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命理】命運天定.撥開迷霧

【命理】凡人為學日益 修煉人為道日損 修道出神通古有傳

作者:泰源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這段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為學日益是指人一生出來,呱呱墜地,從零開始,學習人世間的智識,從上幼稚園開始,到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等等,都是通過學習獲得人世間的知識。當然,有些人窮得讀不起書,但他也會通過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取得知識,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這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歷程。就是為學日益了。

隨著這種知識掌握得越多,私慾妄見也就層出不窮。有些人就會發現,物質慾望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難道人的一生就是如此為學日益嗎?看著許多成功的大人物,身纏億萬的富豪,在生老病死前無能為力,功成身死,什麼也帶不走,生命的意義就只是這樣嗎?於是一些有識之士,或先知先覺的人,從反思這個問題開始,就能從為學日益的這個常人生活認識的範疇,昇華到為道日損這個無限理性的範疇中來了。

為道日損

「為道」,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指修煉。「日損」,就是說修煉人要想能修得圓滿,在古時稱為得道、升仙或修成正果等,就要逐漸放棄人世間的一切物質慾望、妄念、私心、執著心、嫉妒心、鬥爭心等等,才能輕裝上陣,修得圓滿。

損之又損,這是指在修煉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將所有的執著心去掉,把所有的外緣減少,減之又減,去除一切私慾妄見,放棄了一切執著,使人返樸歸真,最終達到「無為」的境界,就是修得圓滿的時候了。

那麼,修成圓滿有什麼好處,有什麼用呢?當你到達了這個圓滿的境界時,就「無為而無不為」了,就是指具有神佛的神通了。

修道故事──唐人為學、為道兩重天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殊途不同歸,結局會有多大差異呢?唐朝開元年間,有張、李二公的故事,剛好給人作見證。

張、李兩人在泰山修道,不久後,李公萌生退意。圖為清 黃增《人物(一).人物故事四》,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張、李兩公本來一起結伴在泰山學道。過了一些時日,李公因為出身皇族,想憑此當大官,就想告辭返家,但是又心中有愧。

張公說:「人各有志,當官是你的志向,還有什麼慚愧的呢!」於是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天寶末年,李公當了大理丞。安祿山亂起,他攜帶著家眷,從武關出來,回到襄陽居住。不久他奉命出差來到揚州,在路上見到張公。張公的衣服破舊髒污,臉上一副失意的模樣。李公有些可憐他,請他和自己同宿。

張公對李公說:「我的主人很有謀生的辦法,家宅非常豪華。」他邀請李公和他一塊去作客。到了之後,李公見門庭宏大壯觀,連僕從都穿戴得光彩奪目,樣子很像富貴之人。

李公非常驚訝地說:「你的主人怎麼能這樣發達呢?」張公警告他不要說話,不然將被人家笑話。然後,擺出了極豐盛的菜餚款待他。飯才吃完,又讓五位女雜伎樂工奏樂陪伺他們喝酒。其中有一個彈箏的,特別像李公的妻子,李公看得非常真切。喝酒的過程中,他多次凝視她。

張公問他為什麼這樣?李公指著彈箏的女人說:「這個人像我的妻子哪!」張公笑道:「天下相似的人有的是。」餘興結束,張公喊來那彈箏的女人,把一枚花紅果繫在她的裙帶上,然後讓她回去。

這時,張公對李公說:「你現在的人生需要有多少錢才能滿足呢?」李公說:「能得到三百千,就能把我自己的事情辦好。」張公取來一頂舊席帽,對著李公說:「你可以拿著這頂帽子到藥鋪去,對王老家說:『張三讓我拿這頂帽子來取三百千貫錢。』他們就能給你。」

歡聚局散,張公把李公送上路。第二天,李公憑著記憶又到了那大宅門前。然而,亭館很荒蕪,門窗久閉,甚至看不到人蹤。李公覺得奇怪極了,自己的記憶應該沒錯呀!他就到旁邊的人家去打聽張公。鄰人說:「這宅子的主人姓劉,叫劉道玄,他們一家離開了十多年,這裡沒人住了。」李公聽到這樣的答案,詫異良久。

於是,他拿著帽子到王家去試探要錢。藥舖子是找到了,王老讓人把帽子送到家裡去問問家人,查看一下是不是張三的帽子。王老的女兒說:「以前我在帽子上縫的綠線還在上面。」

李公趁機問了王老,張三是什麼人?王老說:「這是多年前常來買賣茯苓的老主顧,現在還有兩千多貫錢存在藥鋪裡。」李公拿到了錢,嘗試在城裡到處去找張公,此後始終沒有再見到他。

不久,李公回到襄陽。他一直記著那天晚上彈箏的女子。他在妻子的裙帶上找了找,果然發現了一枚花紅果。他問妻子花紅果是怎麼來的?妻子說:「昨晚夢見五六個人追我,說是一位姓張的神仙叫我去撥箏。臨別的時候,他把一枚花紅果繫在我的裙帶上。」

李公終於知道張公已經修煉成仙了。@*

資料來源:《廣異記》

@*#

-點閱【命運天定.撥開迷霧】系列-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