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燕山雪花大如席」或是讖語?盤點巧合的亡國詩

文/宋寶藍
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70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2022年2月4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冷清開場。開幕式的主題是「一朵雪花的故事」,根據媒體介紹,這是引用了李白詩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以形容雪花的「空靈、浪漫」。不過這句詩文被外界解讀為大凶之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出自唐朝李白所作《北風行》。「北風行」是樂府題材,多寫北風雨雪、行人不歸的傷感和淒涼。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遊歷了幽州(今北京大興縣一帶),目睹了安祿山挑起戰禍,帶給百姓的苦難。李白寓情於景,將心中滿腔悲憤,化成詩章《北風行》。

幽州由胡人將領安祿山管轄。詩文首句「燭龍棲寒門,光耀尤旦開」,燭龍棲息在極其寒冷的北方,那裡終年看不見陽光。以燭龍展現的幽冷和嚴寒,比喻戰禍帶給人的苦難。

安祿山心懷逆謀,在范陽北邊修築雄武城,對外聲稱為了抵禦敵寇,實質貯藏兵器,積存糧穀,等待反叛時機。安祿山作為三道節度使,他的麾下戰馬就有一萬五千匹。很多人為了討好他,每個月向他進獻驢子駱駝戰馬,甚至獵鷹獵犬之物。百姓被其役使,難以為生。

安祿山為邀功媚上,挑起邊境戰爭。前後十多次,他欺騙誘引契丹人,假借設宴擺酒,並事先挖一大坑。等到契丹人喝醉之後,將人斬首埋掉,每次要殺幾十人。天寶十一年八月,安祿山率領五六萬兵馬,征討契丹,唐軍將士幾乎損傷殆盡。

《北風行》描述了倚門望夫的幽州思婦,因為丈夫戰死而陷入悲寒孤苦的境地。將士遠征,戰死沙場,沒有親人為其收斂,甚至都難以裹席而葬。「燕山雪花大如席」,伴隨著怒號的北風,大片大片的雪花降落大地,猶如巨大的蓆子,掩埋著陣亡的將士,這場面既悽慘,又悲涼。詩文以大如席的雪花,怒號的北風表達未亡人的血淚控訴。因戰禍帶來的生離死別,此恨綿綿無絕期,猶如漫漫的北風大雪,鋪天蓋地。詩文畫面展現出雨雪無邊恨難消的亂世淒涼。

天寶十一年,李白寫下了這首《北風行》,揭露安祿山的罪行。那自天而來怒號的北風,反而是朝代敗亡離亂的徵兆。三年之後,安祿山起兵造反,拉開了大唐由盛轉衰的序幕。

《北風行》描繪了雨雪無邊恨難消的亂世淒景。李白筆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絕非盛世美好的象徵。同樣是寫雪,李白也寫過「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讀起來與「燕山雪花大如席」,帶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北京冬奧會引用這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或更像讖語。因其蘊涵的淒涼慘像,被各界解讀為是大凶之兆。從這個角度上看,冬奧會的主題設計,或許就在冥冥之中預兆了中共的未來。

中國傳統文化講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吟詩賦詞本是文士的雅興,但有時也會無意中因詩成讖,預言了日後將會發生的事,看似冥冥中的巧合,卻詮釋了朝代的結局。李白的《北風行》預兆了大唐由盛轉衰的命運,中國史上宋徽宗、陳叔寶的詩句可是預兆了自身的命運。

宣和(1119年—1125年)是宋徽宗趙佶使用的最後一個年號,共計七年。這一期間發生了不少詭異之事,提前數年預兆著北宋的滅亡。

宣和元年秋天,正值秋風蕭瑟之際。道德院上奏:「金芝生」,出現了金色的靈芝,希望宋徽宗御駕親臨,一覽瑞景。徽宗駕臨觀賞,然後又來到蔡京府上,在鳴鸞堂君臣飲酒敘談。當喝到酒酣之時,蔡京賦詩一首,以助酒興。徽宗當場就賜和了一首詩。詩文曰:
「道德方今始造興,萬邦從化本天成,
定知金帝來為主,不待春風便發生。」

徽宗崇奉道教,他的詩文是說,朕今天看到金靈芝,感到老子著作的《道德經》才開始興旺,世界皈依道德教化,本來就是天賜所成。定然知道「金帝」(金芝)到來必會成為主人,還沒有等到春天,這金靈芝就長出來了。

君臣唱酬,本是人之常情。然而當事情發生後,人們重溫徽宗詩句,才知冥冥中自有天意。到了宣和七年(1125年)冬天,建立金國的女真人侵犯北宋京師,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京城開封被攻破。原本太史預備在立春時,牽出土牛以迎接新年,竟是於事無補。

宣和六年,宋徽宗寫過詩句「日射晚霞金世界,月臨天宇玉乾坤」,他自創了「瘦金書」字體,也帶著「金」字。看似巧合的詩句,透露出冥冥中的天意,北宋被金國女真人所滅。金朝大軍攻陷京城,擄獲宋徽宗、欽宗,並主宰了中原,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帝」。

陳朝陳叔寶(陳後主)也如宋徽宗一般,因詩成讖,預言了自身的命運。陳叔寶即位後,窮奢極欲,不分寒暑役使百姓大興土木,導致國庫空虛,百姓怨聲載道。而他本人荒淫怠政,與後宮美人飲酒嬉戲,作詩唱和。

陳叔寶曾作一首《玉樹後庭花》,儘管描寫的是嬪妃嬌嬈媚麗,但詩文充滿了哀怨靡麗之氣,「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詩文結尾以花兒全都掉落,歸於孤寂,令人深感悲涼。

當陳叔寶在南方盡情享樂時,隋文帝楊堅在北方運籌帷幄,為一統天下任賢納諫,整飭軍備。隋文帝斥責陳朝「欺天造惡,祭鬼求恩」,使「江北、江南,為鬼為蜮」。陳朝無道,「君無君德,臣失臣道」,君臣耽於淫逸,難以察覺將要降臨的滅頂之災。

開皇九年,隋文帝滅了陳朝。後來,陳叔寶被俘,最終病死在洛陽,他在位只有短短七年,如花一般短暫的綻放後凋落。從此以後,《玉樹後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

中國人講天人感應,天意與人事會交相感應。天象影響人事,可預兆災禍,人事也感應著上天,留下日後的印證。
參考資料:
《隋書》卷2
《行營雜錄》
《舊唐書》卷200上@*#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 那麼,實際可以把音樂分為四如之境——翕如之境,純如之境,曒如之境和繹如之境。這四如之境,又可對應元亨利貞或者春夏秋冬四象。所以,孔子語魯太師樂,所談的是天地之道,是天地之大樂,是政通人和之樂,是為萬世開太平之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