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璀璨中華文化】.繪畫神蹟

史上指畫第一人夢中學技 妙畫如何顯神蹟?

作者:踏雪飛鴻
史上指畫第一人清代高其佩的指畫《廬山瀑布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5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康熙朝的侍郎、雍正朝的漢軍都統高其佩是史上指畫第一人,在世時揚名數十年。古代未聞有指畫作品,也沒有老師教,他是怎樣學會這種絕技的呢?據說他從中習得,他的指畫還具有靈性,又是如何展現的呢?

古人傳下了畫龍點睛的神技,後代也有類似的通靈神技再現,其中一人是指畫渴筆[1] 元祖高其佩。高公字韋之,號且園,自稱且道人,在清一朝以指畫名重天下數十年,他勤學累積的學力、穎悟的天資、開闊的胸襟都在其指畫中展現無遺。他是奉天遼陽人,隸籍漢軍,在康熙帝之朝,因父殉於耿籓之難,廕官至戶部侍郎,在雍正之朝,為漢軍都統,卒於雍正十二年。

畫有奇致  尤善指畫

《清史稿》說高其佩「畫有奇致,人物山水,並蒼渾沉厚,衣紋如草篆,一袖數折,尤善指畫」。晚年的他以指代筆縱橫紙上游刃自如,因而將畫筆束諸於高閣,指掌揮灑於丹青紙絹之間,反而讓世人忘了他的筆畫之佳妙。他的行書「逐跡尋源,思力交至」也被包世臣敘次在清代書人能品之列。

高其佩從八歲開始學畫,學得很勤,很入心,滿兜的心意和志趣都投在畫上,只要能一親畫作一定不放過描摹的機會。就這樣經過了十多年,他的勤勉勁兒絲毫不減,描摹的畫作積了二個竹箱子,心中直恨自己還不能自成一家。

中得奇技 如有神助

有一次他染病,在假寐中夢中見到一老人對他說:前世你是一名畫師,上天安排你今生將以畫揚名。接著老人便引領他到了一奇異的土室,四壁盡是奇美之畫,山巒疊嶂,瀑布飛泉,竹樹煙雲,還有各種珍禽異獸變幻出沒,目不暇給。老人跟他說這是畫中畫也,並為他剖析畫理畫法,高其佩心中豁然頓悟。於是他想要臨摹壁上的畫,但那土室中空空蕩蕩的,無筆無墨讓他摹仿不得。找呀找但見一盂水而已,於是他就以手指蘸水習畫。老人告訴他,藝已成可以回去了,就讓他尋原路回去,他很快就回到家。

一夢醒來,高其佩心中大喜,是夢其實非夢,土室之畫的畫理畫法全然得之於心,奈何用筆卻表現不出來。好些日子,心中悶悶然。有一天,他靈光一現,照亮了夢中自己用手指沾水作畫的那一刻,觸發他以手指蘸墨仿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如有神助,盡得其神。

從此高其佩就專心致志於指畫。他傾注心力鑽研唐宋元明諸大畫家的成就,探討各家出類拔萃的功夫。他匯得各家大成,全部融會貫通轉化於指畫中,以指代筆獨步畫壇,開創新局。他的布局章法不拘於前人之法,並能將自己閱歷的情境轉化為畫境布局。

清代高其佩《山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他的指法技巧多元多變,一雙手中的各指有單用、雙用、靈活組合的,還有手掌、手背作畫等等不同的表現手法。他靈活運用十指與手掌,能達到淋漓盡致的境界。比如運指在山水畫中表現各種皴法,披麻皴、荷葉皴、斧劈皴等等,無不妙趣橫生。畫作的敷色濃墨重彩出人意表,青、赭、紅、黃,豐富多彩,各有神味趣機,膽敢突破古人的界域,又自然天成,清人書畫家曾衍東在《小豆棚》讚他「用墨至五色而無痕,於無痕而有象,尤覺自然」。

他的山水指畫能兼眾妙,人物盡得真神,至於翎毛花卉、梅柳叢樹的表現,不論是沒骨、白描或仿古,莫不精湛,寫真傳神。高其佩的指畫推陳出新,卓卓自立,指畫之能盡在其佩手中乾坤畢現!清代張庚《國朝畫徵錄》中記載:高其佩「善指頭畫人物花木魚龍鳥獸。天本超邁,奇情異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余曾見扇上筆畫散仙數種尤妙。」

指畫第一人高其佩指畫《驢鳴圖》(美國馬里蘭州沃爾特斯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後來,他連畫筆都不用了,《清史稿》說世人重其指畫,「其筆畫之佳,幾無人知之」。高其佩自述:「筆畫今為指畫掩,須知指筆互相因。」他說指畫的成就蓋過了筆畫的精彩,其實指與筆是相加相乘的結合,沒有筆畫的基礎,哪能在指畫中表現得酣暢淋漓,發揮盡致呢!

