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觀服飾聽音樂預言未來 ——傳統文化趣談

漢武帝。(柚子/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74
【字號】    
   標籤: tags: , , ,

翻開古代的神仙志怪小說,我們經常看到具有神通的神仙或修道人能預言未來、趨吉避凶。在《三國演義》、《史記》等正史和演義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那些專業或者業餘的占卦師、相術師成功預言了許多大人物的未來。比如,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草廬中就曾預演天下三分的局面,而《史記》中記載的女相師許負,在漢文帝的母親沒有嫁給漢高祖的時候就預言她將成為太后。那麼,為什麼古代會有那麼多見微知著的預言大師,而現代卻少有人能夠預見未來呢?

其實,預言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佛道兩家的修煉者具有預知未來的神通。即便沒有出家修道,傳統儒學中易經的學問也教授了人們如何占卜未來。易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華文明之初。

周文王像。(公有領域)

上古時期,伏羲從河圖洛書中悟到八卦陰陽,後來,周文王被囚時潛心研究八卦,繼而演繹出周易六十四卦,到了孔子,又將易經加以闡發、與仁義道德相連,並尊為儒生必讀的六經之一。八卦和周易涵蓋著陰陽五行相生、宇宙運轉不息的規律。因此,只要熟讀易經,加以修身養性的功夫,一些傑出的儒家學者就會得到啟發,從而預言人生、家族和國運的興衰走向。可惜的是,這本曾經作為古代私塾、官學必授的教材,今天只有很少數真正的國學家能夠精通了。

雖然成為易學大師可以準確預言未來,但是我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是兩種更為簡單而易於使用的預言方法,它們並不需要任何複雜的計算和繁難的閱讀。

一、觀服飾知未來

西漢末年,天下大亂,有綠林軍揭竿而起,擁立劉氏宗族劉玄為帝,史稱更始帝。更始帝心胸狹窄,十分妒嫉當時功勳卓著的劉縯劉秀兄弟,終於找了一個理由將哥哥劉縯處死。

以為掌握了權利的更始帝於是得意洋洋的準備建都洛陽,京城的官員都千里迢迢地到東方來迎接他。只見更始手下的官員戴著男人的頭冠,卻穿著女人的繡花短袖小衫,大搖大擺的進入了洛陽城。這些朝廷的元老們都掩面不忍卒睹,人群中的百姓竊竊私語,有的摀嘴偷笑,有些飽學鴻儒更是大驚失色,暗自嘆息道:「這是服妖的不祥之兆啊,看來不久就會有災禍降到更始帝的頭上!」

後來,當劉縯的弟弟劉秀帶著手下官員來到洛陽處理公務時,穿著與舊時漢官一樣的冠服入城,許多老者們看到後都激動的哭泣道:「沒有想到我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漢官的威儀。」從此城中的許多百姓都暗暗期望劉秀能夠成為他們的國君,復興西漢所奠定的基業。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柚子/大紀元)

後來,在更始帝手下忍辱負重的劉秀終於建立了自己的軍隊,並結束了西漢末年的紛亂局面,建立東漢,將漢代的基業延續了兩百年。

「服妖」,用俗語說,大概是衣服作妖了。漢書中記載「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為剽輕奇怪之服,故有服妖」。中國古代歷朝都有服妖的說法,意即當男著女裝,或穿著奇裝異服,迥異常規的服飾時,就會被稱為服妖。古人認為服妖是亂世的徵兆,當人們想要破壞傳統的習俗時,就喜歡穿著標新立異的服裝。明朝末年,書生們流行付粉施朱,化上女子的妝容。清朝末年,北京城的王公貴族喜歡扮成乞丐,穿著破衣爛衫遊走在大街小巷。這些現象表示人心中的光明浩然之氣正在衰減,陰暗乖僻之氣正在擴散。因此有識之士會做出亂世將至這樣的警示和預言。

