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7月03日訊】這個世界最怕的是較真的人。對於中俄邊界領土劃分,就有這樣一個較真的人。他叫殷敏鴻,是2004年登上過釣魚島的退役軍人,退伍後成為獨立研究者。
去年8月,殷敏鴻向中共外交部法治辦公室提出要求,要求答覆中蘇、中俄及中蒙有沒有簽訂邊界條約、協定、議定書,規定「唐努烏梁海」地區的中蘇、中俄及中蒙的邊界等問題。9月,外交部以申請的資訊涉密,不屬於政府資訊公開範疇為由拒絕答覆殷敏鴻。回函中還稱,如果不服,可申請行政覆議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10月,殷敏鴻再次向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現已併入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申請政府信息公開,需要公開的信息內容為: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外交部擬定後,由國務院批准的國界線標準樣圖中,中國版圖不包括唐努烏梁海地區(範圍指現在的「圖瓦共和國」這部分)、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在中國正式出版的地圖中,上述兩地被標註為蘇聯及後來的俄羅斯領土。這樣做的相關法律依據是什麼?
一個月後,國家測繪局給予了答覆,稱「您申請的信息不屬於我局政府信息公開範圍」,復函中沒有註明理由。
於是,在今年3月,殷敏鴻將外交部告上法庭,但迄今沒有下文。4月,他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國家測繪局重新依法答覆此前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有意思的是,6月初,北京一中院給殷敏鴻發來了立案告知書,他隨即從長沙趕到北京辦理了立案手續,繳納了訴訟費,之後收到行政案件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書。該案編號為(2018)京01行初876號案件。
北京一中院受理該案件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對國家測繪局需要公開的內容的幕後真相併不了解,稀裡糊塗受理了案件;二是有高層授意。那不妨首先看看中共外交部、國家測繪局拒絕公開的幕後真相到底是什麼,殷敏鴻質疑的有爭議的土地現在究竟歸誰所有。
眾所周知,中俄邊界近百年來紛爭不斷,上個世紀60年代甚至曾為此爆發戰爭。對於雙方邊界領土爭端,中俄一直擱置未決。但是在1999年12月9日和10日這兩天裡,時任中共黨魁的江澤民在北京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中俄國界線東西兩段的敘述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
在《議定書》中,江出賣了中國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寶貴領土,相當於東北三省面積的總和,也相當於幾十個台灣;此外,江還將圖們江出海口劃給俄國,封死了中國東北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
被江出賣的中國北方領土有幾大塊,一塊是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外興地區」,另一塊是烏蘇里江以東的「烏東地區」,有40萬平方公里,還有就是唐努烏梁海地區,有17萬平方公里,以及庫頁島,有7.64萬平方公里。殷敏鴻質疑的領土就通過該條約割給了俄羅斯。
對於如此重大之事,為何中共刻意隱瞞?殷敏鴻為何要一直追問?要知道,當年該條約簽署後,《人民日報》第一版中只有一個一百字的簡短介紹,連當時的國防部長遲浩田都不知道詳情。而在庫恩寫的《江澤民傳》中,更是隻字未提該條約的簽署。其原因就是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賣國條約。
可以說,該《議定書》徹底否定了清朝康熙年間中國官兵浴血奮戰換來的中俄邊界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承認了從中華民國到歷屆中共政府都拒絕承認的中俄不平等條約,包括《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僅如此,《議定書》還將大片未經簽約而被沙俄強占的領土永久性的劃歸俄國,這其中包括1953年聯合國大會表決裁定為中國領土的唐努烏梁海地區,還包括連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都承認是中國領土的江東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相當於香港面積的3倍多),以及自金代開始即歸中國管轄、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劃歸中國的庫頁島(7.64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台灣面積)。
江澤民為何不但不討回屬於中國的領土,反而拱手送出,原因就在於其曾在蘇聯威逼利誘下成為蘇聯遠東局特務。了保住這個祕密,不管犧牲多大的國家利益,江都要跟俄羅斯做這筆交易。而中共在江簽署條約後,也怕公開條約詳情導致自己垮台,這也是中共內部在後來了解情況後不肯追究江責任的原因。
2004年,香港記者程翔以筆名「鍾國仁」發表了題為《江澤民要向中國人民交代的一件事》的評論文章。文章中指出:「江澤民在其任內,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而他以及他所領導的中共從來沒有向全體中國人民解釋交代的,這就是簽署了中俄邊界條約,承認了由不平等條約強加給中國的邊界,從而導致被沙俄掠奪的國土永遠丟失。」
然而,在中共的一再掩蓋下,江賣國的事實卻不為太多中國人所知。而作為中共機構的外交部、國家測繪局,秉承高層旨意,掩蓋真相,也就不言而喻了。至於受理了殷敏鴻申請的北京一中院,如果其後以某種理由取消或駁回案件,那就可以理解為是辦案人員的糊塗所致;如果受理後加以審理,並作出有利於殷敏鴻的判決,那或許可以理解為北京高層要藉此做些文章,繼續打擊江派。不論是哪種原因,江賣國的醜聞終歸是掩蓋得了一時,掩蓋不了一世,一旦廣為人知,將有更多的中國人唾棄江和中共。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