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為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則

開啟「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賦(6)
作者:Mary Sheedy Kurcinka 譯者:王聖棻, 魏婉琪
明確的限制可以為孩子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能為孩子提供安全感。(123RF)
font print 人氣: 3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據說幾年前,當盧.霍茲(Lou Holtz)成為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橄欖球隊的主教練時,隊上有個年輕四分衛很有天賦。然而,霍茲注意到這個四分衛上個賽季的傳球多次被攔截。他對年輕的四分衛說:「你是個很棒的運動員,可以繼續擔任先發四分衛。而且,明年你被攔截的次數不會超過七次。」

年輕的四分衛不解地看了霍茲一眼,問:「你怎麼知道?」

「因為,」霍茲慎重地說,「因為第七次之後,你就要坐在我旁邊的板凳上了。」

這次對談結束之後,這個四分衛知道了:

  • 教練期待他達到的「目標」。
  • 如果他沒有達到期待,將會有的「後果」。
  • 這個後果的執行時間點。
  • 他有所選擇,可以選擇拚盡全力打球,還是懈怠下來坐冷板凳。
  • 責任在他身上。

那一年,霍茲教練的四分衛從來沒有坐過板凳,他只被攔截六次。

我把霍茲教練所做的事,稱為「明確設限」(transparency in setting limits)。「明確設限」表示父母會預先提出具體的期待和後果,孩子會事先得到警告,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在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規則和價值觀時,高需求小孩比其他孩子更需要像他們一樣堅持果決的自信父母,父母要明白:建立和執行明確的限制,比「兇」更能為孩子提供安全感。

當父母建立明確界線時,高需求小孩永遠不會說:「謝謝,這正是我需要的。」他們很可能會尖叫「我討厭你」或是「你是世界上最壞的爸媽」。父母聽到這些話,要堅強起來並不容易,特別是父母的先天氣質沒有像高需求小孩那麼堅持的時候。但是,明確的限制可以為孩子提供堅實可靠的基礎,努力建立這些界線是很值得的。

什麼情況必須堅決制止孩子

─有危險、不尊重他人時就需要制止

教養案例愛蜜莉不把手機還給爸爸還把手機丟掉

兩歲的愛蜜莉很喜歡玩爸爸的手機,就算爸爸只把手機放下一秒鐘,愛蜜莉也會把它搶走。「把我的手機還我。」她聽到爸爸的要求時看了他一眼,高興地尖叫,然後拿著手機跑了。當她爸爸試圖拿回手機,追逐就此展開,在爸爸抓到她之前,愛蜜莉把手機扔到房間的另一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知道兩件重要的事情。首先,愛蜜莉的行為是典型的幼兒行為,她正在試驗: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如果跑掉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把手機扔了呢?這和扔球的情況不一樣嗎?愛蜜莉的這些「試驗」並不表示她是個麻煩製造者。孩子大笑、丟掉手機並不是在反抗父母,而是孩子很驚訝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大人們的反應。

其次,這種情況引出了一個問題:父母什麼時候該說「不行」?以下是我遵循的準則:如果是不安全、有害,或者不尊重自己、他人或環境的事,就需要制止。

高需求小孩需要從父母和其他大人的口中聽到這樣的話:

  • 我會保護你的安全。
  • 如果你沒辦法制止自己,我會幫助你停下來。
  • 我會先讓你知道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
  • 你可以選擇「做」或「不做」,因為這是你自己的選擇。

以上句子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有依靠,相信父母能保證他們的安全,並且支持他們。

三個步驟為孩子建立明確的規則和限制

霍茲教練並沒有隔著球場對他年輕的四分衛大吼:「嘿,就是你!傳球別再被攔截了,否則你就來坐板凳!」這是因為,嚴厲、死板的方法會讓問題行為增加,進而導致更多的攻擊舉動產生,因此霍茲選擇的是進行私下的面對面溝通。

