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難解的中共病毒疾病(症狀篇)

中共病毒「變化莫測」新症狀層出不窮

人氣 4777

【大紀元2020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神祕面紗一直難以被完全揭開。單從症狀來看,範圍廣泛,且不斷有新症狀出現。該病毒自去年年底爆發以來,研究人員到現在也沒掌握其全部症狀。症狀顯示部位幾乎遍布整個身體,從外到裡,從頭到腳,且變化莫測。

此外,和一般病毒不同,中共病毒的感染者中有相當比例是無症狀者,但卻具有傳染力。因此,僅依據症狀無法判斷一個人是否已感染病毒。這給病毒的控制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中共病毒最先發現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和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等。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4月24日表示,CDC在其網站上增加了6種染疫者的症狀。

CDC表示,發冷、間歇性冷得發抖、肌肉疼痛、頭痛、喉嚨痛和味覺或嗅覺突然喪失也是感染中共病毒的常見指標。

該機構還警告說,呼吸困難、持續的疼痛或胸悶、思維混亂或無法清醒,以及嘴唇或面部發紫均屬緊急狀況,有這些症狀的人應立即就醫。

以下整理感染中共病毒後可能出現的不同症狀,目前醫學專家只能發現這些症狀,而為何會出現這些症狀,尚是未解之謎。

喪失味覺和嗅覺

在中共病毒爆發的前期,人們並未注意到喪失味覺和嗅覺可能是感染病毒的特有症狀。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都證實了兩者的關係。

根據4月初發布的一項研究,倫敦國王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味覺和嗅覺喪失是檢測某人是否感染中共病毒的最佳方法之一。

英國醫生引用其它國家的報告表示,大量冠狀病毒(中共病毒)感染者出現嗅覺缺失。他們說,在檢測廣泛的韓國,2000名檢測呈陽性的患者中有30%的人出現嗅覺缺失,這是他們的主要症狀(這些都是輕症病例)。

美國耳鼻喉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3月份在官網發布信息說,越來越多的證據(anecdotal evidence)表明,嗅覺喪失或減少以及味覺的喪失,是和中共病毒肺炎相關的重要症狀,它們已出現在最終檢測呈陽性、無其它症狀的患者身上。

在受病毒影響嚴重的意大利,醫生們表示,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味覺和嗅覺的喪失表明,一個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實際上攜帶了該病毒,並且可能正在將其傳播給他人。

中共病毒另一新症狀:失去觸覺

根據國際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中共病毒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嗅覺和味覺,還會影響觸覺。

Jpost新聞網5月11日報導,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農業、食品與環境學院的副院長尼夫(Masha Niv)教授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說「我們的發現表明,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肺炎疾病)會廣泛影響人的感覺功能,而不僅限於嗅覺的喪失,當你的這些感官功能失靈時,就要考慮是否被感染了。」

這份報告發表在健康科學雜誌MedRxiv上,報告說,目前味覺和嗅覺的敏銳度降低被醫療界認為是中共病毒患者的特徵,但是觸覺的喪失卻常常被忽視。

患者出現「無聲缺氧」血氧量低至危險程度卻不自知

CNN報導,美國醫學界發現有中共肺炎患者儘管血液的含氧水平低至危險程度,但他們還能與護士聊天,卻沒有覺察到缺氧。醫學界稱這種現象為「無聲缺氧」(silent hypoxia)。也就是,患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正在缺氧,這就容易導致患者的健康狀況在不知不覺中嚴重惡化,當他們到醫院時,實際情況已遠比他們預想的要嚴重得多。

正常的血液氧飽和度為95%至100%,可是紐約醫生在3月發現,有部分中共病毒感染者的血氧量可低至50%,理應不省人事。但這批病人雖然呼吸急促,卻完全清醒,還可以坐著,甚至微笑聊天。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拉維坦醫師(Richard Levitan)說,當對這些病人的肺部進行X光掃描後,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肺部已經「非常可怕」,獲取氧氣的能力已極度降低。然而最近他們才意識到他們有呼吸急促或疲勞或其它原因,這就是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

中共病毒另一早期徵兆:腳上長痘

出人意料的是,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某些中共病毒感染者竟會在腳上出現類似水痘的病灶。這類病例越來越常見,大多是兒童或青少年,少部分成人患者也會出現。

這份報告是由西班牙官方足病學院總理事會所提出。報告指出,這類患者會在足部出現紫色的腫塊,外觀與水痘、麻疹或凍瘡非常相似,通常出現在腳趾上,痊癒後不留痕跡。

研究人員補充說,類似的病例已開始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出現。

中共病毒可能導致年輕患者中風

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可能導致50歲以下患者中風。

西奈山衛生系統神經外科醫生托馬斯·奧克斯利(Thomas Oxley)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一次採訪中說,該病毒可以引發動脈血液凝塊,導致「嚴重中風」。這項發現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奧克斯利補充說:「我們的報告顯示,在過去兩週中,年輕患者的突發性中風發生率增加了七倍。」

