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華文化300問】

順陰陽五行之道 冬至過後怎麼養生怎麼吃?

作者:容乃加
冬至,一陽初生陽氣尚細微,此時節重養生,小心呵護生命的根本。(Pixabay/古容後製/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187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轉過冬至,冬天也過半了,提醒我們快快做好冬天的養生功夫,積蓄補充來春的元氣。依循中華傳統的五行智慧,怎麼養生、怎麼食補呢?

天地冬至一陽生,冬至時陽氣開始生發,然而,天氣卻反而大寒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氣自下而升,漸漸往上推,初陽生則陰上升,所以冬至後天氣愈寒,要等到地下寒氣都推出了,才比較溫熱。在這寒氣陣陣冒升的冬至寒冬裡,談養生,說食補,更有切身的感受。

我們先看看古代民俗,反映萬物閉藏的啟示:「冬至偃兵息鼓,官府不聽事,舉行歲終大祭,放五天假返鄉,允許地方小吏和民間都宴飲慶祝。」(漢代蔡中郎《獨斷‧卷下》)對應到人體,冬至時節就是靜定閉藏,養精蓄銳的季節,同時也是可以進補養藏的好時機。

順應五行  養精蓄銳

冬至過後的養生怎麼養?《內經‧靈樞經》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果寒暑過度,傷害了天生的本體,生命何以長久?《內經要旨(上)》說「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就說春夏秋冬四時有不同的變化,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要順應自然陰陽之道去生活,這是進入長生之門的根本要法。自然萬物到了冬天就要收藏、冬眠,人又怎能自外於天地的規律?!

冬天睡眠的作息順應日短夜長,調整為早臥晚起,隨日出起床。善用衣帽鞋襪適度保暖身體四肢是外在的功夫,掌握去寒就溫,不受寒氣侵襲的原則。同時,靜定心情,沉靜思考,避免干擾冒犯了精氣的養藏是重點;生涯規劃與發展,這時也要給個休止符,讓自己歇息歇息,為走更遠的路加油作準備。如果違反了順應冬時的養藏之道,反而會逆傷精氣,春天來時反而痿厥不振,得不償失呀!

冬天進補  養陰養藏

進補怎麼吃?順應陰陽五行之道來看看。傳統陰陽五行學說,木、火、金、水、土,分別對應五臟的肝、心、肺、腎、脾臟;對應四時的春、夏、秋、冬和四立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往前的十八天。

五行和五臟的對應關係。(Fotolia/大紀元後製)

冬天五行屬水,對應人體之腎,此時腎氣最強。「腎」在中醫學中不僅指腎臟,而是一個整體的概念,是指人體藏精的功能,養腎可以長壽。當然一年四季都能養腎,其中又以冬天養腎最能見效,因為此時節腎氣最強,容易攝取進補的營養。

腎主宰生長和生命力,積蓄精力;冬天進補正好養精蓄銳。尤其是冬至來臨後天氣更冷了,天寒胃口變好,這時人體活動與消耗相對也減少了,攝取的營養會儲存在身體內,事半功倍。從五行相剋來看,冬天水剋火,火對應心,所以冬天容易發生心血管、心臟方面的疾病。冬藏養藏,不勞心不勞累,養生的道理和五行之道息息相通。

養腎進補飲食

雖然說冬天適合進補,但是人體有虛實寒熱不同體質,這是個人基本的條件,需要請中醫師給辯證清楚,否則「補冬」進補可能適得其反。那麼此時養生怎麼吃?

溫和平補

麻油雞、薑母鴨、四物湯、八珍湯、十全補湯等,是常見的熱補方。但是冬天食補養腎要根據天候和個人體質來調整。天氣寒冷才熱補,不冷不熱採平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個人體質的需求。中醫師胡乃文表示:「人虛才要補,人不虛吃東西讓身體溫熱就好。」「補冬」切記不要補過頭,補過頭也傷身,反而養出現代人的三高症。冬天採用溫和的食補較無禁忌。

*蘿蔔排骨湯溫和平補

冬天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大紀元)