如果需要制止孩子,我們不要隔著房間大喊大叫,請去找他,彎下腰,與孩子一般高。看著他的眼睛,如果有必要的話,把手按在他身上防止掙脫,等孩子平復到夠冷靜、聽得進我們說話的程度,再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Step 1告訴孩子我們希望他做什麼事。
Step 2告訴孩子如果不這麼做的話,我們將會怎麼做。
Step 3告訴孩子什麼時候我們會執行這件事。

我們要使用堅定的語氣,而非刺耳、大聲的喊話,因為這種語氣可以告訴高需求小孩:「我期望你做到的事是……我會幫助你達到這個期望」以及「你是個堅定的孩子,不管跌倒幾次都願意站起來,堅持到底。」這種冷靜、自信的指導風格,能讓高需求小孩變得更靈活、隨和。

愛蜜莉的爸爸路克和愛蜜莉進行了多次令人沮喪的手機追逐戰之後,他聯繫了我,我們一起想出了以下的解決辦法。

路克明確告知愛蜜莉不歸還手機的後果,留給愛蜜莉自己決定怎麼做。

下次愛蜜莉拿走我的手機時,我會走向她,彎下腰,伸出手說:「愛蜜莉,妳可以選擇把手機還給我,我們可以一起看。如果妳選擇不給我,我會把手機收走。我數到三,妳可以選擇,如果我已經數到三了妳還沒有選,我會把手機收走,選擇權在妳。」

「 一。妳可以把手機交給我,我們一起看。如果選擇不給我,我就會把手機收起來。」說到這裡,我停頓了幾秒鐘。

「 二。」我把期望的事又重複一遍:「妳可以把手機交給我,我們一起看。如果選擇不給我,我就會把手機收起來。」

「 三。妳沒有選擇把手機還給我,所以我要把手機收起來。」

這時候愛蜜莉往地上一撲,放聲尖叫:「手機給我!」然而,最重要的是我要堅持到底,我對她說:「對不起,妳已經做了選擇,下次妳可以選一個不一樣的。」我會說到做到,所以愛蜜莉知道她可以信任爸爸。只需要幾次練習,孩子就明白選擇去做父母要求的事,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明確設限」很有效,因為孩子能夠知道父母的期望,後果是什麼,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說過要做的事,我就會做到,而且我已經讓你知道後果是什麼了。妳可以預測我的反應,用自己的行為去選擇後果。」正是這種瞭解和可預測性,讓孩子感到安全有保障。

父母表達期望時,要明確且具體

我們給孩子的選擇必須明確而精確。如果不夠具體,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和未來的小律師爭論。

父母要仔細檢視自己設下的期待是否夠清晰具體,比如:我們該要求孩子幾點鐘上床睡覺?哪些玩具可以分享?孩子可以在哪裡騎腳踏車?孩子要完成什麼家事?我們也可以問孩子對父母的期望是什麼?如果孩子的期望確實可行,我們就要為孩子調整。

當父母的界線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不變時,孩子才能學起來並且內化。針對五歲以前的孩子,父母必須把規則和期望弄得更具體,才有效執行規則;已到學齡的兒童,在發育方面則能夠接受更靈活性的規則。

父母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出口

「說到做到」這件事,需要父母願意且有能力去做。說到沒做到會導致孩子逐步「放大」、「升級」自己的犯規行為,好弄清楚界線在哪裡。

我課堂上的學員蘿拉就承認自己有時沒有做到自己設下的規範:「只要我開上高速公路,愛莉諾就會在後面踢我的椅子。她很喜歡去圖書館聽人說故事,所以我跟她說,如果她在車上不亂踢,我們就可以去圖書館聽故事,但如果她踢椅子,我就會調頭帶她回家。她同意了,但是才開了三公里,她就踢椅子,於是我在一個出口下了高速公路。當她發現我在調頭,開始求我不要回家,保證不會再踢。我也確實不想回家,我需要那一小段休息時間。於是我心軟了,又往圖書館開。開不到一英里,她又踢了椅子。」

所以,在告訴孩子我們會採取什麼行動前,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做得到嗎?」「我願意做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想想其他能做到而且願意做的事。孩子需要知道,她可以相信父母是說到做到的人。

─ ─摘自:《開啟「高需求小孩」的正向天賦》野人出版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