「這些患者大多數都沒有既往病史,並且在家中只有輕度感染者或是無症狀感染者。」他說。

奧克斯利及其同事在醫院對五名中風患者進行了測試,他們對病毒的檢測均為陽性。

染疫者面臨血栓威脅

專業人員和相關研究發現,感染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病患即使在病毒引起的炎症消除,呼吸道症狀消失後也可能受到血栓的威脅。

醫生注意到令人不安的血栓現象在染疫患者中更常見。在年輕的中共肺炎(COVID-19)患者中也發現了這些血栓,它們可能會引起中風或死亡。

彭博社報導,沃倫·阿爾伯特醫學院(Warren Albert School of Medicine)肺病重症監護和睡眠醫學科主任米切爾·利維(Mitchell Levy)說,血栓「可能是過去一兩個月以來出現的最重要的事情」,他解釋說,「我們看到這種疾病(COVID-19)以某種方式造成血栓,這是過去從未見過的。」

血栓可能導致身內幾種器官的損壞,包括心臟、肝臟,或患者動脈導管,以及腎臟衰竭時起支持作用的過濾器。

在中共病毒患者中,肺部出現的血栓被認為是最嚴重的。醫生以前將肺損傷歸因於肺炎,但現在他們也在考慮血栓。肺部血栓可能會阻礙血液流動,並進一步影響已經因感染病毒而呼吸困難(呼吸系統症狀)的患者。

愛丁堡大學王后醫學研究所(University of Edinburgh’s Queen’s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臨床放射學主任埃德溫·范貝克(Edwin van Beek)說,血栓還可能破壞使用呼吸機的中共病毒患者的血液循環。

紐約現神祕兒童炎症綜合症 疑與中共病毒有關

針對中共病毒感染群體,嬰兒和兒童一直被認為是低風險群體,但紐約州近期出現的兒童炎症綜合症已經導致至少3人死亡。紐約州長安德魯‧庫默(Andrew Cuomo)表示,該疾病與中共病毒有關聯。

紐約州目前正在調查約100例可能與中共病毒有關的兒童炎症綜合症病例,這種新發疾病的患兒會持續發燒、出現斑疹、腹痛和嘔吐,他們的免疫系統「過載」。醫生稱這些症狀與川崎病類似,後者會引發兒童血管發炎。

數據顯示,超過一半以上的病例,57%發生在5至14歲的兒童中。大約29%的病例是在5到9歲之間的兒童中,另有28%的病例是在10至14歲之間的兒童。

《金融時報》稱,這些發現使冠狀病毒呈現出新一層危險,此前人們認為,與年長者相比,年幼的人相對不易感染。幾項研究發現,就算染上病毒,兒童只會表現出輕微的症狀。

紐約州長庫默日前表示,州政府正在調查可能患有這種新兒科疾病的兒童,這些孩子大多剛學會走路或正處於小學學齡期。

紐約市市長白思豪表示,「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新冠病毒)很棘手、很有挑戰性,因為它是全新的。還有很多未解的問題。」

神祕兒童炎症綜合症蔓延到肯塔基州

CNN報導,肯塔基州衛生專員史蒂芬·斯塔克(Steven Stack)表示,目前知道有兩名患者被診斷出患有Covid-19相關的小兒多系統炎症綜合症。

斯塔克說,一個病例是一名10歲的病人,病情危重,在重症監護病房;而第二例病人是一名16歲的病人,身體狀況良好,在常規病房治療。

斯塔克說,10歲的病人正在表現出好轉的跡象。

他說:「患此病的孩子可能患有心血管衰竭,需要採取輔助措施來維持血壓,或者呼吸衰竭需要藉助呼吸機進行呼吸支持。」

大數據分析 眼睛痛或為中共病毒感染症狀

大數據科學家塞思·斯蒂芬斯-戴維多維茲(Seth Stephens-Davidowitz)分析近幾個月谷歌的搜索詞,並於4月5日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他從Medicinenet.com網站下載了此前一週數十種症狀的谷歌搜索數據,發現最常見的前三個症狀是失去嗅覺、發燒和發冷,排名第五及第六的則是鼻充血和腹瀉。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排在第四位的是「眼睛痛」。

根據他的分析,幾個熱點國家,過去幾個月搜索「眼睛痛」的數量激增。例如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期間,西班牙搜索眼睛痛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多,3月份在伊朗的搜索量增長了約50%;在意大利,「 bruciore occhi」(灼眼)的搜索量為平常水平的五倍。

在美國,紐約州、新澤西州、康涅狄格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歇根州地區的居民搜索眼睛痛的數量也很高。

斯蒂芬斯-戴維多維茲指出,已有報導稱染疫者抱怨眼部不適。例如3月31日一份對38位中國大陸患者進行的研究的論文指出,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染疫後進行了眼部異常檢查。

不過,他在文中寫道,「谷歌搜索數據只是提供了眼睛痛可能是該疾病的症狀,但是,它可能只影響一小部分的COVID-19患者。」

責任編輯:林妍# ◇

 

相關新聞
意大利記者:不要稱中國病毒 要稱中共病毒
美議員為大流行病原徵名「中共病毒」勝出
研究:中共病毒傳染性比SARS強百倍
研究表明:聖塔克拉拉縣中共病毒集中在聖荷西貧窮地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