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早用筷子益於發育

【字號】    
   標籤: tags:

(//tvsmo.com)
【大紀元6月21日訊】

用筷子進食是中國人的一大特點。可對幼兒來說,用筷子吃飯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可以促進腦發育。   

但是,有些家長為了圖省事,不及時訓練幼兒使用筷子,一直讓幼兒用湯匙直至入學,這种做法不太妥當,幼兒應從2至3歲時就學習使用筷子,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此時家長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摸索。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确,可以夾起一些小的食物,如小糖丸等。

市場上供應的筷子多种多樣,對初學用筷的小兒來說,用毛竹筷為宜,一是四方形的筷子夾住東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無色無毒。初學用筷時,先讓小兒夾一些較大的、容易夾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來,家長也不要責怪。應給予必要的鼓勵。
◇家庭醫生
***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第14屆亞洲杯電視賽將於5月7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去年達成二連霸的曹薰鉉今年將劍指三連霸。亞洲杯快棋賽是由中國CCTV、日本NHK和韓國KBS三家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快棋賽,比賽輪流由上述三家電視臺在中國、日本和韓國舉行。
  • 三天以上不解大便、不放屁、腹脹、腹痛就要注意了,台中市澄清醫院最近發現兩名病患因先天性乙狀結腸比一般人長五十公分,竟發生打結鎖死現象,腸子脹得像機車輪胎般,一人因腸子脹破不治,另一人經緊急手術救回一命。
  • 昨天傍晚﹐下起了小雨﹐走在街上穿牛仔褲和夾克衫還覺得很冷﹐但這並沒有阻止百十位女生穿裙子甚至是短裙和薄絲襪參加活動的熱情﹐有人“強行”作出“禁止女生報名”的決定﹐可來的女生還是比男生多了一倍。這裡是南開大學誼園會場﹐來的都是碩士生或博士生﹐未婚博士聯誼會要開始了。
  • 當問到他們學習中文的態度時,場景也是同樣的狀況。這類的問答和調查,是美國賓尼佛尼亞大學任教近六年的張劍萍老師對身邊華裔學生正在進行的,由于她本人在美國學習期間對比較文化非常感興趣,加之本人又在從事著教育事業,她始終關心著學生的成長歷程,然而,最讓她感到不解的是,在這樣美國頂尖大學里的華裔學生,從各個方面來說,應該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比起同代的美國學生,為什么他們中間許多人都不快活?
  • 在近日舉辦的南京金陵中學首屆校園讀書節上爆出一則新聞﹕作為一所百年名校﹐該校兩名高二學生費瀅瀅和葉子同時收到著名作家賈平凹頒發的“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大賽”巨額獎金。一所學校同時出了兩名少年作家﹐帶着好奇記者走近了這兩位稚氣未脫的高二學生﹐想去從中獲得成功的答案。
  • 5月7日晚9時40分左右﹐中國民航北方航空公司一架MD82客機在大連市傅家莊海域墜毀﹐半島都市報特派記者王林﹑劉建5月8日下午﹐乘飛機直抵大連現場採訪。

  • 就在毛宁登上開往蚌埠列車,參加“牛群中國商貿城”開業儀式的當天,也就是5月7日晚上,毛宁接到了朋友的電話,告訴他又一篇對他不利的文章發表了。朋友把那篇文章大致給毛宁念了一遍,听得毛宁“云里霧里”。他說:“這個記者是采訪過我,可那些話不是我說的呀。”
  • 上海灘人士說,任何外商想要染指中國電信業,都必須走江澤民的大公子江綿恒的路子。江綿恒搞電訊王國最轟動的新聞就是他与台灣企業巨子王永慶之子王文洋超級合作組建宏力集團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建晶圓厂一事,被稱為兩岸金權太子党的超級合作。
  • 達摩(公元?—535?年),全名菩提達摩,南印度人,他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代弟子,中國禪宗(——一种改良的佛教)的創始人。他看到佛法在印度沒有希望了,就于公元527年去中國北方傳佛法。經過長江的時候,既沒有橋,也沒有船,他站在一片大蘆葦葉子上,用佛法神通渡過了濤濤的長江天塹(qian)。“釋迦牟尼那個時代原始佛教是講功能的,……佛教傳入中國也是一樣,歷代出現許多高僧,達摩來中國時一根蘆葦渡江。”(《轉法輪》第247-248頁)這幅畫就是畫他“一葦渡江”的情景。
  • 據遼沈晚報5月30日報道﹐“華航”空難噩耗傳來,沈陽市蘇家屯區徐克強正站在香港机場候机大廳,手里握著失事的“華航”CI—611班机的回程机票,腦子里一片空白,几分鐘之后才想起來給家人打電話。他因為沒有确認CI—611班机机位,軟磨硬泡地請求“華航”高抬貴手,后被“華航”嚴詞拒絕,神奇般地和死神擦肩而過。昨日,記者在沈采訪了這位“華航”空難的幸運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