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古詩詞大觀——李白的遊仙詩

詩仙李白。(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8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朝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的興盛,是由於聖君治世的開明政策、民間各行各業的欣欣向榮,更是由於儒釋道三家思想在文學作品中達到了空前的融合。

唐詩內蘊之美也是中國傳統文學之美,她包含了儒家對於入世之理的規範,有表達忠君報國的詩句 ,如「報君黃金台上意」,有從仁愛孝悌衍生的情感,如「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她也包含了佛道兩家的出世之理,有對於心無罣礙,達到空無之境的嚮往,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有體悟無為之妙、順應自然的詩句,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在唐代詩人中,不乏畢生鑽研佛道之理的詩人,他們被當時人稱為「仙宗十友」,這些人有的致力於修身養性,有的一生尋仙訪道,都期盼著返璞歸真,達到更高的生命境界。而「仙宗十友」中最鼎鼎大名的要屬詩仙李白了,他少年時潛心修道,繼而攜劍周遊名山,青年時他見到朝政危殆,立志濟世報國,中年時官場遇挫,於是離開朝廷,再次遍遊名山大川。這期間,他留下數不清的遊仙詩,敘述天人的自在和天界的光明美好。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其中著名的《西上蓮花山》和《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西上蓮花山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賞析:

李白一生雅好神仙道術,他曾在自薦書中描述自己是「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習劍術、讀「奇書」(古代以道家典籍為奇書,以儒家典籍為正書),隱居於仙山,寫詩作賦的本領比司馬相如還要技高一籌。李白少年時曾隱居岷山修行,與神仙們「攜手凌白日」是他一生的願望。但是另一方面,他也熟讀五經和諸子百家,精通儒學和縱橫術,曾立志為蒼生建功立業,在安史之亂前,他就曾寫下「蟾蜍蝕月影,大明夜已殘」這樣諷喻朝廷的詩句。他這種既想出世學道成仙,又想入世兼濟天下的矛盾心理,在這首《西上蓮花山》中表露無遺。

華山因形如蓮花得名,其西為蓮花峰。相傳明星玉女在華山得道飛昇,所以現在華山中峰又名玉女峰。李白在此得遇仙女為他指引上天之路,在飛昇之時他卻仍舊惦念人間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從空中看往塵世,那些衣冠禽獸的樣貌暴露無遺,百姓的劫難令他悲憫不已。

《歷代聖賢半身像.李白》,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遊太清。

賞析:

這首廬山謠是李白晚年歷經坎坷後所作。在「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兩句詩中李白自比為春秋時的楚狂和陸通,這二人都是看淡名利,隱居不仕的人。李白認為與這二人相比,孔子窮盡一生想要匡扶社稷的努力反而是一種執著塵世的癡愚。李白回首自己的一生,發現只有尋仙訪道才是他不能放棄的追求。他喜好遊覽名山大川,是因為山中往往有隱居的修道人。他閒暇時便「手持綠玉杖」,「腳著謝公屐」,登上名山與天地神交,與神仙暢談。此時李白飽覽廬山的美景,岩石、山巒和瀑布在他眼中有如天國的「金闕」、「屏風」和「銀河」。「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些壯美的詩句是李白胸襟氣度的寫照。「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他此時心無罣礙,才能夠全心體會廬山之美,並不似之前獨坐「敬亭山」時,為寄託自己的孤淒感而寫詩。

詩的結尾四句敘述在遙遠的天邊李白再次見到美麗的仙子,這景象堅定了他成仙的決心,他盼望捨卻對塵世的牽戀,兌現自己對仙人許下的承諾——從此後永遠遨遊在彩雲國裡。

此幅畫描繪李白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圖為宋 馬遠《對月圖》局部。(公有領域)

在神韻舞臺上,觀眾們曾見李白夢遊仙境,與仙女共舞、與仙人論道。在遊覽天界勝景後,他的靈魂返回人間,於是肉身從夢中醒來,震驚過後他思如泉湧,寫下聞名後世的遊仙詩。

這樣的一幕場景,雖然在李白無數的遊仙詩中被詳細描繪,卻仍被人們歸為浪漫主義的奇異幻想。其實,李白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在他酒醉入夢時,可能靈魂真的離開了肉體遨遊在天界,這樣就能夠解釋他所指的「三杯通大道」、「酒中趣」是什麼意思了。如果李白敘述的天界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的,那該是多麼壯麗震撼的景象啊!他的詩又是多麼的有價值啊!

——轉載自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史威登堡是17世紀十分受人尊敬的科學家, 因為奇特夢境和異象,他成為第一位以科學家身分記錄撰述所看見的神靈、天堂與地獄、預知的未來……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他從官場走來,撣去一身功名浮華,暫別塵世樊籠的束縛與喧囂。他向深山而去,迎來十方松風水月,靜看桃源仙境的清新與生機。這是他安身處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淨地。他,篤志修禪的王維,在這座隱士輩出的終南山購置別業,從此往來於鬧市與山野之間。
  •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主要是為了答謝皇甫曙的宴會邀請創作的,到尾聯才算是正式答應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禮的要求這樣寫的。《禮記‧曲禮上》:「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 通過這首詩,我們了解了古代的名家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或許人生會遭遇艱難坎坷,不能因為一時的清貧生活而失去了做人應該遵守的道德禮義。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的:「所賴君子安貧,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這大概是大唐最唯美的一幕:宮苑深深,月色溶溶,雍容華貴的牡丹綻放芳華,躊躇滿志的天子與傾國傾城的妃子共遊賞花,最頂級的歌唱家,即將率領梨園弟子以樂舞助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