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向內探尋:傳統藝術的心靈甘泉

經典名畫解讀:波提切利的《春》

文/Eric Bess 舒原 編譯

[意]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春》(Primavera),木板蛋彩畫,202 × 314 cm,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0197
【字號】    

當代觀眾與500多年前的一幅畫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有時,風格和主題看似過時的藝術作品,很難讓人了解其內涵。而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春》(Primavera),因為探討了影響人生的問題,觀眾仍然可以感到共鳴。假如我們問問自己:「對於這幅畫中表現的理念,如愛、美、忠貞、婚姻、人文主義和道德倫理,我有什麼感覺?」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波提切利在1480年代創作的這幅《春》,是送給美第奇(Medici)家族成員的新婚賀禮。他經常為美第奇家族作畫,這個佛羅倫薩的名門望族對古希臘經典文學的思想和意象很有興趣,因此這幅畫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徵意涵來自多位古代作家,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奧維德(Ovid)。

從右向左讀,有助於我們認識畫中的人物。畫面始於西風之神塞菲爾(Zephyrus)和大地仙女克洛瑞斯(Chloris),西風的擁抱,使得仙女口中呼出鮮花、變身花神芙蘿拉(Flora)。

大地仙女在西風的追逐擁抱下變身花神,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春》(Primavera)局部。(公有領域)

芙蘿拉在維納斯身前撒下鮮花——作為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也是婚姻生育的守護神。維納斯和信使墨丘利的兒子——小丘比特飄在媽媽上方,雙眼蒙著布,正準備將箭射向美惠三女神。

維納斯,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春》(Primavera)局部。(公有領域)

美惠三女神分別代表三種美德——貞潔、美麗和愛,她們經常伴隨維納斯出現在婚姻主題的繪畫中。眾神的信使墨丘利背對右邊的場景,彷彿要抽身離開,向上方神靈匯報他的所見。

美惠三女神與信使墨丘利,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春》(Primavera)局部。(公有領域)

關於畫作的主題已經有很多詮釋,其中最被廣泛接受的觀點,認為這幅畫寓有鼓勵新婚夫婦互愛和生育之意。畫中所有神祇及其互動都是對婚姻與生育的禮讚,只有西風和大地仙女除外,通常認為克洛瑞斯只是沒有躲過塞菲爾的追逐。然而,這樣的呈現還是切題的,因為這幅畫慶祝的新婚是一樁政治聯姻,是為了兩個家族的勢力更強大,而不是基於愛情的結合。

不過,西風和大地的結合最終還是很有愛意的,帶來了春天的美麗。這就提醒了新娘,她的嶄新旅程儘管充滿未知數,但終將走向美滿喜樂,就如畫面中心和左側呈現的那樣。

有一件事很有趣,拓寬了解讀這幅畫的角度,那就是在新娘臥室中,在《春》的旁邊還掛著另一幅畫——《彌涅耳瓦和半人馬》()。在德國藝術史家弗蘭克·佐納(Frank Zöllner)看來,和《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幅畫中一位強有力的女性(註:智慧女神)正在馴服半人馬。這提醒了新娘,她未必要對丈夫百依百順;她不僅僅是婚約的主體,也要伴隨丈夫共赴前程。

《春》這幅畫,也可以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哲學家費奇諾(Marsilio Ficino)的思想背景下進行解讀。藝術史家貢布里希(E.H. Gombrich)認為,費奇諾對美第奇家族有很大影響,或許是波提切利創作這幅畫的動因。

在費奇諾的思想中,對美的沉思是通向神聖的道路。貢布里希說,費奇諾以柏拉圖的哲學為基點,認為古希臘諸神代表的是柏拉圖主義中的倫理準則;人們通常把這幅畫和情愛相聯繫,實則不然。

因此,在《春》中,維納斯並不是感官之愛的女神,也不代表異教的春天,而是象徵符合道德的人文主義,美第奇家族的年輕人會從中得到教化。

對我來說,花神撒下鮮花,象徵「諧和」的創造力,而這種「諧和」是「愛」的一種特性。在這裡,花神芙蘿拉——代表大自然的視覺美,是愛的產物,孕化出春天的美麗。在物質層面,她代表對美的真實體驗;在抽象層面,則代表柏拉圖式的「美的沉思」使物質世界轉向神聖、神性勃發。