二、聽音樂知未來

唐玄宗時,西涼人素來有喜好音樂的風俗,經常創作新曲。開元年間的一次皇家筵席上,玄宗命人演奏西涼最新進獻的一首樂曲《涼州》。聽完後諸王們都向玄宗賀喜,手舞足蹈的稱讚樂曲的美妙,只有寧王沒有拜賀。玄宗於是向寧王詢問原由。寧王回答說:「曲子倒是很好,只是臣素來聽說音樂從宮音開始,至商音結束,中間由角、徵、羽這些音組成,都要與宮、商呼應。這首曲子開頭就離開了宮調,徵、商之音雜亂無章。我聽說宮音代表君王,商音代表臣子,宮音不能制約商音,就有臣下犯上作亂之憂。天下事往往現形於音律中,散播於歌聲裡,不久就會應驗在人事上。臣恐怕亂臣作亂犯上,君王流離失所的禍患,就發端於今天的音樂裡。」玄宗也是十分精通音律的人,他聽完後,低頭思忖,默不做聲。後來,安史之亂禍起,果然一切都如寧王所預言的那樣。

中國古人素來相信五行對應君、臣、人、事、物。所以聽音樂預言未來這件事,雖然現代人覺得玄之又玄,在古代卻並不是什麼太神秘的學問。

五代南唐 周文矩《合樂圖》局部。(公有領域)

元朝初年,蒙古與南宋交戰,南宋兵敗,文天祥被押解進元都城燕京,在途中聽到元軍正唱著《阿剌來》之歌,他非常驚愕,於是問身旁的元軍:這是什麼歌?元軍自豪地答道:「這是我們蒙古人的歌。」文天祥悲從中來,長嘆落淚道:「這竟然是黃鐘之音啊。我們漢人宋朝的江山再也不能復興了!」

黃鐘,是宮音,代表君王。南宋滅亡前,蒙古軍中流行著豪邁雄渾的黃鐘之音,可是南宋西湖邊卻籠罩在一片靡靡之音中,音樂的風潮會隨著興亡的氣數改變,這就是古人以音樂預言未來的神妙。

**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還有一些其它的預言方法,比如漢代以前的讖緯術利用圖讖、觀星、詩讖預言未來,再如民間流傳的測字術、相術、風水等等,歷代史書中都有《五行志》一篇,記載著自然界現象的種種異常,這些異常現象都對應著人間將要發生的大事。自從世界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無神論、進化論等學說使人們將這些歸為「迷信」而不加考量。其實,預言並不是「迷信」,而是自上古流傳下來的高深學問,值得人們深入去思考、研究。

雖然現代反傳統的思潮崇尚服裝髮型新奇、與眾不同,風格常以男女變裝、陰暗、怪異、暴露作為時尚。但是神韻藝術團仍然秉承傳統的審美理念,在演出中展現的服飾男女有別,各有特色。男子大袖瀟灑,女子長裙婀娜,服裝顏色明亮多彩,這都是古代所崇尚的正統衣裝特點。

唐 彩繪陶樂女俑。(公有領域)

現代反傳統文化的運動也使一些從前難登大雅之堂的音樂成為大眾的文化,音樂中充斥著色情與鬥爭的因素,音樂和諧的調性也發生了改變。這些大眾音樂驅使人們在音樂的渲染中放縱慾望。高雅的古典音樂逐漸被人忽視、邊緣化。而神韻藝術團的主旨是恢復人們失去的傳統。神韻音樂和交響樂製作融合了東西方古典音樂的精髓,意在展現宏偉壯麗的音樂篇章。

朋友們,您曾對古代預言產生過好奇嗎?那不妨試試先用比較簡單的方法——觀服裝、聽音樂的方式預言您身邊人、事、物的發展走向吧!

——轉載自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 「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矣」,認為已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 《論語》開篇講「學而時習之」,這個「之」指什麼呢?就包括本章所說的四者——「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門教學是順著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慾,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減輕一點、賢賢之心加重一點,使生命境界不斷提升。
  • 黃曆甲辰年,龍年,是個「無春年」,受到閏月的牽連,立春早於除夕,落在黃曆前一年年尾。而且從甲辰年開始連續五年的時間,「朔望月」周期將出現異於尋常的狀態,造成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