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9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衛福部去年發布《特管辦法》,通過微菌叢植入術的治療方法。林口長庚醫院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邱政洵表示,這項微菌叢植入術(FMT)治療技術是將健康捐贈者的腸道菌叢,以灌腸、內視鏡或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病人腸道裡,恢復病人腸道菌相平衡,達到治療效果。
困難梭菌引起的偽膜性大腸炎及毒性巨結腸症,通常是因為大量、長期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之後,因腸道菌相改變,加上困難梭菌感染,釋放出毒素,進而導致嚴重腸道併發症。林口長庚醫院去年以特管辦法通過後,至今年6月共完成5例微菌叢植入術,在移植2至4週之後,病人已完全恢復正常的腸道菌相。
其中,年齡最小的病人是年約3歲的弟弟。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建彰表示,患者剛開始因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住院,住院後又被診斷出,高度抗藥性的困難梭菌感染,初期以常規抗生素治療無效,出現反覆感染的情況。
主治醫師最終決定以微菌叢植入術治療,希望改善病患的腸道菌相,初次篩檢微菌捐贈者找到該病童的哥哥,但哥哥的糞便被檢驗出有致病性細菌,不適合擔任糞便捐贈者;而後篩檢該病童的姊姊捐贈資格,確認姊姊的健康條件符合擔任捐贈者後,便利用內視鏡方式將姐姐的腸道菌叢植入該病童腸道,經過治療後,病童的腹瀉血便症狀緩解許多,也順利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
只要合乎特管辦法通過的適應症,經過醫師評估及篩選到合適的腸道菌叢捐贈者,就可以執行微菌叢植入術治療以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長期住院有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的病人、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以及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都是困難梭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提醒這些民眾如果出現不明原因腹瀉,甚至合併腹脹、腹痛或血便,就要懷疑可能是困難梭菌感染,應盡快就醫診斷治療。
邱政洵表示,目前特管辦法通過的具反覆性或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的困難梭菌感染病人,在經過醫師評估及篩選到合適的腸道菌叢捐贈者,就能進行微菌叢植入術治療改善腸道菌相的平衡。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