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浮生行吟:讀書筆記6《割肉貿鴿》故事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221
【字號】    
   標籤: tags: ,

多年前,初聞佛經中《割肉貿鴿》故事,怵目驚心、不忍卒睹;如今有機緣再讀,反覆思索、頗有感悟……

故事大意是:古代有位尸毗王,發誓救護一切眾生,證菩薩道。帝釋天得知後,想試探王的誠心,就命令毗首羯摩天變成鴿子,自己化作鷹,追逐鴿子直至尸毗王面前。

鴿子躲進尸毗王腋下,渾身發抖、戰慄不已。鷹對王說:「把鴿子還給我吧!那是我的食物。」王說:「我曾發下宏誓,救護一切眾生遠離痛苦,鴿子不能給你。」鷹說:「你愛護眾生,我也是眾生之一,我沒吃也要餓肚子,你怎麽不體諒我呢?」

王說:「這樣吧,你要吃甚麽,我給你。」鷹說:「我只吃新鮮血肉!」王思忖──要新鮮血肉,難免又要殺生,傷害一命救活一命,又有何意義?於是,他就命令手下取來尖刀,從自己大腿上割下血淋淋的肉,對鷹說:「你吃吧!」

鷹又說:「你拿自己的肉給我,總要跟鴿子等重,否則我豈不吃虧?」王便讓人拿來天平,一邊放上鴿子,另一邊放上自己的肉。沒想到鴿子極重,王只好又割股肉,再割小腿、兩臂、前胸、後背,幾乎割下全身血肉,天平上還是鴿子比較重。

王掙扎起身,想把自己全身放上天平。鷹不由得說:「你何苦這麽麻煩,直接把鴿子給我不就行了?」王忍痛苦笑說:「鴿子來到我這裏,就不會交給你了。我現在對軀體已經毫無吝惜,為求佛法而上天平,絕不後悔。」

此時,帝釋天和毗首羯摩天現出原形,頷首嘉許,以神力令王身如故。

慈悲心與眾生平等,是故事的兩大主軸,也是當今巧取豪奪、唯利是圖的世間所普遍欠缺的特質。倘若能修出這般胸懷,那麼,必得神佛庇佑,天災會少,人禍也會消減,就無需時時擔驚受怕、惶惶不可終日了。

還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姿態,多麼的勇敢、堅定呀!而人生,就怕不聞正道,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當得法、覺悟時,精神同化於宇宙、天地與自然之間,那麼,世上的一切得失、榮辱,都無所罣礙了!

傳頌幾千年的故事,在不同生命階段讀到時,都會因其中的隱喻而有不同的觸動。此次再看,沒有恐懼,只有深沉的悲憫與自省。@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清朝也有一個「周處」,二者所在時間前後相差1,700多年,情節大同小異,都是先為惡,再從善,成為浪子回頭的典範。
  • 盛唐山水詩,氣象萬千,展開別致的畫卷:峰巒壯美、碧波蕩漾、浮雲漫捲,新雨沁荷香、明月照歸舟。清新素樸、秀麗澄明,空靈典雅。
  • 孔子說「朝問道,夕死可矣」。後人對這句話有不同層次、不同境界的理解。孔子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曾向老子問道,每次都大有收穫;孔子最後一次拜訪老子時,說「我終於得道了」。那麼孔子最後聞的什麼「道」?得道後他的表現又如何?為何能「夕死可矣」呢?
  • 日本市町時代狩野正信繪《西王母與東方朔圖》(局部)。(公有領域)
    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人。他非常有才華,是西漢文學家,其賦體散文《答客難》開了賦體文學的新領域,他也是影響後世的術數家。
  • 一個二十歲浪蕩兒怎樣脫胎換骨變成晉朝的大儒者?在晉朝著書之多無人能出其右,他的稱號「玄晏先生」成了後代隱逸高士的代稱。他是誰呢?
  • 說起中國的神傳文化,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如女媧補天、伏羲演八卦、倉頡造字、黃帝作樂等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其實,五千年來,上天並不間斷著給予人間啟示,在神州這片土地上留下神佛的遺跡,其中,自東晉十六國起開鑿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一個光耀奪目的明證。
  • 「一刀兩斷」原作「一刀兩段」,簡單的成語有廣汎的應用,內涵又兩相成反義。如何取其精髓成就好事?來看周處的故事。
  • 莫高窟,即沙漠高處之石窟廟,是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佛教藝術。樂僔和尚開鑿莫高窟的第一窟後,法良禪師在其旁邊繼續營建石窟,隨即引發了眾僧侶以及自王公貴族至庶民百工的波瀾壯闊的開窟造像活動。
  • 在塞外荒漠那片小小的綠洲上,敦煌以絲路重鎮、佛教聖地的獨特身分,延續著它的傳奇歷史與輝煌文明。特別是坐落於山谷斷崖上的石窟群,穿越千百年風沙,依然用豔麗的色彩、壯觀的造型,向每一位過客講述著塵封的往事。
  • 行李箱
    尊重,是發自內心的珍視別人;包容,是出於善意的接納異己。因為彼此的尊重與包容,進而願意分享經驗和體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有溫度、更緊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世界也得以多元發展、繽紛燦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