史上指畫第一人清代高其佩的指畫《廬山瀑布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畫作神蹟顯現

高其佩的指畫表現不僅止於畫,還能展現神蹟。他常畫鍾馗之畫,畫像不下二百餘本,有文像有武像,神情善威喜怒盡有,狀態壯老仙佛鬼怪具足,鉤勒粗獷工巧兼融,神奇變幻。孝廉袁行川說:「己酉余於廠市購得且園(高其佩)先生《鍾進士伏鬼圖》一幅,見之能令人畏。」在當世就有很多神蹟顯應。

例如,曾經有一個天津人帶著一幅高其佩畫的鍾馗畫像,求售於查儉堂主事,查不相信是真跡。忽然他的妾發狂,就像中了鬼祟一般,說道:「眼中有長鬍子綠袍大漢!」驚駭恐怖,幾近昏蹶。查主事將畫像移置到床榻被上,急急焚香默禱,妾的病真的就痊癒了。還有一位曾經當過寧國太守的翟宅廳事,一入夜就不安寧,後來懸掛高其佩所畫的鍾馗像,立即平靜了。高其佩神乎其技的畫神蹟顯應,宛若南梁張僧繇天竺二胡僧畫顯靈的再現[2] ,再傳畫龍點睛的神妙。

說畫龍點睛,來看他怎麼畫龍。《清史稿》說他「畫龍、虎,皆極其態」,獨開生面。龍是神獸,在哪能得見呢?他曾在京口赴永寧觀察時遇雨,在雨中他虔誠祈禱,因此真的得以一睹龍的真容,畫出的龍有角有耳。他畫虎頭大而胯細,他說:「畫工之虎,得其形似,不若吾虎之威也。」

高其佩在人間留下的畫作不下數萬紙,神采別開生趣,配戴指畫一家桂冠,一點也不為過。[3] 當時他的指畫成了康乾盛世中的一朵藝術奇葩,供奉清廷大內,海內縉紳之家也無不來索求。從他開始指畫創作那天起,歷壯而老,從未有一刻釋手。

高其佩的指畫源自於那個奇夢,高其佩有一方印章刻字自敘:「畫從夢得,夢自心成。」透露夢與心境相融造就畫境的成就!夢境在另外空間,在夢中學畫,來自神的安排。他誠心誠意的力量熔煉於畫中,強大無邊,感神靈、動鬼神,在他指畫上再次證實了神傳文化的神之彩。

註釋:
[1]「渴筆」是中國書畫技巧之一,指用含墨較少的筆書畫,筆畫間有露白的枯筆。
[2] 張僧繇曾畫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亂,散裂為二,後來其中一僧為唐右常侍陸堅所寶。陸堅疾篤時,夢見一胡僧告訴他:「我有同侶,離坼多時,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堅備了錢帛果然在洛陽李家購回另一胡僧像。天竺二胡僧畫像得以復合,陸堅的重疾於是痊癒了。
[3] 清代李天濤之指墨焦筆小品,後來的朱倫瀚之山水、傅凱亭之人物,雖亦各有所長,都是學得高其佩的一體之長,或是具體而微的延展表現。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衍東《小豆棚》、王椷《秋燈叢話》、張庚《國朝畫徵錄》、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
@*

─點閱【璀璨中華文化】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 聚會宴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在古希臘,有一種稱為「會飲」(symposium)的特殊宴會,是當時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隨後,宴飲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十分盛行,並以不同的形式傳承至今。
  • 早在1855年,也就是多雷(Gustave Doré)二十三歲時就計畫為但丁《神曲》著手繪製插圖。他的藝術才能大多體現在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上。除了神曲之外,他還為其它文學名著製作精美的插圖,如《聖經》、《失樂園》、《唐吉柯德》等等,而神曲插圖的面世,即被大眾認為文學結合視覺藝術的一大傑作。
  • 法國藝術家路易-利奧波德‧布瓦伊(Louis-Léopold Boilly)擅長畫肖像,他畫了大約5,000幅小幅肖像畫,有專家認為這樣的數量算少。布瓦伊繪畫技巧精湛,加上他的聰明睿智,創作令人賞心悅目的錯視畫(trompe l’oeil,欺瞞眼睛,譯註:一種逼真到能騙過人眼的作畫技巧);有時也創作挖苦人的諷刺畫(scathing caricatures),當中有許多是自畫像。
  • 仙子仙女和他們豐富的傳說故事,久遠以來就讓世人著迷,對英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1830至1900年代),仙子畫(fairy picture或fairy painting,又稱童話畫/精靈畫)成為獨特的藝術流派。這種對童話的迷戀始於19世紀中葉,很大程度上是受社會變革所推動的。面對科學進步和工業化發展,人們在自然世界之外,對於靈性世界的興趣也與日俱增。
  • 17世紀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聖母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又稱聖母無原罪始胎、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散發著神聖美麗、純潔和光芒,聖母的一顰一笑都透露出她最虔誠的心。她微微仰頭,虔誠地凝視著上帝,雙手輕輕合十,做出祈禱的姿態。看著畫作,你彷彿可以聽見天使吟唱的讚美樂音,飄揚於雲層之間。
  • 「莎士比亞戲劇最棒的一點是,沒有人能告訴你它們應該是什麼樣子。劇本中的舞台說明和場景布置是出了名的簡短;幾乎 沒有任何關於服裝或外觀的規定。」畫家們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創作出波瀾壯闊的畫作,將莎翁戲劇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仍然發出自己的聲音、反映出獨特的風格。
  • 達‧芬奇為加勒拉尼所繪的這幅《抱銀貂的女子》,其含意不言自明。達‧芬奇等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沒有使用語法,而是仔細地藉由一系列的象徵圖示(motifs)來呈現畫作主角的地位、個性和美德。文藝復興時期的觀畫者,無論他們說哪種語言,都能看懂這種藝術上的視覺語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