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下 中共半導體技術尖端化進程受阻

人氣 3610

【大紀元2021年05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受美國制裁的影響,中國的半導體尖端化進程正被延誤。在《日經新聞》的一項調查中,七家主要半導體製造設備中國製造商表示,他們的主要產品是用於製造14納米到28納米的芯片,比世界先進的芯片晚了兩三代。一些廠商說甚至老一代的機器也是他們的主要產品。

許多受訪者說,美國對中國的制裁阻礙了他們從國外採購零部件和材料。他們還說,使用國內的零部件和材料來代替海外的項目,導致了較低的收益率。

「我們的支柱光刻機是90納米型號。我們的28納米和14納米機型在良品率方面還有改進的餘地。」上海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說。該公司幾乎是唯一一家商業化光刻機的中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

中國半導體微型化進程被延誤

《日經》的這項採訪調查是3月份在上海舉行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展覽會「Semicon China 2021」活動上進行的。《日經》接觸了來自中國大陸的二十多家製造商,本文只涵蓋那些做出具體答覆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坦率地承認中國的半導體微型化進程被推遲了。在蝕刻系統方面具有優勢的中微半導體設備(AMEC)公司的一名研究員說,該公司正在提供可用於5納米產品的機器,但主要銷售的還是可供用於14納米和28納米產品的機器。

AMEC在半導體微型化技術方面領先於其它中國公司。

另一家蝕刻系統製造商——北京屹唐半導體,主要生產40納米系統和一些28納米系統。

在調查中,《日經新聞》獲得了七家公司的答覆,包括北方華創和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以及上述三家公司。只有AMEC成功開發了5納米尖端技術的產品,其它公司都說他們正在生產14納米或更老一代的產品。

儘管光刻機是最難生產的,但位於荷蘭的全球最大光刻機製造商ASML有望將可用於製造3納米和2納米產品的機型商業化。

美國制裁阻礙中共芯片開發

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半導體短缺。這不僅是因為在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肺炎疾病)大流行的情況下,隨著遠程工作的普及,對用於服務器和個人電腦的芯片需求的迅速增加,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寒流,台灣的水短缺和半導體工廠的火災都擾亂了微芯片的供應。大多數預測者預計,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半導體市場的供需狀況才能恢復正常。

然而,《日經》稱,對中國來說,半導體短缺的一個更大的原因是美國主導的制裁。

「當我們不能獲得一個核心部件時,我們的產品開發將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上海微電子裝備的工程師告訴《日經》。

「由於過去幾年已經很清楚,很難從國外引進技術,我們將不得不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解決方案。」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的一位官員說。

半導體零件、材料和製造設備的短缺也影響了代工廠,或合同半導體生產商的業績。中國最大的代工企業中芯國際,2020年10月至12月期間,14納米和28納米芯片占其銷售額的5.0%。這個比例已經從2020年7~9月的14.6%急劇下降。半導體行業似乎感受到了美國制裁的最強烈影響。

美國研究公司IC Insights在1月份預測,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在2025年將只有19.4%。這是在該公司2020年預測該比率到2024年將上升到20.7%之後的一次輕微下調。該公司還指出,該比率的一半以上是由海外製造商的中國大陸工廠所占,僅涉及中國製造商的自給率估計為10%左右。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導稱,芯片正挑動著整個中國電子產業的神經。中國電子產業受芯片短缺影響處境日趨艱難。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有下游企業因缺少芯片不得不暫停接單,甚至停工。

《日經》稱,中共政府在2020年以前向全國半導體項目投入了大量補貼,但資金的效果有限,很多項目都失敗了。政府現在很少提及「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中規定的70%的自給率目標。中共的半導體行業要從曾經的致命弱點中恢復過來並不容易。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IBM研發出二納米芯片 手機有望四天一充電
美參院提法案 設「首席製造官」對抗中共
宇航員在太空做的7個有趣實驗
GM 和Stellantis公司Q1業績仍強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