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9月13日訊】特朗普總統有關美中經濟脫鉤的說法在不少人聽起來更像是競選語言,但近來特朗普政府已開始將脫鉤從口頭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華盛頓已在運用美國在半導體技術上的絕對優勢,迫使北京應對接二連三的科技脫鉤動作。在其科技產業計劃面臨一場寒冬期,中共領導層是否會借強於預期的疫後復甦彰顯其體制「優勢」?
上週五(9月4日),有關中國最大芯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或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因為對該公司的制裁,相當於掐住了中國科技業的命門。
中芯國際:中國技術「命門」
美中貿易爭端轉戰到科技領域後,特朗普政府已經對從中興、華為到字節跳動和騰訊等中國科技行業翹楚施以制裁。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在半導體產業領域趕超美國的希望所在。
路透社上週五發布的獨家消息來源於美國國防部。國防部一位女發言人透露,五角大樓正在和特朗普政府的其他部門討論是否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一旦被加入該清單,美國供應商需要申請一個難以獲得的許可證,才能向清單上的公司出售產品。
特朗普政府已經將275個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違反制裁令的華為和中興,以及因幫助當局壓制維吾爾人的海康威視。
國防部未提及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的原因。路透社報道援引未具名美國官員和前官員所透露的信息,稱該公司與中國軍方的關係引起美方的關注。
「命門」被掐,中芯震驚
中芯國際在週六的一份聲明中對美方可能將其加入實體清單感到「完全震驚。」該公司在聲明中否認與中國軍方有關聯。
成立於2000年的中芯國際雖是中國最大芯片生產商,但與美國和台灣的芯片廠商還有大約4年的差距。
在2018年美中貿易爭端初期,中興一度因禁止美國公司為其出售芯片而幾乎關門。美國高通和英特爾目前占全球芯片市場份額近一半。自那以後,中國(中共)當局開始重視本土芯片產業發展。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在這個領域投入290億美元。
業界人士認為,中芯國際如果現在就被堵住從美國供應商那裡得到設備和技術,就得到別處去找。但是IMA Asia的董事經理理查德·馬丁(Richard Martin)在CNBC上談到這樣的情況時說,即便找到歐洲和日本公司,那些公司也都在某個環節使用美國的生產設備。馬丁指出,唯一的路就是把芯片製造的供應鏈移到中國,但那需要數年時間,解決不了眼前的問題。
中國芯片業難逃一劫
美國芯片業界也面臨因失去中國客戶而蒙受巨大損失。CNBC援引業內人士的估計,中國占今年全球芯片銷售的24%。
美國芯片商已經就此加緊遊說當局。但是IHS Markit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對美國之音說,無法依賴芯片商改變境況。他說:「那都是些關乎國家安全的問題,所以國家利益在其中有更重要的作用……他們在其他國家也有巨大的市場,例如歐洲和其他亞洲國家,所以並不完全依賴中國。」
在中芯國際面臨受制裁的消息傳出一週前,中國在8月28日發布自2008年以來首次調整的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因當時正值字節跳動和潛在買家就出售TikTok談判期間,外界對當局此舉感到意外,因為新的技術出口限制可能導致TikTok出售交易流產。
參與該目錄更新的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崔凡說,字節跳動在人工智能(AI)領域有多項前沿技術,並說國際業務取得快速發展,依靠的是國內強大的技術支持。
中國以人力優勢領跑AI 美自信仍有優勢
中國政府制定的產業計劃「中國製造2025」中致力於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居於全球領先地位。有分析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的一些領域已經全球居先,但美國並沒有輸掉這場競賽。
據突破防務(Breaking Defense)網站報道,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約翰·海滕(Gen. John Hyten)將軍近日提及5年前關於中國在2020年在人工智能領域超越美國的預言時說,他並不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袖。
海滕將軍近日在五角大樓聯合人工智能中心舉行的一個公開會議上說:「這是遍及整個國家的工作,我們整個產業都參與其中,而那就是能夠讓我們保持優勢原因。」
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在用於人群控制的視頻圖像確認系統,以及防火牆內容過濾等威權政體需要的具體領域領先,而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點是在軍事和作戰能力方面。
該中心的作戰行動負責人布拉德·博伊德上校(Col. Brad Boyd)說,美國有世界最好的數據集,目前問題在於沒有有效整理。博伊德說,中國處理數據是讓很多人坐在電腦前用手工標識,而美國則會與學術界和產業界合作,避免那樣的運作。
外部敵意加深 中共轉向「內循環」
中共領導層對於中國內部經濟增長和外部來自美國的挑戰有所認識。習近平提出的所謂「內循環」也是在中國所處外部環境不友善的情況下,將增長方式轉向內部,希望在擴大內需上得以突破。
但當局在疫情控制,香港國安法、新疆維吾爾人權,以及南中國海等方面的做法招致特朗普政府以強硬的實際行動做回應。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的中國項目負責人孫韻認為,中共提出「雙循環」是其作出的一個反應。她認為中方當時設計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時,應該沒有意識到整個世界的反彈之強烈。
同樣,孫韻認為中方在美中關係方面也判斷不足。她說:「甚至對於中美之間關係惡化的程度,以及美國對中國反推的力度,我認為中方之前的估計是不足的。」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賀凱為亞洲新聞頻道網站(Channel News Asia)撰寫的一篇意見文章認為,中共當局對特朗普當局在上述爭議問題上採取的實質性行動的反應令人驚訝地保持和解姿態。中國一再表示無意捲入冷戰。但中方再提商談已無人理會。
中共仍欲掌控全球數據監管
賀凱認為美國大選前的這段時間對兩國關係的走向非常重要。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貿易專家蓋瑞·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也認為,中國看起來是在等待美國總統大選再做判斷。
哈夫鮑爾說:「中國在制定具體政策前,看起來是在等待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以及在今後一年中會發生什麼。」
9月8日,中國外長王毅在一個國際研討會上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其中包括美國認為中國公司對美國可能造成的安全問題,如非法採集他國公民個人信息,呼籲不得濫用信息技術從事針對他國的大規模監控,企業不在服務中設置後門和非法獲取用戶數據等。
美國方面對該倡議沒有官方反應,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共此舉未脫近幾年來試圖影響和設立全球技術規格的策略。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公共政策助理教授、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希娜·格裡滕斯(Sheena Greitens)在推特上就此作評寫道:
「毫不奇怪。中國這幾年的戰略優先考慮制定對其有利的全球數據監管框架。美國迫切需要一個積極、有實質、民主/隱私兼顧的替代方案……而且昨天就需要它。」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