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紐約人】「史坦威」鋼琴之緣

人氣 724

【大紀元2021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報導)2021年6月24日下午,在紐約州維斯特切斯特郡(Westchester County)的白原(White Plains)市中心一個寬闊的大廳中,一位年逾六旬、身材不高的婦人正在一架史坦威(Steinway)鋼琴上彈奏著樂曲,她不時地轉頭看一眼坐在凳子旁的年輕女士腿上的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才7、8個月大小,腦袋上帶著一頂矯正腦形的頭盔,大眼睛滴溜溜地轉來轉去,突然小臉就皺成一團,好像馬上就要哭出來。這時抱著他的媽媽顛一下腿,孩子就停止了即將爆發的哭鬧表情,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又繼續搖頭晃腦地聆聽琴聲。

這裡是美國浮士德‧哈里森鋼琴公司(Faust Harrison Pianos)的展示大廳,彈琴的女士正是這家世界知名的鋼琴公司的創始人、上個世紀紐約著名的鋼琴家薩拉‧浮士德(Sara Faust)。此刻她正在認真地給她的小外孫彈琴,孩子的母親是她的小女兒潔西卡,也是這家公司的經理。

Sara Faust在上個世紀七、八時年代是紐約及世界著名的鋼琴家。(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雖然這位年少時被稱為天才的女鋼琴家具有驚人的天賦,可她自己的四個孩子卻沒有一個人繼承她的基因。所以已經成為外婆的她現在很重視培養外孫,給孩子彈鋼琴成了她在公司業務之外的必做之事。

薩拉5歲時就在紐約的史坦威音樂廳舉辦了鋼琴演奏會;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擁有第一架自己的史坦威鋼琴;現在,她的公司中常常擺放著上百架史坦威鋼琴。她的一生中,無論是作為名噪一時的鋼琴家還是名列世界前茅的鋼琴零售商,都與這個德裔美國人創立的頂級鋼琴品牌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切開始於薩拉對史坦威的渴望。1970年末,當她已經在世界舞台上暫露頭角的時候,她還沒有一架自己的演奏鋼琴,而史坦威是所有鋼琴家的最愛。

「我只想擁有一台好鋼琴,如果我可以發現的話。」薩拉說,在她第一次強烈需要史坦威的時候,她和丈夫已經結婚有了孩子,他們小家庭的收入買不起史坦威,而老師們的史坦威鋼琴的美妙聲音總讓她心馳神往。

薩拉有一雙奇特的手,雖然短小,但是非常強有力。她年輕時彈奏鋼琴的時候,手上會鼓起兩塊球一樣的肌肉,一雙小手卻能彈拉赫馬尼諾的曲子。當然她給外孫彈的可不是這麼高難的曲子,薩拉說,她最喜歡的是蕭邦,「蕭邦對我而言就像是為我寫的,感覺上很自然,我懂他並知道怎麼去彈。」

薩拉一歲半跟著從大屠殺中倖存下來的父母從波蘭來到美國,從小在叔叔的琴凳上長大,她說她從沒有過「不會彈鋼琴」的時候。「我非常幸運身體條件好,肌肉條件也好,我可以彈奏完美的高音。」她說,神奇的是,她從不讀樂譜,全靠耳朵聽來彈奏。

音樂神童長大的薩拉在茱莉亞學院(the Juiliard School)讀的大學,和很多學生一樣,她不喜歡練琴,這讓老師們都很頭疼。她早早結婚,早早要了孩子。在薩拉生下第三個孩子之後的一天,她早晨醒來睜開眼睛,突發奇想地問自己:「我能不能做一名鋼琴家呢?」

她馬上把這個問題問了一個老師、那位給歷屆美國總統演奏的著名鋼琴家尤金‧里斯特(Eugene List),老師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可以!」其實老師並沒有把她的話當真,因為她從不好好練琴,而且她已經二十多歲了,要想作為一個鋼琴家成名,也有些晚了點。

但薩拉卻當真了,從那個時候起開始認真練琴。但是所謂認真也只是每天練3小時,因為還有三個年幼的孩子要照顧,每天三小時已經讓她筋疲力盡了。有一次參加鋼琴比賽,只剩下六個星期了,她如果每天練習三個小時肯定沒戲。

一個朋友對她說,「你實際上有12個星期。」薩拉不明所以,對方說:「你練三個小時之後,把孩子哄睡著,喝上一杯咖啡,然後你再練三個小時。」

「哦!原來可以這樣。」薩拉恍然大悟,開始每天練六個小時的琴。後來,她就在那個比賽中拿到了冠軍。接著她贏得了各種比賽,拿獎拿到手軟。最著名的包括紐約蕭邦鋼琴比賽的冠軍和國際演奏家協會比賽的第一名。評委們對異軍突起的薩拉的底細不清楚,他們打聽:「她是從哪來的?」薩拉還被邀請隨里斯特老師進入白宮演奏;最後美國音樂藝術家協會(Concert Artists Guild)請她進了管理委員會。

