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巴黎聖禮拜堂: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藝術

文/大紀元  翻譯/文青衿
華麗的哥特式風格——15世紀的玫瑰花窗上描繪了聖約翰對末世的預言。(Marie He/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0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如果用「歎為觀止」形容一座建築,可以說非巴黎的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莫屬了。這座外表低調、內在壯觀的禮拜堂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的西堤島(又譯西岱島),與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宮殿毗連。

13世紀中葉,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委託建造的聖禮拜堂。(ErickN/Shutterstock.com)
聖禮拜堂是路易九世在文森城堡的禮拜堂。(Mistervlad/Shutterstock)

聖禮拜堂曾於1232年至1248年間受託存放基督受難時的聖物,其中包括路易九世1239年以極高價格購下的荊冠,那是基督罹難前,羅馬士兵戴在他頭上的荊棘束環。

聖禮拜堂分為上下二層,上祭堂中間是19世紀的神龕,曾供奉著基督受難時的聖物,現存於巴黎聖母院大教堂。(Shutterstock)

聖禮拜堂分為上下二層:上層(上祭堂)除了存放基督受難聖物,也為王室及其賓客所用,有著寬大的中殿,拱頂高達20公尺;下層(下祭堂)為朝臣所用,高6.6公尺,有一個中殿和二個小通廊,還有一個圓形螺旋梯通往上祭堂。

聖禮拜堂是輻射式哥特建築風格(Rayonnant Gothic)的完美典範,這是一種盛行於1240年─1350年期間的歌特式建築風格。藝術史學家根據不同時期窗欞(窗格)的造型為歌特式建築分類,Rayonnant(雷昂納特)一詞來自輻射狀的玫瑰花窗,這是該時期歌特式建築的特點。此外,還有細線條的運用,如尖形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扶壁。

扶壁

哥特式結構的最大奧祕,是成功地將內部承重轉移至建築物的外體。建築物外狹窄的扶壁支撐著大部分的負重,分擔了主牆所承受的壓力。如此牆體可以砌得很薄,或以大面積的玻璃花窗代替。

聖禮拜堂的設計將哥特建築風格發揮到了極致。將扶壁露在建築外部支撐牆體,營造出結構輕盈、室內更多空間的效果。而以大型彩繪花窗取代大部分牆體,則能讓光與彩遍灑禮拜堂內。在《聖經》中光代表神。陽光透過彩繪雕窗傾瀉而入,整個內堂猶如沐浴在神聖光輝的惠澤與眷顧之中。

聖禮拜堂外狹長的扶壁承擔了大部分的承重,使大型彩繪玻璃窗取代牆體的功能,讓陽光照射入內。(Kiev.Victor/Shutterstock.com)

彩繪玻璃窗

彩繪玻璃窗上重複著各種不同尺寸的裝飾圖案,窗欞的設計十分精巧繁複。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圓形的稱為「玫瑰窗」。

繽紛巨大的柳葉窗成為禮拜堂的主要部分。15扇高為15米的尖拱形彩繪玻璃窗環繞了禮拜堂上層,向上延伸至51英尺高的穹頂,引導我們的目光望向「天堂」的方向。

彩繪玻璃不僅帶來了色彩光線絕倫之美,還再現了《舊約》與《新約》中的1113幕場景,講述著從創世以來到迎送基督聖物至巴黎期間發生的故事。

聖禮拜堂的彩繪玻璃窗。(wjarek/Shutterstock.com)

禮拜堂的西門之上有一扇巨大而精緻的玫瑰花窗,玫瑰花窗是哥特建築最顯著的特點。而這扇15世紀的大花窗,是法國哥特式晚期的一種華麗設計風格(Flamboyant Style),以火焰式的曲線花飾窗格為主要特徵。這扇玫瑰花窗由繁複精細的石質窗格支撐,窗格精細到幾乎讓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聖禮拜堂玫瑰花窗細部。(Isogood Patrick/Shutterstock.com)

集束式廊柱

彩繪玻璃營造的色彩籠罩著禮拜堂上層的內壁,彷若堂內嵌滿了寶石;玻璃窗戶之間是頗具創意的集束式廊柱(或稱束柱),看似窗櫺,與彩繪玻璃渾然一體。集束式廊柱是由數個纖細的柱體合成,既美觀又能承重,卻無厚重感。

聖禮拜堂內色彩斑斕的集束式廊柱。(Craig Hastings/Shutterstock.com)

