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華文化300問】

有了它可成佳人 紅粉倚重之寶是什麼?

作者:容乃加
「紅粉佳人」、「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些典故的背後主角就是產在西域的紅藍花。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8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是《西河舊事》記載的一首匈奴歌謠,什麼東西這麼貴重,竟可以和遊牧民族賴以維生的牲畜相提並論呢?不僅如此,這個東西傳入中原,也受中原婦女熱愛,化妝紅粉倚重它,佳人素娥紛紛成了紅粉佳人了。

胭脂暈染紅粉佳人

匈奴王的妻子稱「閼氏」,發音同「胭脂」,意思就是美麗可愛如胭脂;胭脂凸顯中國古典美女的形象,也是功不可沒:「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胭脂可以美容,可以點唇;胭脂暈染可讓臉色鮮潤,讓青春飛揚。從古至今,胭脂一直是紅粉佳人不可或缺的一寶。

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佳人。 (shutterstock)

胭脂有很多種同音異字的名稱,如:燕支、臙脂、 燕脂、焉支、煙支、烟支、煙脂……等等(*古文中的表述也很分歧),都是指用來化妝的「紅粉」,也稱「桃花粉」。「紅粉佳人」的形容就源自於胭脂,「桃花妝」等等各種妝容的靈魂就是胭脂。胭脂擁有各種介於紅、白之間的深淺色調,濃妝淡抹兩相宜。紅粉佳人的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都是因胭脂而來。在粉底上深染胭脂稱酒暈妝,淺敷叫桃花妝,在胭脂之上再撲上薄薄的白粉,叫飛霞妝(《玉芝堂談薈》)。

紅藍花:胭脂染色的來源

胭脂的顏料是紅藍花,或稱紅花,《爾雅翼》卷三記載:「中國謂之紅藍或只謂之紅花」。紅藍花的葉如小薊葉,花如大薊花,顏色是紅的。它有一根又長又壯的主根深入地下,因而容易在乾旱的地域生長。西域的紅藍花未傳入之前,中國婦女主要以硃砂染色。因紅藍花染料取得容易,就成了胭脂的主要原料。古代宮中有專門掌管製作胭脂的職官;宋代時,胭脂是禁中及皇族中的婚娶名物之一(見《宋會要輯稿》)。

傳說商朝紂王時就提取紅藍花汁凝結,加上粉作成桃花粉,調上油脂,賜給后妃作化妝品,此物以出產地的燕地命名,叫作「燕脂」。 (《中華古今注》、《服飾變古録》)紅藍花還有一個來源,《續博物志》記載,夏商周三代以來,以塗紫草為臙脂,周代以紅花作胭脂,可能出於閼氏。閼氏就在西域。

西域的閼氏山盛產紅藍花,從漢代以後大量傳入中原,普遍成為胭脂原料的來源。《爾雅翼》說:「燕支本非中國所有,蓋出西方,染粉為婦人色,謂為燕支粉。」這裡說的西方,指西域。《博物志》說︰張騫得紅藍花種於西域。

閼氏山,也叫燕支山、焉支山、胭脂山等等,舊屬涼州天寶縣。敦煌曲子唱:「胭脂山下戰場寬」。漢武帝時,大將軍霍去病揮大軍深入燕支山西部達一千里(約今制五百公里)。漢武帝在西域所設的武威郡和張掖郡,就以燕支山為地界。匈奴歌謠唱的:「失我閼氏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就是當時留下的,反映這一時代背景。

北魏《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怎樣種植紅藍花。紅藍花有三月種的早花和五月種的晚花兩種,三月種的五月開花,五月種的七月開花。花開就要採,每天一大早乘著太陽未出,露水未乾前摘取,否則花就乾萎了。一頃地的花,一天要用上百人去摘。晚花七月中摘,深色鮮明耐久不黑不黃,修容效果明豔更勝於早花。種一頃花,一歲收絹三百疋,能相抵種千畝的巵茜花,價值很高。

紅藍花,葉如小薊葉,花如大薊花。取其紅花作胭脂染料鮮明耐久。 (shutterstock)

胭脂妝  胭脂點唇競時尚

紅藍花汁染白粉或胡粉是做成胭脂粉的一種方法。《齊民要術》和《本草網目》都記載了製作胭脂的方法。初步需要取得花汁,叫「殺花法」:採得花來即搗熟,以水淘洗,以布袋絞去黃汁;又搗,接著再以酸粟米的淘米水淘洗,再次絞袋去汁,然後收放甕中,用布蓋上;天亮雞鳴時再次擣勻,要保持潮濕的狀態,合粉作胭脂粉餅。在胭脂粉未乾時,做出花片形狀,稱為金花胭脂,用來化妝修容、點唇,顏色明豔。還有一種將胭脂染在圓徑約三寸的綿布上的綿胭脂,上妝取用方便。

婦女們愛煞胭脂,使用不同顏色的胭脂化妝、點注嘴唇的手法和造型,五花八門,發展出各種時尚妝。《清異錄》留下了許多時尚唇妝的專名,如:燕脂暈品,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 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暈、唐媚、花奴樣子等等,都是唐僖宗、昭宗時期,長安流行的時尚點唇妝,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給。

還有一種在魏宮中很有人氣的「曉霞妝」。這種腮紅彩妝起源於魏文帝寵愛的美人薛靈芸的一段典故。一天夜裡,魏文帝在燈下詠詩,座旁是一座七尺水晶屏風。夜光下水晶屏風透亮,薛靈芸不知水晶屏風在那裡,走過時臉碰到屏風上,臉上留下傷痕。她的傷痕乍看像是彩妝,就像曉霞將散的模樣,宮人們看到後紛紛用胭脂彷畫,留下了「曉霞妝」的姿彩。(《玉芝堂談薈》 )

小語

胭脂除了作為化妝品之外,也可入藥(具有活血疏經的功用),可作畫,在文學上借用為美人、花容的代稱,內外俱美。有了胭脂,文學家筆下才有了「花分淺淺臙脂臉」、「林花著雨臙脂濕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滿眼花枝,雨過胭脂嫩 」、「一點胭脂淡染腮,十分顔色為誰開」 這些名句。可道是:一點胭脂,十分顔色,萬千心情。@*#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 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創造了持續傳承五千年的奇跡。
  •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 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
  • 在成年禮的「加冠」這場生命禮儀中,德、禮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關係是以「德」為本,是「以德制禮」,以「禮」為末。因此,「德」是為成年禮的核心樞紐,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品格,同時能夠承擔家庭國家責任的男子是成年禮的重要依歸。
  • 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是說給神佛燒香磕頭就能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人禮拜時的有求之心,是褻瀆神明。
  • 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話,也許有同樣的意義。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