薩拉彈琴的時候身子微微向右傾斜,並隨著節拍輕輕搖晃,她能一下子沉浸在她的音樂中,哪怕是在給外孫彈琴。和她辦公桌上的一張照片相比,她的容貌已經老去,可是她的音樂卻和以前一樣打動人心。

Sara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她在1986年最後一場演奏會的媒體報導照片,之後她急流勇退,棄藝從商。(施萍/大紀元)

薩拉說,那張1986年4月12日的演奏照片是她最後一次演奏會的媒體報導,之後彷彿她體內的生物鐘啪嗒地響了一聲,她如同當初想練琴當鋼琴家一樣,她突然就不想彈了,薩拉放棄了她如日中天的音樂事業,轉而從商了。

報紙上的評論家在說,薩拉的演奏「光彩奪目」,「散發著強烈的情感」,「觸碰到人類體驗的每一細微之處」。聽她的演奏會,觀眾們感動得流淚,有很多次男觀眾跑上來向她求婚……

但是,當初這樣一個比賽常勝冠軍的薩拉是買不起一架史坦威鋼琴的,那時她的最大夢想就是擁有一架在音樂廳演奏的史坦威。

最後,薩拉和丈夫歐文終於湊錢買了一架二手的史坦威鋼琴,有了第一架自己的鋼琴的時候她高興地上了天。但是她很快發現,這個曾經被視為鋼琴製造業最高標準的曼哈頓本土的鋼琴品牌,已經失去了它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黃金時代的質量了,原來全部手工製作的部件變成了半自動化製作,音色和鋼琴的質量嚴重下滑。

薩拉發現了問題後,她就請人改進了一下質量,然後把鋼琴賣掉了。隨後她又買了一架二手史坦威。過一段時間她的標準又提高了,就再賣掉,再買新的。她特別喜愛老式的史坦威鋼琴,她感覺能和每一架鋼琴溝通。

曾經買不起鋼琴的Sara現在手裡總上百架史坦威鋼琴。(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後來她發現一台9英尺的舊史坦威,需要大量的工作讓它更完美。她就向人學習鋼琴製造方面的知識,在工匠的幫助下,他們重建了一架漂亮的史坦威鋼琴,這讓薩拉驚喜地發現,原來老式史坦威是可以翻新的,也是可以恢復到它的頂峰水平的。

在這樣買進、翻修、賣出的過程中,夫妻倆覺的,這是一個不錯的生意。這時她和在康奈爾大學做實驗的科學家丈夫已經把家搬到了白原市,他們有了自己的一居室。於是她就和丈夫在自己的家裡開了家鋼琴翻新夫妻店,後來他們找到了好的技師與好的供應商。就這樣,這對夫妻開創了目前已擠身於世界最大的史坦威鋼琴經銷商行列的公司。

如今的浮士德‧哈里森鋼琴公司已經是一個大的家族企業了,擁有四十個員工。薩拉現在是公司總裁兼銷售總監;丈夫歐文(Irving Faust)是總經理兼收購主管;小女兒潔西卡(Jessica Faust)是白原店負責人以及網絡銷售員;而公司現在的靈魂人物是家裡的二兒子,公司的CEO、畢業於康乃爾大學的約書亞(Joshua Faust)。

鋼琴家Sara Faust目前和丈夫及兒女經營著一家家族企業。(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公司在紐約和康州有5個門市,白原的展示廳下面是他們自己的12,000平方英尺的鋼琴加工廠。公司近年來每年經營2000架鋼琴,平時手裡永遠有1000台庫存可供銷售,品牌從史坦威(Steinway & Sons)、貝森朵夫(Bösendorfer),到雅馬哈(Yamaha)、法齊歐利(Fazioli),是世界上最大的鋼琴銷售商之一,在翻新老式史坦威方面更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享有盛名,谷歌客戶評價為滿分;他們甚至在大瘟疫流行的時候生意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反而比平日更好。

「你問公司為什麼成功?是薩拉。」歐文說,他領著我們參觀了展覽大廳下面的鋼琴生產廠。「她是少有的天才,有了像她這樣的資產,誰都能成功。她是公司的地基,我兒子則是建築結構,因為他做了她做不到的事情。」

公司裡的銷售是薩拉負責,她不僅是最懂鋼琴的人,而且對鋼琴有著超凡的記憶力,凡是經過她手摸過的鋼琴,她都會記得。

「不能說每架鋼琴,因為工廠裡也有不那麼貴的鋼琴,但是大多數吧。我對所有我出售的鋼琴,它們聽上去是什麼樣的,感覺上是什麼樣的,我都有記憶。」薩拉說,「我可能記不住客戶的名字,但是我記得他們的鋼琴。」

薩拉甚至能從一個人彈琴的樣子看出這個人在家彈的是什麼樣式的鋼琴;她也能從一個人對聲音的感覺以及其他信息當中判斷出什麼是適合他(她)的鋼琴。薩拉說,選鋼琴就像選伴侶。

