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秋節

中秋節不烤肉賞回文詩 正讀思妻反讀思夫兩相思

作者:允嘉徽
中秋節不烤肉,玩什麼呢?有一種回文詩,蘊寄兩相思,最適於中秋節的有情人賞玩。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203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中秋節不烤肉,那麼玩什麼呢?想是翫月賞景,最是經典最自在。千古以來,月到中秋分外明;往古來今,情到中秋分外濃。昔日的中秋節都是屬於有情人的,詩中有一種回文詩,最適於中秋節的有情天。賞玩回文詩《兩相思》,正看是思妻詩,返看是思夫詩,彷彿巧妙得天衣無縫。

八月十五日這個中秋佳節,古來賞月翫月的名詩不少,其中藏著一種詩才爍爍生輝、深深情思回環相生的回文詩。「回文」(也稱「迴文」)是正讀、返讀(反讀)都能通暢無礙的一種文章形式,回文的單元可以是單句、對句、也可以是全文。回文詩蘊藏錯落的情致,也能展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的趣味與情致。

回文詩《兩相思》

宋朝有位沒名氣的文人李禺,留下一首回文詩《兩相思》,在月夜放幽光,奇才奇文訴相思。《兩相思》正看是人夫吐露「夫憶妻、父憶兒」的心聲;從文末逐字返讀,是那被思念的妻子款款敘述著「兒憶父、妻憶夫」的心曲。回文詩巧奇葩本來就難得,像《兩相思》對照相映的詩境,在回文詩中更是難得一見。

《兩相思》中借用壺與杯象徵夫與妻,語言曉白流暢,自然流露真摯的天倫之情。來看本詩:

千古以來,月到中秋分外明;往古來今,情到中秋分外濃。有一種回文詩,最適於中秋節有情人賞玩。(Fotolia)

「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丈夫的心聲:

我的妻我的兒,自從離家後,山遙水隔,巴望見到你們,望盡千山萬水,回覆我的是越來越乾枯的眼。往往來來,人隔肚皮,知心難遇,對家的思念越來越濃。

桌上空壺伴空杯,你們依然無恙嗎?還等著我嗎?心中淒然攪繞絲絲惶恐。路途阻,久別離,好久沒有收到你們的音訊了。

又是一個孤燈伴我的夜,燈影中,爸爸回憶起有你們相伴的日子,那些歡聲笑語呀……意難忘!何時我們一家人能再度歡聚??

「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

妻子的心聲:

多少長夜,在寂寂的燈孤下,我和兒子惦記著你。寄給你的家書,遲遲沒有得到回信。你離家和我們久別,想你現正在回家的路上?路途遙遙難行?還是發生了什麼亂事,阻塞了你回家的路呢?

想著再給你寄家書,輾轉反側,愁緒讓我難下筆。一旁的酒杯和酒壺一直伴著我,以往我們常在燈下小酌用的,這一刻,我竟是不能拿起杯子,怕飲空了酒,徒留下一只空壺。

我和兒子雖然守著家,卻感到很孤獨,來來往往的僅是說些客套話的。等著你回來,望穿秋水關山難度……。

怎樣的現實因素,讓這一家人兩地遙遙相隔,久久未相見。在《兩相思》中,他們的思念,飛越千山萬水,交繞在孤燈下,他們的堅貞,在一壺一杯間交心。

看那詩中人,相思惓惓,關山難斷。中秋明月夜,千里共嬋娟。年復一年,相思一遍又一遍將中秋月色染遍。

回文詩懷伊人

捲簾、秋聲、花影月,秋夜徘佪;木落、鴻飛、煙海度,有情人隔長川。此情此景,展露在陳大綸的《秋夜月下有懷回文》中。

陳大綸(字伯元,浙江嘉善人),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同進士出身。一年秋夜,他寫了這一首《秋夜月下有懷回文》,是嚴謹的七言律詩格式,和上方《兩相思》都是全文往復回文詩。

《秋夜月下有懷回文》

幽情寫寄一書箋,目送飛鴻度海煙。
愁客旅懷時序晚,獨身人怨夜幽偏。
秋聲木落飄前砌,月影花移漸上簾。
留滯此心傷遠別,悠悠歧路隔長川。

回文:

川長隔路歧悠悠,別遠傷心此滯留。
簾上漸移花影月,砌前飄落木聲秋。
偏幽夜怨人身獨,晚序時懷旅客愁。
煙海度鴻飛送目,箋書一寄寫情幽。

《秋夜月下有懷回文》一詩表現幽遠的情意。秋夜,簾上花影月,觸動遊客思念簾下佳人之情, 砌前飄落木聲秋,喚起旅人滯留傷別的愁緒。此回文詩在一去一回之間,虛實情境相生,文字風格自然成章,形成虛實對照、情景相映的趣味。

月可玩,情可味,玩味人生,自在中秋月夜中。年年三五二八時,有人生之情、有思念之景,明月千里共君同!@*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