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唐詩漫談】造反有理?

作者:薛馳
徐明義畫集(六)—巨瀑(彩墨)。64×112cm。(圖片來源:徐明義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14
【字號】    
   標籤: tags: ,

《題菊花》(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第後賦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詩極盛,連其中的反詩都無有比肩者(清人編《全唐詩》錄黃巢詩三首)。歷史上,陶淵明以愛菊名,「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也被稱為「花之隱逸者」。但在黃巢(835年-884年)眼裡,菊花卻成了「苦命者」、「棄兒」(「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要為菊花改換命運,「報與桃花一處開」;而這種命運改換,用的又是暴力,殘酷、血腥無比,所謂「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

後果如此。黃巢起兵造反,最終墮落為一個殺人惡魔,以至於民間有這樣的傳言:「黃巢殺人八百萬,在劫難逃。」而唐朝人口最多的時候大約八千萬,黃巢憑一已之力竟屠殺了十分之一。史稱「黃巢之亂」。

黃巢這兩首詩是骨子裡的「反」。如果說唐朝末年,官場腐敗、民不聊生、再加天災人禍,走投無路之際造反,尚情有可原;但是,造反中濫殺無辜,就責無可逃。與漢樂府民歌《東門行》比較,黃詩中的「反」確無道理可言。《東門行》詩曰:

出東門,不顧歸。
來入門,悵欲悲。
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
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
咄!行!吾去為遲!白髮時下難久居。」

大意: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不捨)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米罐裡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別人家只希望富貴,我情願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在這樣做不對!」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髮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從《東門行》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城市下層平民,在無衣無食的絕境中,不得不拔劍而起反抗。去做強盜嗎?不,近世史學大家呂思勉認為是去做遊俠,不僅救己也救人於危難之中。而黃巢詩之「反」,卻是上反天理(要菊花與桃花一處開),下反人倫(「我花開後百花殺」)。我們說「盜亦有道」,黃巢詩表達的卻是徹底的道德破壞。

筆者不贊成「成王敗寇」之論,但認為「革命」與「造反」有天壤之別。中國歷史的一個特點是朝代更迭,「革命」思想頗為發達,最突出的是「湯武革命」論:「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易.革.彖》)《周易正義》對此解讀是:「此先明天地革者,天地之道,陰陽升降,溫暑涼寒,迭相變革,然後四時之序皆有成也。『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以明人革也。夏桀、殷紂凶狂無度,天既震怒,人亦叛王。殷湯、周武聰明睿智,上順天命,下應人心,放桀鳴條,誅紂牧野,革其王命,改其惡俗;故謂『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孟子也說得非常鮮明:「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就唐朝歷史而言,隋末大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道煙塵」,太宗勸父起兵,救黎民於水火,「順乎天而應乎人」,是故成功,而為革命。太宗《贈蕭瑀》一詩,廣為流傳,亦見其帝者氣象,其詩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而唐末黃巢起兵,只是仇恨唐朝統治,既無太宗救世之義,又無奪取天下之雄才大略,亦曾數次兵臨絕境,但因朝廷無信,藩鎮割據,才成就了黃巢最後直搗長安。而黃巢殘暴毒虐,軍隊軍紀差,殺人無數,終於敗亡。本文所錄黃巢的兩首詩,充滿了肅殺、悖逆、狂妄之氣,是為反詩。世人當深戒之。

順便提一下,《水滸傳》中宋江就頗不屑黃巢,在潯陽樓上喝醉了酒,順手提了兩首反詩,其中之一曰: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宋江本不願造反,卻被逼上梁山,但上梁山後,改聚義廳為忠義廳,樹「替天行道」大旗,「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以招安為念。與黃巢截然兩路人。明代思想家李贄之評宋江——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報國,是忠義之烈,足成一家之說。@*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一語天然萬古新」,得渾成自然之趣,非雕琢、苦吟可比。這兩首詩的妙處,要靠自身的經驗、體悟,不易解說。
  • 元 夏永〈黃鶴樓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 藏。(公有領域)
    崔顥《黃鶴樓》被推為「唐人七律第一」,「詩仙」李白也心悅誠服。其實李白詩也有寫及黃鶴樓的名篇,但崔詩一出,時人和後人就難以比擬了。崔詩獨步千古,為何?
  • 隋末大亂,太宗年雖少,然「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勸父起兵,拯救天下黎民;且其為「天策上將」,披堅執銳、攻堅克難,乃有大唐。24歲時所寫的《還陝述懷》一詩…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代的文學就是唐詩。下至販夫走卒,上到天子,皆喜詩,官員們更是一個主要的創作群體。《唐詩三百首》開卷之作,就是開元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的《感遇》。
  • 懷素是禪宗一脈的僧人,王昌齡與他在修煉上有不同的感悟。「本來生滅盡,何者是虛無?」如果連緣分、因果等等都是空的,那活在這世上,吃飯、喝水、呼吸幹嘛呢?筆者個人理解,真正的「空」是指執著心都去掉了的那種狀態;而不是否認這世間的物質存在。
  • 《春題湖上》以「湖」字起結,奇極。「一半勾留」,湖未嘗留人,時人自不能拋捨。興之所適也;然亦只得「一半」,那一半當別有瞻戀君國去處,若說全被勾留,豈不是個遊春郎君,不是白傅(白居易)口中語矣。
  • 雙鳧,借指地方官員或將要去地方任職的官員。典故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上‧王喬傳》,王喬,東漢明帝時期河東郡人,曾任河南葉縣的縣令。他修出了功能,可以將赤舄(官員上朝穿的鞋子)變化成雙鳧,並在朔望日乘坐雙鳧去洛陽上朝,後來此事被皇帝及朝廷的官員發現了。或許是人世間不允許隨便在常人面前顯示仙術吧,王喬被天庭召回。
  • 「臘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除日》一詩描寫了唐朝時期,中國南方的過年景象,也讓我們了解了古代的過年習俗。過年送給親朋好友兩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好事成雙」;「言是上冰魚」,用的是王祥「臥冰求鯉」的典故,言外之意,這是送給作者孝敬父母用的。
  • 李白創作此詩的時候已經59歲,又經歷了流放生涯,剛被特赦。在仕途上已經沒有想法。「日落看歸鳥」隱喻了李白有歸隱的願望;「潭澄羨躍魚」其中「潭澄」即「澄靜清澈的潭水」,比喻沒有機心權鬥的江湖風景清幽之處。「羨躍魚」比喻江湖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想去哪都行。
  • 唐太宗的《帝京篇》十首,也是《全唐詩》的開篇詩。本詩為第一首,寫景。先描寫帝都長安城的地理位置,氣勢磅礴。頷聯開始描寫九成宮的景色,展現了古代皇家建築的宏偉壯觀,萬千氣象。尾聯末句以「風煙出綺疏」為引,從《帝京篇》的第二首至第九首,記述了唐太宗處理不同政務的事蹟及感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