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遇綜合報導)西元594至622年間日本的統治者是飛鳥時代的聖徳太子(Shotoku)。他的名字中,「Sho」在日文是神聖的意思,而「toku」則是美德,確如其名,聖德太子的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君主。
在他的統治之下,將佛教大力推廣至日本,以至於後人將他視為日本佛教的始祖。在他過世後,許多人稱他為「日本的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Siddhartha Gautama),是印度的歷史人物,他在菩提樹下開悟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而他的教誨則成了現今佛教的基礎。
聖徳太子在日本下令建造的第二座佛寺是日本南部奈良縣的法隆寺(Horyuji)。這座寺廟在日本藝術史、建築和精神遺產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時建造這座木構造的法隆寺時,佛教才剛從中國經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那時,日本的第一座佛寺四天王寺(Shitennoji)還在,不過四天王寺之後又被重建過,因此法隆寺可說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建築。許多法隆寺的寺院建築都可以追溯至七世紀末至八世紀初,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之一。
法隆寺寺院中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是基於中國傳統的佛教建築,再依據日本人口味修改而成的,標誌著日本佛教建築的興起。日本佛寺基本上都會包含正殿、大講堂、塔、門、鐘等空間。和中國寺院建築相比,日本佛寺很少有鼓樓,可能受到唐朝佛寺的影響。儘管中國的鼓樓可追溯至周朝,然而唐朝寺院多只設鐘樓,因此日本寺院也很少有左鐘樓右鼓樓的配置格局。
法隆寺共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院有夢殿、鐘樓等建築物,西院則為金堂、五重塔、迴廊和聖靈堂等木構造建築物。
在東院的夢殿有一座八角堂,四周由迴廊環繞著,裡面安置著國寶級的觀音菩薩立像,是聖德太子所處的飛鳥時代製成的木造佛像。在觀音菩薩像前有一禮盤,據說每年年初將禮盤在太陽下曝曬時,從蒸發出的水氣中就可以預測當年的糧食收成情形。
西院的金堂(Kondo)是法隆寺主要的祭祀空間,也是法隆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過去裡面曾有和印度阿旃陀石窟以及中國敦煌石窟類似風格的佛像壁畫。然而在1949年,一場大火燒毀了大量法隆寺內的壁畫。在大火前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幅追溯至七世紀的壁畫上面描繪著阿彌陀佛的天國世界。
位於西院北側的大講堂是僧人研習讀經、開會和講道的地方。這裡過去也曾作為寺院的食堂使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網站,法隆寺的建築物使用了中國的「開間」系統。此系統在建築學上指的是由垂直的柱或樁(邊柱)撐起水平橫梁(過梁)的結構,用以創造出較大跨距的屋內空間。在粗壯的大柱子上有著繁複的斗拱,撐起偌大厚重的磚瓦屋頂。
在教科文組織的網站上還列舉了該寺廟的許多特點。例如,法隆寺金堂的斗拱又因成雲朵形而被稱為雲斗,還有在柱子上使用的卷殺(Entasis)。卷殺是柱身的一種處理手法,這樣的柱子並非完全筆直,而是自下而上逐漸變細的曲線,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學考量,也有相應的承重效果。
在法隆寺中也有許多類似中國佛寺的元素,例如狛犬(komainu)、金剛力士像(Kongorikishi)、香爐等雕像裝飾。狛犬是介於獅子和犬之間的一種假想生物,負責保護寺廟並驅走邪靈,與源自於中國唐朝的石獅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法隆寺,狛犬的雕像放置於屋簷上,成為屋頂裝飾的一部分。在寺院中門的入口處也有金剛力士像,這兩座面目凶煞的神像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兩位金剛力士口中各說著一個梵語字素(字母發音的最小書寫單位):其中一位說著第一個音,另一位說著最後一個音。當兩個字接連在一起發音時,便代表著所有生命的開始和結束。
原文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