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法國古董掛毯 重現四季之美

文/洛林‧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 翻譯/陳遇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冬天:溜冰場景》(Four Seasons: Winter: Skat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6英寸x153英寸。弗朗西斯‧吉恩(Francis Ginn)、瑪麗安‧吉恩‧瓊斯(Marian Ginn Jones)、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Barbara Ginn Griesinger)和亞歷山大‧吉恩(Alexander Ginn)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Frank Hadley Ginn)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Cornelia Root Ginn)。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font print 人氣: 7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歲月不待人,晝夜輪替,日復一日,不斷更迭的四季帶領著我們度過了一生。四季,也因此成為經典的藝術題材之一。

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最新的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中,訪客將可以親眼觀賞到一組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稀有掛毯。

能夠親眼觀賞到這組掛毯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這組掛毯是由巴黎著名的戈布蘭掛毯工廠(Gobelins Manufactory)製作的,這間掛毯工廠於法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便聞名於世,至今仍然持續營運。展覽中的這組四季掛毯經過大規模修復後,於今年2月13日首度公開亮相。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冬天:溜冰場景》(Four Seasons: Winter: Skat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6英寸x153英寸。弗朗西斯‧吉恩(Francis Ginn)、瑪麗安‧吉恩‧瓊斯(Marian Ginn Jones)、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Barbara Ginn Griesinger)和亞歷山大‧吉恩(Alexander Ginn)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Frank Hadley Ginn)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Cornelia Root Ginn)。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春天:捕魚場景》(Four Seasons: Spring: Fishing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101 1/2英寸x104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夏天:豐收場景》(Four Seasons: Summer: Harvest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99 1/2英寸x100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法國巴黎戈布蘭掛毯工廠的編織作品《四季:秋天:釀酒場景》(Four Seasons: Autumn: Vintage Scene),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羊毛、絲綢、金線;掛毯編織:103英寸x143 1/2英寸。弗朗西斯‧吉恩、瑪麗安‧吉恩‧瓊斯、芭芭拉‧吉恩‧格里辛格和亞歷山大‧吉恩贈送,以紀念弗蘭克‧哈德利‧吉恩和科妮莉亞‧路特‧吉恩。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以四季為主題

幾世紀以來,藝術家們在壁畫、繪畫、雕刻、掛毯、家具,甚至是鼻菸壺上描繪四季的景象,以慶祝大自然的協調與韻律。

古人最早使用星座符號,再使用神的形象將春、夏、秋、冬的特質擬人化。到了中世紀,藝術家們才開始以日常的季節性場景來表現季節,例如夏季的農田布滿了農民辛苦耕耘的作物。

在CMA展出的這組四季掛毯也描繪了這樣的日常活動:男女老少在春天時一同釣魚、整理花園,在夏天豐收,秋天釀酒,並在冬天滑冰嬉戲。

同時,這場展覽也介紹了掛毯這項古老藝術的歷史,包含設計和製作的過程,以及博物館取得這些館藏的歷史。此外,展覽中還精心介紹了博物館織品保存專家和比利時王室掛毯工廠De Wit的修復專家是如何修復這些古董級的織品。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古董織品令人驚歎的製作過程,以及為了後代進行的修復工作。遊走於四季掛毯之間,彷彿也看到了歲月流走的痕跡。

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於2022年2月13日展出至2023年2月19日。更多資訊請參閱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 政治動盪和反戰的焦慮,或許是現代藝術普遍給人醜陋之感的兩個原因。然而,在激進政治的熾熱表象之下,如達達主義等藝術運動還隱含著更為陰暗的深層意涵:它們視覺化地傳達了後現代哲學,即虛無主義、非存在論(nonbeing)和生命無意義的觀念。畢加索筆下的人物形象支離破碎,反映了現代人在拋棄傳統真理觀之後所體驗的意義與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藝術村」(Cornish Colony),是美國早期數一數二的藝術村。藝術村的中心是聖高登斯的住所與他後來建造的工作室。這個地方現在是「聖高登斯國家歷史公園」(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國的歷史、藝術和大自然,這個風景如詩如畫的藝術村再適合不過了。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那西索斯和回音女神的故事在17世紀是一個熱門的畫題。克勞得的這幅畫是目前唯一已知他嘗試這種題材的作品。……這情景像不像人間仙境?難怪Claude(克勞得)會成為17世紀英國最受人讚賞的畫家和收藏家的寵兒。
  • 16世紀初,意大利曼托瓦公爵費德里戈‧岡薩加(Federigo Gonzaga)請藝術家朱利奧‧羅馬諾(Giulio Romano)以「純粹休閒」為目的,為他建造一座遊憩宮殿來接待貴賓。當時,曼托瓦市是意大利中部四個湖泊中的一個島嶼。宮殿位於城市牆外一處較小的島嶼上,名為得特宮(Teiet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