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朋友F自遠方來,她安排回娘家住一宿。一進門,有趣的是那兩件行李,妹妹攜帶的是20吋的登機箱,F則是一個簡單的背包,由此可見兩人的性格迥異,但相同的是熱情、隨和。
張羅一大家子飲食起居的妹妹,是一個專職主婦,每天瑣事繁多、奔波勞碌,得滿足眾人的需求,因此凡事考慮週全、面面俱到。F在職場工作,家務有先生分擔,一付輕鬆自如、愜意閒適的樣子。很快的,開朗、親切的兩人陪同母親閒聊,歡聲笑語不斷,炒熱了整個氣氛。
樓下,三人你一言我一語,正是熱鬧非凡;樓上,我還在思索那兩件行李……
環境是培養人格形成的關鍵,每個人都深受環境的影響。《晏子春秋》有「南橘北枳」的故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因為淮南的環境,適合它的成長,所結的果實飽滿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沒有豐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味酸不堪食的枳。事物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人也是如此。
環境的侷限性,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或偏見,長期下來形成一種癖好、習性而不自知,小則孤芳自賞、自我陶醉;大則與人勢同水火、格格不入。因此,自覺與蛻變,成為人生重要的課題,透過這個過程,持續的成長與進步。所以,蘇格拉底名言:「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才能夠深植人心。
這兩件行李,無關利害、無礙他人,當然不必要小題大作、自尋煩惱;但是,她們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包容,確實不可輕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與行為,便能尊重與包容,這是一種寬宏格局,也是一種卓越智慧。
尊重,是發自內心的珍視別人;包容,是出於善意的接納異己。因為彼此的尊重與包容,進而願意分享經驗和體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有溫度、更緊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世界也得以多元發展、繽紛燦爛。
聽說,這一次是妹妹與朋友睽違十多年之後的重逢,看兩人熟稔、融洽的狀況,彷彿常常在一起的閨密。有人說,「真正的友情,戰得勝時間、抵得住流年、經得起離別、受得住想念」。或許,她們相知相惜之誼,可以從那兩件行李與和諧的互動中看出端倪。@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