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老人駕著汽車雪橇,飛到美國給孩子們派禮物。不料,汽車的引擎掉落,雪橇在紐約中央公園「擱淺」了。本來,雪橇憑著人們的聖誕精神就可以起飛,但是由於很多人不再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雪橇便失去了動力。當晚,一群紐約客目睹聖誕老人從天而降,驚訝不已,他們唱起聖誕歌曲,重拾聖誕精神,雪橇終於獲得了足夠的力量,騰空飛翔。這段情節出現在美國電影《聖誕精靈》(Elf)的結尾,獲得大批觀眾的好評,「感動」和「希望」是熱情反饋的關鍵詞。
說到「聖誕精神」,不能不提英國作家狄更斯的小說《聖誕頌歌》。作品描述了唯利是圖的商人斯克魯奇在平安夜的奇遇,他由此幡然醒悟,決心改過,開始了關心助人的新篇章。此書於1843年出版,一直受到熱烈歡迎,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畫等,每逢聖誕節反覆播放和上演,是史上最受喜愛的聖誕故事之一。
與狄更斯同時代的英國詩人托馬斯‧胡德(Thomas Hood)對《聖誕頌歌》給予很高評價,他寫道:「如果說聖誕節那古老、溫馨、好客的傳統及它所建立的社會慈善的風尚正面臨傾頹的危機,那麼能夠作為中流砥柱力挽此一狂瀾者,也就是本書了。」
聖誕節在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督教的節日,聖誕節紀念耶穌的誕生,感謝神對凡人的拯救。
據《聖經》記載,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公元元年,耶穌降生在耶路撒冷伯利恆的一家旅店的馬槽裡。據《馬太福音》記載,耶穌出生後不久,有三位博士從東方騎著駱駝,跟隨一顆星星到伯利恆,就是為了向耶穌致敬。他們到達後,將金、乳香、沒藥獻於耶穌。若干年後,這顆星就掛在全球千萬顆聖誕樹上的頂端。
耶穌三十歲時,開始傳道。他教導人們如何脫離痛苦,擺脫墮落,如何善待他人、最後獲得永恆的幸福。耶穌在傳道時展現了許多神跡:他使麻風病人得到康復,瘸子能走路,駝背直起了腰,盲人重見光明。追隨耶穌的人不僅身體得到了康復,心靈也得到了拯救。於是,信徒們拋家棄財、不辭勞苦的追隨耶穌,並以此為榮幸。
在歷史上,基督教經歷了三百多年的迫害,很多基督徒因為堅持信仰而被燒死、被投入鬥獸場遭猛獸咬死。苦難過後,世人終於明白了耶穌和基督徒的偉大,從而創立了「聖誕節」和公元紀年來紀念聖者。
隨著西方文化的流傳,聖誕節從宗教節日逐漸演變為一個公眾節日,在世界多個國家被慶祝,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帶來許多歡樂和溫馨。聖誕樹、聖誕老人、聖誕歌曲等元素跨越地域的界限,歷久不衰。
「聖誕精神」指的是什麼?她包含了友愛、互助、感恩、希望,以及堅守信仰,這些品質讓人生豐滿、快樂,也能使社會立於安定、諧和。
一百八十年前,英國文人已經注意到了古老傳統的流失並設法挽救。一百多年後,相似的危機正在成為普遍的社會現實,無論西方還是東方。商業化、科技化等現代意識潮流令許多人忘記了歷史的教訓,他們漠視甚至拋棄傳統,另一方面,物欲橫流及自我放縱也讓親情和友誼冷卻。
最近三年,疫情衝擊世界。這場變故讓很多人意識到,人類需要找回淳樸向善的真我,才能走出困境。在2022年的平安夜,希望更多的醒悟和回歸能夠演繹更多心靈的重生。@
責任編輯:方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