俗語說,「立冬蘿蔔賽參湯,不勞醫生開藥方」。中醫師李應達推薦,蘿蔔是冬天盛產的好食材,是防癌健康食物之首選之一。冬天食白蘿蔔可加上「去皮老薑」調理去寒,加入排骨或羊肉做湯,美味又養生。也可以入火鍋作鍋底。然而,蘿蔔「利氣」,所以進食了補品,例如人參,同一天之內就要避免吃蘿蔔,以免減低補益效果。

*「四神湯」四季皆宜平補食補方

「四神湯」也是受中醫師推薦的平補好藥膳,四季都適合食用,可以健脾補胃,補元氣。「四神湯」本叫「四臣湯」,指山藥、芡實、蓮子、茯苓(比薏仁更利於除濕)等四種藥材各一些,加上小腸(或以排骨、豬肉塊替換)一起燉煮到熟爛。如果趁熱加上一點點當歸酒調味,還可以活血去淤。

四神湯是最佳的冬季平補藥膳之一,不會太燥熱或虛寒,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王仁駿/大紀元)

羊肉湯 熱補和平補各有食方

「羊肉湯」也是冬天常用的食補方。中醫師胡乃文建議說,羊肉湯中加入人蔘、黃耆,可以補氣、補形;放入當歸、生薑,則溫熱身體又補血、補形。

中醫師高瑜嬪一方「當歸生薑羊肉湯」適合一般人食用,還可以補養心血管。當歸生薑羊肉湯的材料是:羊肉一斤配上當歸三錢、生薑五錢。取八升(*8000 cc)的水加入所有材料,熬煮成三升水即可。也可用壓力鍋、燜燒鍋燉煮。燉好後,酌加鹽調味。如果還是太燥,就加入一些蘿蔔調和,也可以去腥味。

生薑當歸羊肉湯是冬天的養生佳餚(林秀霞/大紀元)

*素食補湯 麻油老薑紅棗猴頭菇枸杞湯

這是抗寒的素食暖湯,可當作冷冬的家常菜。先將乾猴頭菇泡一小時,瀝乾水分撕小塊備用。麻油煎香薑片,下猴頭菇片拌炒均勻,淋一點料酒,加入紅棗一起煮到入口可口的程度,再入枸杞滾一下就熄火。可用鹽調味。

南瓜濃湯補四季  葷素鹹甜皆宜

南瓜營養非常豐富,口感綿密補中益氣暖脾胃,又是降三高的天然免疫食品,也很適合入火鍋。將蒸熟的南瓜切塊加入牛奶(豆漿),濃度隨個人喜好,用果汁機調理,三十秒就可打成濃稠奶漿。可以加入一二大匙椰奶、一小匙薑汁或薑黃、肉桂粉、咖啡粉等,隨自己的喜好變化口味。熱開即可食用,是四季皆宜的好口感料理(南瓜奶漿具有天然甜滋味)。

椰奶加到南瓜作濃湯很有風味。(Shutterstock)

養腎食補  黑色食物最上選

五行之水,對應的顏色是黑色,也對應黑色的食物。中醫師林貴強調養腎食補比藥補更好。如果個人沒有特殊禁忌,寒冬的養腎食補,可以多選擇黑色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紫黑米、香菇、黑木耳、烏骨雞、烏魚、黑海參……等。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不燥不膩,冬天食用,取得入腎補腎好時機。

明代萬全的《萬氏家傳養生四要》說:「養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淡食慾寡色慾)、曰慎動(不動心不動氣)、曰法時(和於陰陽)、曰卻疾(慎於醫藥,食補勝於醫療)。」這與冬至寒冬的養生之要,何其切合!冬至陰陽相爭之時,身體的陽氣容易受到傷伐,一陽初生後,陽氣尚細微,所以此時節更要小心呵護生命的根本。@*◇#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 天燈, 放天燈, 天燈節, 台灣, 平溪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 「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矣」,認為已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 《論語》開篇講「學而時習之」,這個「之」指什麼呢?就包括本章所說的四者——「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門教學是順著人性施教,不是教人禁慾,而是教人修心,比如教人:好色之念減輕一點、賢賢之心加重一點,使生命境界不斷提升。
  • 黃曆甲辰年,龍年,是個「無春年」,受到閏月的牽連,立春早於除夕,落在黃曆前一年年尾。而且從甲辰年開始連續五年的時間,「朔望月」周期將出現異於尋常的狀態,造成連續五年「沒有年三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