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遐報導)這個叫猴硐的地方曾經是台灣煤礦重鎮,傳說以前有許多猴子出沒,在1960年代曾經盛產全台灣七分之一的煤,後因礦量降低而停產,居民陸續遷移。這兒已沉寂了二十多年,甚麼使今天的猴硐復活,成為百萬旅客的觀光勝地呢?是猴子回來了?不是,是喵喵喵,貓來了!
猴硐屬瑞芳區,以前叫猴洞,傳說以前有許多猴子出沒。煤礦盛產時礦工高達六千多人,加上家屬,共有上萬人居住。因為礦工忌諱水,就把水字邊的「洞」改為石頭旁的「硐」。1990年代後礦坑停產,這兒變成了基隆丘陵中一個被遺忘的小鎮,一派廢園舊事的風貌,只有登山客造訪,或者拍片攝影的人會來這兒取景。
因為山中多鼠,所以礦工多養貓,貓群也善於繁殖。後來人潮散去,留下了一百多隻貓,也和這荒涼的小鎮一樣,無聲悄息。
但到了2008年,一位愛貓、愛攝影、愛大自然的家庭主婦發現了猴硐的貓群,開始每個星期都來拍攝貓,並與當地鄰居熟識。她把猴硐貓咪的可愛照片登上網路,沒想到竟引起廣大迴響,吸引許多愛貓人士來此尋找貓咪的蹤影。
懷著對鄉土的關愛,她也成立了志工隊來改善村內的環境,讓貓咪有更友善的生活空間。逐漸地,猴硐發展成一個獨特的貓村,再度活絡了起來。貓兒影響力遠播,猴硐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選為全球六大賞貓景點之一,這位女士也得了「貓夫人」的名號。
當地的貓咪在居民的管理及照料之下乾淨而且活潑大方,遇到人根本不會跑開,各個都是相機底下的最佳模特兒!觀光人潮帶來了連鎖性的改變,古老狹小的猴硐陸橋被改建為外形像隻捲曲回首的貓,成為一座一邊貓行道、一邊人行道的獨特貓橋;人貓共用的體貼設計,貼近當地生活與人文。
到了貓村,要注意不可餵貓人吃的東西,禁用鎂光燈,而且要輕聲細語,以保障一個個喵星人慵懶自在的逍遙。有旅客笑說連他自家的貓都不會睡得這樣大咧咧的。
心有憂煩,可以來這療癒一下,看著貓兒伸腰哈欠,漫遊端坐,是不是一種單純的幸福?
Credit: Caters
責任編輯:蘇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