花神芙蘿拉,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春》(Primavera)局部。(公有領域)

正是在此時,維納斯和美惠三女神相偕現身,但對她們的描繪不僅是對古羅馬諸神的呈現,也象徵著對人文主義的熱忱、美的修養,以及情慾的節制。對於世俗的理解,墨丘利背過身去,他的手指向雲端,代表著與神界的融通。

對我來說,這幅畫描繪的是人接近神的過程。每一階段都是新的開始,如春天般生發的美德,具足神性,值得上天眷愛。@*

傳統藝術作品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可以指向肉眼不可見的東西,從而引發我們思考:「這對我、對每位觀眾意味著什麼?」「它如何影響了過去,又會如何影響未來?」「它對我們身而為人的經驗有什麼啟迪?」

筆者將在大紀元專欄「向內探尋:傳統藝術的心靈甘泉」系列中加以探討。

Eric Bess。(大紀元)

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對於喜歡逛博物館、美術館的朋友來說,美國首都華盛頓DC絕對是一個妙不可言的去處。這裡坐落著大大小小近二十座博物館、美術館,而且很多免費對公眾開放。這其中,最讓我流連的、也是每到華府必去的,就是「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
  • (YKD/shutterstock)
    貝尼尼在建築藝術方面最偉大的成就,當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前環繞廣場的柱廊。
  • 羅馬納沃那廣場四河噴泉雕像之恆河河神。(Belenos/shutterstock)
    漫步今天的羅馬城,隨處可見的噴泉無疑是賞心悅目的風景。以羅馬為背景的電影,無論是《羅馬假日》還是《天使與魔鬼》,噴泉都是推進情節必不可少的標誌物。這裡要重點給大家介紹的,是貝尼尼的「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
  • 在巴洛克雕塑領域,作為藝術天才的貝尼尼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也被稱爲「巴洛克時期的米開朗基羅」、「雕塑界的莎士比亞」 。誠如意大利巴洛克藝術專家霍華德·希巴德所言,「在整個17世紀,沒有一位雕塑家或建築師可以和貝尼尼比肩。」
  • 國畫美學是重傳神的,形神兼備、意在筆先。既傳藝術客體之「神」,又達藝術主體之「意」,情景交融,主客觀統一,國畫美學於焉完備,馬麟的《靜聽松風圖》展現了這樣的意境。
  • 美國風景畫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年)在第二次造訪厄瓜多之後五年,創作了一幅日出時分火山噴發的畫作。優美浪漫的構圖在我們眼前展開,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火熱的太陽,以及反射在河面上的陽光。儘管發光的球體被火山噴出的灰色濃霧包圍,但光線仍穿透濃密的火山灰雲,在大地上投射出柔和、溫暖的光芒。
  • 馬遠擅長山水畫,起初師法李唐,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出新意。《秋江漁隱圖》是他的一幅小品之作,然而畫中現出高超的技法與心意。
  • 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特(Ambrosius Bosschaert)以畫筆畫出精準分析的花卉畫,精心安排具有象徵意義的標本,體現荷蘭「黃金時代」(the Dutch Golden Age)的精神。「黃金時代」是一個發現微觀與宏觀的年代。
  • 敦煌壁畫中最為動人的,就是乘風飛舞的仙女,稱之為「飛天」,有的手執樂器,有的手捧花朵,飛翔於天空之中,衣帶飄揚,姿態美妙。另外,在敦煌壁畫之中,最為突出的是「供養人像」,就是出錢修寺塑像的善士施主們的形象。
  • 「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譯註)是最受歡迎的基督教藝術主題之一。這個至關重要的聖經故事出自《路加福音》。故事中,上帝派天使長加百列(Gabriel)去拜訪一位住在拿撒勒的童貞女瑪利亞。天使長告訴她,她將誕下上帝之子耶穌。起初瑪利亞感到驚訝,質疑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加百列向她解釋說,聖靈要降臨在她身上。瑪麗謙卑地接受了上帝的旨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