: tags: , ,

身家遭受災難,身體有永久性的損害,都是人間很難忍受的事。如何轉變人心之念,去轉變生命的天地呢?僅僅當個不入流的小官吏,也能發揮巨大的力量改變人生嗎?

身不死  便可賀

沈子均是明末清初的讀書人,有一天隨著朱近修到妙峰菴一帶遊玩。他們悠遊在山路間,突然看到遠處冒起濃濃的黑雲,接著有火舌竄動。起火的地方是棲鳳村。棲鳳村是沈子均的住處所在。

火災過後,有人安慰沈子均遭遇的不幸,只聽得沈說道:「可賀也!」

對方非常意外,就問他為何這麼說。

沈說:「 『國(明朝)破矣,家未亡也。家亡矣,身猶存也。 』雖然吾一生至此坎坷潦倒,但是一身猶存,有什麼好悲傷的呢?以世俗的話來說,身不死,便可賀。所以,您不用為吾哀傷,也不用安慰吾也。」

沈子均遭遇了國破家亡的悲劇,但是他展現的豁達,翻轉世間的禍福觀念,改變人生的悲喜態度。人生的風風雨雨,就像是一場場沐浴吧!

可喜靈臺不昧  從今不見尋常人

清初的畫家金農(西元1687—1764年,字壽門,又字司農、吉金,號冬心)是浙江錢塘人 。他的學識、藝術修養和書畫造詣都很高,書畫格調拙厚淳樸,自成一家,反映他胸臆中有一套不同凡俗的處世哲學。

他有兩個朋友,汪巢林和樂慶夫,各有與眾不同之處——巢林眼睛失明了,慶夫患有腳病,不良於行。金農特為兩個好友作了一詩,詩吟:

蹇處卻勝屈膝,閉時即是垂簾。
可喜靈臺不昧,何憂蓬戶常潛。

這詩文意帶雙關,意思說,腳雖然不方便走路,卻比「屈膝」逢迎要好;眼睛閉起來就像是垂簾,可以不看不見外面種種醜態。可喜的是保持心靈的清明澄淨,潛居草屋蓬戶中又有什麼要憂愁的呢?

金農又說:

此後已辭傾險路,從今不見尋常人。
一春花福仍消受,弄影聞香各占新。

就說從此以後就不用走傾斜危險的道路了,從今後就不用見一般常人了。兩友雖然有不同於常人的身體,而春天猶然在身邊,或者與花共舞,或者尋香共醉,人生總是有春天。用心眼觀天地人間,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金農寄寓詩中的是轉變觀念,慧眼看人間的生命智慧。無論眼前人生如何艱難困頓,轉個身可能柳暗花明又是另一番境地,另一個世界。

作無品官  行有品事

清朝的文官流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最下等的文官為未入流,就是不入流品,不在於九品官之內。清朝的各縣典史是未入流的官員之一,不在於九品之中。

典史一職最早始設於元朝,設於州縣,為縣令的佐理,原本職責是「典文儀出納」。明清的典史,掌管緝捕、稽查獄囚的事。

清朝某典史曾經題一聯掛在廳辦公室,他這樣自我期許:「作無品官,行有品事;讀百家書,成一家言。」人在主流外,清泉天上來。

《明外史‧本傳》中有不少典史的故事。馮堅在洪武年中,任南豐典史。縣民很喜愛他,為他作了《德政謠》一章。洪武二十四年,他上書就政事提出九大建言,皇上很欣賞他知時務,達事變,於是命吏部擢拔馮堅出任左僉都御史。馮堅果然是「作無品官,行有品事;讀百家書,成一家言」的典史。

《明外史‧循吏傳》記載,何聰是淮安海州人。明宣宗宣德年中出任四川長壽典史,他為公為民的行為更是感動許多地方父老,賢能的名聲不逕而走。後來他因守父喪而去職。服喪後,改任職於山東長青縣。明英宗正統八年,長壽縣知縣出缺,長壽縣民五十餘人,行走數千里到京師上書請願。他們陳述何聰當長壽縣典史的時候,勤勤懇懇,廉潔奉公,憫恤人民,深得民心的悅服,希望能讓何聰出任該縣的知縣。

明英宗皇上感歎: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吏,已經離開長壽縣十年了,人民還念念不忘,當是循吏良選之才。於是任命何聰赴長壽縣出任知縣。何聰上任知縣後,能作主的權限更大了,他一心以人民的幸福為念,憫恤孤貧,興辦學校,息訟弭盜,人民對他益加愛戴。

這是典史作無品官,行有品事得到當世回報的實例。正義清泉點滴在人間,潤澤人民的身,洗淨人民的心,澄淨反射天理道義的光輝。

人間有道,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有自己的道。不管是什麼角色,守住恆常天道,就發揚了天地之心,儘管人生再顛仆也不破不敗,瀟灑自在。@*#

資料來源:《清稗類鈔》《明外史·循吏傳》《明外史·本傳》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平日裡朋友間開開玩笑、逗樂尋開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些尋開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間引發意想不到的巨變,改變人的命運,是怎麼回事呢?來看兩則清朝的民間故事。
  • 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和品德教育的課程,所謂「講德習射」。
  •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 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創造了持續傳承五千年的奇跡。
  •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 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
  • 在成年禮的「加冠」這場生命禮儀中,德、禮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關係是以「德」為本,是「以德制禮」,以「禮」為末。因此,「德」是為成年禮的核心樞紐,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品格,同時能夠承擔家庭國家責任的男子是成年禮的重要依歸。
  • 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是說給神佛燒香磕頭就能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人禮拜時的有求之心,是褻瀆神明。
  • 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話,也許有同樣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