尖肋拱頂

歌特式建築將圓筒拱頂改為尖肋拱頂,優雅的尖肋拱頂定義並強化了建築物的骨架,並延伸至拱頂天花板。

下層承擔著整個禮拜堂的大部分重量,以承重牆壁為主,窗少,柱多。下祭堂的140個肋拱成為裝飾的主要特徵。這些肋拱均於13世紀中葉鑄造,比上祭堂的肋拱歷史更為悠久。肋拱上飾有那個時期典型的花飾。每一片鍍金的葉子都與上面細長的肋拱相對應,肋拱向上延伸,支撐拱頂。肋拱及拱頂上繪有交替出現的百合圖案,是法國王室的象徵,含有「王權、藝術」等象徵性意義,也是法國的象徵之一。

下祭堂原有的彩色玻璃在1690年的一場洪水中被毀,後為無色玻璃所取代,再現了聖母瑪利亞的一生。而拱頂則繪製有更精緻、更多彩的聖母生活的場景。

肋拱上的花飾。(Shutterstock)
下層(下祭堂)僅高6.6米,中殿面積為6米見方,有兩個小通廊通往上層。下層的盡頭是路易九世的雕像。(Birute Vijeikiene/Shutterstock)

繪畫及雕刻

大柳葉窗下的牆壁同樣富麗堂皇,均飾以基督教象徵意義的繪畫及雕刻。其中包括十二使徒的雕塑和天使的雕塑浮雕,天使或手捧王冠及荊冠,或手持香爐罐。

十二使徒雕像矗立在兩扇大窗之間的束柱下方,分立在禮拜堂的兩側,支撐著整個禮拜堂的上層。既似恭敬聆聽基督的教誨,又如守護著禮拜堂深處神龕中基督的聖物。

充滿基督教象徵意義的繪畫與雕塑布滿了聖禮拜堂的牆壁。(Isogood Patrick/Shutterstock)
聖禮拜堂中,手持王冠、荊冠的天使比比皆是。(wjarek/Shutterstock)
十二使徒之一,下面是拿著香爐的天使。(Craig Hastings/Shutterstock.com)

尖形拱門

禮拜堂的下層(下祭堂)供奉著聖母瑪利亞,為朝臣及居民提供禮拜的場所。入口及大部分裝飾是1854年─1858年間創作的。

拱門上方(入口、門、窗上方的裝飾性拱門)雕刻著瑪利亞在天堂的加冕儀式。(Zvonimir Atletic/Shutterstock)
聖禮拜堂的入口。(Jacqueline F Cooper/Shutterstock.com)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1870年代末、1880年代初,紐約市是美國奢華家具和室內裝潢的製造中心。南北戰爭後,國內經濟增長激起了前所未有的住宅建設熱潮,高端家具製造業應運而生,迅速發展。
  • 施洗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說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負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 1:29)。基督教藝術經常用羔羊來描繪基督。
  • 馬德里王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位於西班牙首都中心,可說是西班牙王室傳統的代表。這座宮殿來自18世紀中葉改建古老的摩爾人堡壘(Moorish fortress),呈現法國巴洛克與新古典主義風格,佔地超過100萬平方英尺,擁有近3,500個房間。王宮是西班牙王室的官邸,至今仍用於國家慶典。馬德里王宮以躋身歐洲最大宮殿之一而聞名。
  • 當我告訴別人我還在用書信與朋友聯絡時,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一種雅興,好像我們只是喜歡那些漂亮的羊皮紙和羽毛筆。平心而論,我確實喜歡使用漂亮的信紙和蠟封,但這並不是我最重視的因素。我認為,手寫信這種傳播媒介是數位訊息無法比擬的。
  • 《青銅騎士》,由葉卡捷琳娜大帝訂製,用來宣示她暨俄羅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後成功地統治了俄羅斯。彼得出生後一個世紀,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僅展現對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藉此鞏固自己身為俄羅斯偉大統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題詞「葉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馬」對人類的貢獻也許更甚於其它動物,馬協助人類維持生存、繁榮以及征戰沙場。馬也提供我們運輸、犁田耕耘、機械動力,甚至跟我們勇敢地衝鋒作戰。
  • 遊客不僅能在凡爾賽宮「戰馬輝煌—人類文明的重要夥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覽中欣賞到克雷格的畫作與騎馬藝術,還可以從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藝術品中看到輝煌的歷史,甚至還能欣賞到罕見的馬術或騎兵盔甲。
  • 波士頓美術館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廳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歷史的珠寶,主題:「超越輝煌:聚焦館藏珠寶」(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這些珠寶述說著從遙遠的過去到現在,關於愛情、戰爭、死亡、全球貿易、政治、科學與藝術的故事。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