「你得和鋼琴有某種化學的聯繫。」她說,好的鋼琴是有靈魂的,它們有美感,有溫度,就像不同的人會被不同的人吸引一樣,某個人和某架鋼琴也有著某種緣分。

Sara的史坦威鋼琴。(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說到鋼琴,你不能把琴膽(action)和聲音分開,他們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你需要找出一架鋼琴,當你坐下來彈奏的時候,它是對你說話的,它會觸動你的內心,它會成為你的朋友,你的伴侶,它吸引著你,它幫助你演奏,它是你的手的延伸,因為你喜愛它的聲音——那就是人們需要尋找的鋼琴。」

薩拉給我們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史坦威的聲音。她說,新的德國漢堡史坦威比紐約史坦威好,但是二十世紀初的舊的紐約史坦威是最好的。公司從客戶手中收購那些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狀況良好的史坦威,再翻新成更好的鋼琴。

「我們手裡有優質的史坦威,都是定製翻新的。但是我們沒有一個標準過程,因為每一架都是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分析和考慮,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架鋼琴都成為珍寶。」

薩拉說,「我們用手工製作的弦,而琴膽部分是定製的,再保持史坦威原始的手工製作的面板,很多人說我們翻新的史坦威是世界上最好的。」

公司的所有員工,不管是銷售還是調音師都是專業的音樂人,有的是作品屢上電視的編曲者,還有一個銷售人員平時在世界各地演出。

在工廠的十個部門中,人們有做木匠工作的,有在調音的。薩拉說,不同的技師做出的鋼琴是不同的,他們也可以根據客人不同的需求做出適合於在家中彈奏,或者在演出大廳演奏的鋼琴。

Sara公司的技師在翻新鋼琴。(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雖然浮士德公司翻新的史坦威質量好,但是在財政上卻並不划算。他們一般要花上一年的時間重建一架史坦威,這要比買一架新的還費錢。

「我們的翻新速度趕不上需求。」薩拉說,當然也有便宜的翻新廠家,可是,「如果你的鋼琴不能持久,或者感覺不好,也就是你如果不翻新成一架很棒的史坦威,你翻新的意義在哪裡呢?」

浮士德公司在網站上承諾,他們的質量保證不是以幾年為時間單位的,而是以幾十年為單位的。客戶們相信公司的質量,有的人要求他們的產品打上自己的商標,但是歐文說,他們想過這個主意,但最後決定不這樣做。

「我們決定,我們要做的是展示最高等級的真實性,我們想客觀地重現1910年,或者1920年、1930年產的史坦威的質量。」

包括所有方面,他們不做任何為了經濟目地的改進,而是讓所有的地方,外觀、觸感、聲音等等一切方面都恢復到原始的史坦威的樣子。技師們精細地複製原來鋼琴上的一切微小的人工細節,但絕不添加他們自己的細節。

「原始的史坦威沒有我們的標誌,所以我們就不添加,這不是我們的目標;如果加上我們的東西就不是原始的史坦威了。」歐文說,「我們不想裝作我們比史坦威還好,他們過去是最好的。我們只是儘量接近、恢復老式的史坦威鋼琴。」

Sara公司的宗旨是恢復老式、正宗的史坦威鋼琴,而不是創新。(Samira Bouaou/The Epoch Times)

音樂天才的媽媽並沒有培養出接班人,這不能不說是薩拉的遺憾。她對此解釋說,可能是在孩子們小的時候,鋼琴演奏意味著媽媽在工作而不能陪伴他們,所以四個孩子都不太喜歡彈琴。

「是,我小女兒會彈琴,彈得也不錯,但是還沒有到鋼琴家的水平,你知道,彈鋼琴是需要天分的。」薩拉說,所以,她並不逼孩子們彈琴。如今,她的四個孩子都已經成才,其中兩個就在媽媽身邊工作。

現在,薩拉把她的希望寄託在了外孫身上。因為,不管這孩子是不是搞音樂的材料,他長大之後是要繼承自己這個經營了四十年的家族企業的。

「重視家庭、重視教育、不能浪費你的時間……」薩拉說,這是父母留給她的家族傳統,「在我是個孩子的時候,如果我看電視,我父親就會說,別浪費時間,幹點有用的事情。你知道,勤懇工作,吃苦耐勞,你永遠要努力做得更好等,這實際上和中國人的傳統很相似。」

薩拉說著,輕輕扣上琴蓋。此刻她正坐在她的100多架史坦威鋼琴中,這是當年那個沒錢買鋼琴的年輕的音樂家所不能想像的事情。

Sara Faust的貝多芬奏鳴曲:

Sara Faust的拉赫馬尼諾夫音畫練習曲:

Sara Faust彈蕭邦練習曲:

責任編輯:楊亦慧#

相關新聞
【疫情中的紐約人】關心中國人權的韓裔青年
【疫情中的紐約人】悲情母親節 療養院悲劇
【疫情中的紐約人】幕後英雄最艱難的一年
【疫情中的紐約人】「英雄峽谷」中的遊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