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璀璨中華文化.燈謎

元宵猜燈謎1 「字謎」你猜對多少?

作者:容乃加

元宵猜燈謎,增長文化高度。圖是台灣元宵節景。 (宋碧龍/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3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燈謎的文化內涵不可小覷,風雅趣味是燈謎的文化特色之一,內涵又廣又博,蒐羅自經史典籍,稗官野史,文學著作,民俗雜談等等,無所不包,運用巧思修辭製成謎語,讓人猜射謎底的文句、詩句、人名、地名、詞牌名、算術名、俗語、用物等等,五花八門,展現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猜燈謎測測自己的文化高度。

風雅趣味是燈謎的文化特色,鬼斧神工的「射技」曾經迷倒許多文人雅士智多星。製作燈謎有深淺層級,古人也探索出了一些燈謎修辭的格式,顧祿《清嘉錄·打燈謎》中記載說:「考燈謎有二十四格」,最古的是「曹娥格」。

「曹娥格」字謎源起漢代大文學家蔡邑,他在讀了邯鄲淳寫的曹娥碑文之後喟然而歎,就以隱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音同「几就」)」留下讚賞的評價,隱射「絕妙好辤(「辭」的異體字)」。這是一種「字」謎,運用對文字的理解會意能力進行拆解、合字進行猜謎。[1]

「增損字句」的猜字法將謎面的「字」或「句」進行增減合字、拆字來猜字謎,可說是最基礎的燈謎,展現神傳漢字獨特的內蘊、構字方式和豐富內涵,也是前代小兒啟蒙教育的趣味遊戲。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字耘松,號甌北,西元1727~1814年)的詩作《上元後一夕同兒輩市口看燈》,就描寫元宵帶著兒輩看燈「發蒙教猜春謎字」。

筆者搜索了些許民初時人的著作,這裡先將蒐羅的部分「猜字」佳謎巧謎,展給今人來猜一猜。寓教於樂,古人早有,藉此樂一樂、測一測自己解「字」的文化能力,也是在家玩味元宵一樂也!

猜字格,猜字兼會意,謎語:(*答案見下方)

1. 「黃昏」射一字(食物)
2. 「寧波路」射一字
3. 「拿不出手」射一字
4. 「千金之子」射一字
5. 「真女假兒」射一字
6. 「半放紅梅」射一字
7. 「買酒賞中秋」射一字
8. 「修竹彈芭蕉」射一字
9. 「半牆斜月十分低」射一字
10. 「伐木聲中遇洞賓」射一字
11. 「一船斜泊一船開」射一字
12. 「二十四橋明月夜」射一字
13. 「是非只為多開口」射一字
14. 「一心摘筍莫成竹」射一字
15. 「一直兩點,一直兩點」射一字
16. 「十字在口裡,無頭又無尾」射一字
17. 「淺草遮牛角,疏籬露馬蹄」射一字
18. 「明月半依雲腳下,殘花並落馬蹄前」射一字
19. 「罒」射古文一語四字
20. 「人」射古文一語四字
21. 「雙龍分守」射二字
22. 「同焉」射古人名二

紅樓迎春,喜元宵燈謎。圖為清代孫溫繪製《紅樓夢》圖畫。 (公有領域)

**************

猜字格,猜字兼會意,謎底:
1. 「醬」
2. 「通」
3. 「合」
4. 「婗」
5. 「耍」(*假兒故用諧音「而」字)
6. 「繁」
7. 「湖」
8. 「靜」
9. 「將」
10. 「哥」
11. 「激」
12. 「夢」
13. 「匪」
14. 「恂」
15. 「慎」
16. 「魚」
17. 「蕪」
18. 「熊」
19. 「欲罷不能」、「非其罪也」
20. 「何可廢也」
21. 「寵辱」
22. 「司馬相如、司馬錯」

註釋:

[1] 「曹娥格」:謎底通常是四字詞語,個個字可以左右分開,拆成兩個同義字,組成八個字的謎面。以「絕妙好辤(辭)」這個謎底為例,把這四個字拆成八個字作成謎語,「絕」拆成兩個字是「色絲」,轉為「黃絹」同義詞來表達;幼婦拆字意會是「少女」,合為「妙」,外孫就是「女之子」之意,合為「好」,齏臼是用來搗碎辛辣食物的石臼,會意為「受辛」,合字成「辞(*辭)」字。合在一起「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的謎語就做成了。猜謎的人當然就以解字和會意的能力反向推求。

參考資料:
《談虎偶錄》   徐枕亞著
《紙醉廬春燈百話》亢廷鉁撰
《燈猜叢話》   莫等閒齋主人撰
《邃漢齋謎話》  薛鳳昌著
《棣萼室談虎》  不著撰人

@#

-點閱【 璀璨中華文化 】的亮點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 黃曆的五月五日端午節,又叫端五、重五、重午、端陽。「端午」處於純陽之端。民間有俗諺「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古人也把端午作為夏令時節防瘟辟毒的啟動日。端午節的節俗很多,來源久遠,背後蘊藏豐富的文化典故。一起來文化尋根:回顧端午節的九大節俗與故事。
  • 端午「五紅」、「十二紅」的養生飲食,都是觀察時令,巧用時鮮,以促進身心健康的傳統中醫的養生方法,同時五行養生的原理也在其中體現。不管時代怎麼推進,注重天人合一,順應節令過生活,上天自然賜給人最鮮美的生活滋味。
  • 在南亞地區,收受嫁妝是一項古老的習俗,即結婚時新娘的父母要向新郎家贈送金銀首飾或其它值錢的東西。儘管印度自1961年起立法禁止了這種做法,但該傳統在民間仍然盛行。最新一項研究發現,隨著近幾十年印度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機會的不斷提升,印度陪嫁之風卻愈演愈烈。
  • 元宵之夜,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一群小伙兒身著橙衣手執黃色燈籠出場。伴隨著歡快的鑼鼓和管弦,他們在月光下跳躍騰挪,燈籠上下翻飛,
  •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 如果你想回顧真正的民族風情,那麼欣賞一隻傳統民族舞,聽一首美妙的神韻交響樂就可以了。小提琴搭配二胡,陣陣鑼鼓、聲聲嗩吶、鮮豔的手帕,那東西方樂器的完美和聲,呈現熱鬧歡騰、 幽默歡快的民族風情, 一定會趕走你的鄉愁,讓你陶醉在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之中。
  • 在那長城以北的塞外之地,深藍的天空下,廣闊的草原上,近處風吹草動,遠處雄鷹飛翔。蒙古草原上,一位身著皮草的年輕女子款款走出帳篷,她頭頂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遞給遠道而來的賓客,這是神韻作品中發布的一首經典交響樂《頂碗舞》描述的優美畫面,相信如果你去大草原,途徑蒙古包前,也一定會停下腳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