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凡綜合報導)股票能炒、房子能炒、球鞋也能炒。有人因此暴富,也有人因此而鋃鐺入獄。
美國運動品牌耐克(Nike)今年7月29日推出一款球鞋「閃電倒鉤」。該鞋在中國的發售價是1,599元(247美元),經過鞋圈一路抬價之後,最高標價達到69,999元(10,819美元),暴增40多倍。這一異常的市場現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中國的運動鞋交易平台「得物」9月21日發布聲明稱,69,999元為賣家個人設置,該價格下並無成交,平台已做下架處理。不過有媒體梳理發現,這款鞋的成交量達到1100人次,高幫款的平均售價確已超過10,000元(1,546美元),其中賣得好的鞋碼成交價突破30,000元(4,637美元)。
據公開資料,這款「閃電倒鉤」是美國說唱音樂人Travis Scott、日本「潮流教父」籐原浩Fragment Design和耐克Air Jordan(簡稱AJ)三方聯名商品。
聯名商品是品牌之間的一種合作行為,即品牌之間為互相扶持、製造影響力,共同應對市場競爭的一種營銷模式。這種模式在奢侈時尚品牌界非常流行。
在運動鞋領域,耐克把這招玩的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它每隔一段時間就推出一款。有網民整理彙編出2021年度全球最貴的20款運動鞋,耐克竟然佔了17款,其中耐克AJ佔11款,AJ之外的佔6款。
AJ是耐克旗下以NBA巨星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命名的球鞋。1985年,喬丹被耐克以高薪合約攬至旗下,耐克隨即為喬丹推出了第一款AJ。
資本介入市場
鞋價在中國是怎樣炒起來的,這還得從頭說起。
1980年代後期,美國職業男子籃球聯賽(NBA)進入中國轉播,到1990年代日本動漫《灌籃高手》在中國學生群體中流行,再到2000年代華人球星加入NBA聯賽,這一系列因素都帶動了中國的籃球熱潮。那時中國就已經有球迷和粉絲開始收藏籃球鞋了,只不過還比較小眾。
到了2010年代,隨著嘻哈文化在歐美流行,中國的影視男星們也開始在公開場合秀各種球鞋,「球鞋文化」在中國爆發。
物以稀為貴,品牌商深諳此道,所以他們都喜歡限量發售,製造「飢餓營銷」。為了能買到心儀的球鞋,粉絲們凌晨甚至通宵到直營店門口排隊。盛況空前的景象也吸引了「黃牛」們的注意。中國的「黃牛」是指通過倒買倒賣來謀取利益之人,如今的黃牛早已不是街頭小販,他們的身後往往都有資本的力量。
黃牛們更喜歡囤貨、壟斷、抬價。據中國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第一財經」報導,2018年11月,一款AJ聯名鞋在中國西南的雲南省昆明市發售,一位炒家專程從中國東北飛過來,以每人200元的價格雇了50個人排隊。由於佔據人數優勢,經過24小時排隊,昆明市場總共發售的26雙鞋被他拿下21雙。
資本一介入,買鞋就更難了,如果哪一款鞋在市場賣斷了貨,那黃牛是最高興的,真有粉絲可能為此一擲千金、萬金。2017年9月,AJ與國際奢侈時尚品牌Off-White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OWAJ1的球鞋,發售沒多久就從1,499元炒到12,000元。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看到有利可圖,有些粉絲也加入進來,成了炒鞋的「散戶」。在中國,炒股票還有漲停板的機制,每天以10%為上限,但炒鞋沒有限制,一天之內就可能翻幾倍,上不封頂。
網絡上搜索到目前最貴一款運動鞋是聯名限量版「純金OVO x AJ」,售價200萬美元。運動鞋,作為消耗品的屬性已經越來越小,炒鞋已成為一種投資或投機。
交易平台變「證交所」
說到炒鞋,就不能不說炒鞋的交易平台。
2015年,以體育運動為主要話題的中國網絡論壇虎撲,專門為運動鞋創建一個互動社區「毒」。該社區最初主要是提供資訊,幫助年輕人了解球鞋和潮流文化。之所以命名為「毒」,據說就是因為含有「會上癮」的寓意。
2017年8月,虎撲正式推出獨立應用程式「毒」(得物的前身),毒APP很快成為潮鞋討論和交易的最大平台。除了毒之外,中國還應運而生了多家潮鞋交易平台。
由於中國民間的模仿、複製能力非常強,而且製作出來的高仿真鞋可以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所以鑒定真偽成了市場剛需。為了保證交易的安全和公平,各平台都提供真品鑒定服務。即賣方把鞋子在平台上架,買方付款給平台。確定購買意願後,賣方再把鞋郵寄給平台進行鑒定。平台確定為真品之後才發貨給買家,並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為提高交易效率,讓各方都能更快更好的賺錢,各交易平台相繼上線了寄存功能。即散戶可以將買好的鞋款寄存在平台的倉庫,平台替散戶統一保管,並可直接上架。這樣一來,散戶可以實現即買即賣,球鞋根本就不用寄了,原地就可以達成無數次交易。這一招為炒鞋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交易平台也變成了「證交所」。
毒APP於2018年獲得天使輪融資,幾輪融資下來,2019年估值已達到十億美元,跨入獨角獸行列,2019年8月,註冊用戶突破1億人。這只是中國的一個平台而已,中國炒鞋客的規模由此可見一斑。
「到最後基本都是虧錢」
2019年中國炒鞋行業出現了一個小高潮。搜索當年相關題材的新聞,題目一個比一個令人瞠目:《13歲少年,一雙鞋一天賺3000元》,《靠炒鞋實現財富自由,這一屆95後月入百萬》,《一晚上掙一套房的捷徑,那就是進入一個鞋交所》等。
但是近一兩年來,負面的題目就多了起來。今年4月,在網絡公眾號「字母榜」的一篇《炒鞋客自述》中,一位95後的球鞋類創業者肖康說:「炒鞋就跟炒期貨一樣,都有賭的成分。我們訂貨是提前一兩個月預定,根本猜不到哪雙鞋會爆,也猜不到哪個流量明星會穿,屬於盲訂,大賺靠運氣,大虧就是命了。」
他還說:「據我觀察,炒鞋到最後,基本都是虧錢,能賺到錢的人,基本不怕虧,底子厚。炒鞋非常倚重資金周轉,囤貨一次就是幾千雙,一次付款就是上百萬,一旦鞋價下跌,就是一次大虧損。」
另一位90後李東,已是做了7年的資深鞋客了。他在自家倉庫裡囤了幾千雙海外品牌的鞋,沒想到今年3月發生「新疆棉事件」,中國抵制海外品牌,一下子沒人購買了。李東說:「入行7年,之前的利潤加起來也就賺了小幾百萬,如果現在把貨全都低價銷售出去,我等於7年白幹。」他表示,在這一行,很難建立安全感,炒鞋是一個非常不可持續的經濟行為。
與炒股票還有一點不同的是,炒鞋這個行業沒有監管,遇到賠錢的時候,難免有人會不遵守遊戲規則。2019年7月,中國知名90後鞋商「劉餅乾」(綽號)被曝欠款1,076萬元(159萬美元)跑路,後被警方拘捕。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劉餅乾說,「每個人和我心態是一樣的,都覺得最後虧的一定不是我。」 「我想對所有鞋友尤其是年輕鞋友說的話是,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拿自己的青春去賭博。」@
責任編輯:邵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