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4月13日訊】先來後到這個成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每當你不小心插隊了,就會有人提醒你要先來後到。先來後到的意思從字面上就能理解, 一些中國人在日常排隊的先來後到上做得不盡如人意,有時到了國外依然我行我素,遭人詬病,甚至被調侃為中國式排隊。就算這樣,很多中國人並不在意,他們除了給自己找一些似是而非的插隊理由,其實內心裡覺得生活中不應該拘這樣的小節。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在其它方面更看重先來後到。
家族裡的先來後到。
中國是一個經歷了兩千多年封建家長制的國家,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著嚴格的長幼尊卑次序。嫡長子繼承制保證了封建帝王和貴族們的世襲,到了平民百姓家,他們把國有大臣,家有長子奉為圭臬。
長子先於他其他兄弟姐妹出生,得到的關愛也會優於其他兄弟姐妹,以前窮苦人家流行著這樣的說法:老大穿新衣,老二穿舊衣,老三穿補丁。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從經濟學裡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來看,一個人在肚子餓的時候,吃第一個燒餅和吃第三個燒餅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家族裡先來後到的更直接表現是在家族有重大活動的時候,平民百姓多發生在婚喪嫁娶。中國人吃酒席,都會非常講究座位的尊卑秩序,如果是八仙桌的話,上座是主賓和主人,兩邊是位階稍低的陪客,下座一般是晚輩。就算換成了圓桌,也要等最重要的人入座了,其他人才會以他為中心就座。在一些農村的葬禮隊伍上,家族成員的排隊也是按照長幼尊卑的秩序,一般站在最前面的人是長子或長孫。我們老家結婚的時候,舅舅是最大的,一定要上座,如果沒有把他服侍好,他可以去打翻酒席。
中國人家族裡的這種先來後到的秩序讓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二千多年,在這樣的秩序下,權利和財富從一代人平穩地過渡給下一代人,避免了強取豪奪的血腥,這無 疑是先來後到的積極一面。如今這種家族秩序也受到了現代文明的衝擊,那些掙很多錢的人在家族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墮落?
工作上的先來後到。
一些經驗豐富、資歷深的人經常形容自己吃的鹽比別人吃的米還多,過的橋比別人走的路還多。這樣自大的表現在工作場合上很常見,尤其是在論資排輩的公家機關裡,你待在那裡的時間越長,地位越高,越受人尊敬。
但是也有一些人,仗著自己的資歷深,對新人頤指氣使,為老不尊。我剛來到機關工作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我的上級領導,他們可以吩咐我做這做那,你很難拒絕,只有到了再有新人來的時候,你才會解脫。這似乎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一個新人剛來到位總要比其他同事吃更多苦,因為這是中國辦公室裡先來後到的規矩。
中國的公務員被稱為人民公僕,這句話正好印證了那些剛到機關沒有強硬後台的公務員,他們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為領導服務的工作。端茶送水算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那些「會做人」的公務員還要給領導打水洗臉、洗腳和鋪床,只有他們會被認為是前途無量的。
有時一些初生牛犢會不怕虎,不願意被他人指使,他們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我當時在機關聽說一位年輕公務員的故事:他剛來單位沒多久,有一天科室領導讓他倒杯茶,他不知道哪裡來的怨氣,直接回敬他的領導:「你不會自己倒嗎?我是公務員,不是服務員。」當時這位領導相當惱火,後來還經常向其他同事提起這事, 也包括我們新人,似乎是在提醒我們要知道先來後道的規矩,這位領導甚至撂下了狠話:將來只要有我在,他就別想獲得提拔。
中國政府機關裡可以說處處體現著先來後到的規矩。每次開大會,台上領導座位的順序一般是最間最大,兩邊最小。如果你安排領導座位的時候,不小心把他們的銘牌放錯了,那位被怠慢的領導可能要恨你一輩子。
當機關發公文的時候,如果出現一連串領導的名字,它們的排列順序會很講究,書記、市長排在最前面沒有問題,一群很難分出上下的副市長就傷腦筋了。還好先來後到的規矩解決了這一難題,一般在當地工作時間越長、任此職位越早的人排在前面。
工作單位裡這種先來後到的原則看似公平,其實扼殺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助長了溜須拍馬、曲意逢迎的風氣。
初到陌生環境的先來後到。
以前中國的江淮地區經常發洪災,大災過後,哀鴻遍野,倖存者大量湧入上海求生,這些人被江南裔稱作江北難民,飽受歧視與排擠。就算過了幾十年甚至幾代人, 他們身上江北人的標籤依然難以去除,在就業和婚姻上受到影響,所以很多江北人在江南裔的圈子裡隱藏自己的身分,然後表現地比他們更加仇視江北地區來的人。
以前江北人來到上海一貧如洗,加上文化水平也不高,只能從事碼頭工人、車夫這種不是很體面的工作,所以被江南裔的人瞧不起。今天江北地區和當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上海對江北地區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很多人依然認為那是一個窮到鳥不拉屎的地方。
我出生在揚州地區,我們自認為也是江南人,但是無奈被劃入了江北的行列。當我在遭遇了人生的低谷期後,悻悻然背起行囊,來到上海。有次我在應聘一家餐飲企 業的儲備店長時,完全被店長二字迷惑了 ,它其實就是招聘餐飲服務員。當時遇到一位一同來面試的男士,和他交流一番後,得知他是江北裔,應聘的是會計崗位,當他得知我應聘的崗位時,一臉的不屑, 還略帶嘲諷地對我說:「你們那裡現在還說江北話吧。」我當時聽了很惱火,今天看來這不奇怪,因為這也是中國人先來後到的規矩。
很多來到異國他鄉的華人,經常會覺得西人歧視排擠他們,為了不繼續背負這樣的壓力,他們極力地想擺脫華人的身分。他們一方面讓下一代融入當地文化,儘量不說華語,另一方面他們比西人更排擠新來的華人,以此來劃清界限。
我剛來到澳洲的時候,沒有感受到西人的種族歧視,相反受到很多華人的欺凌。走在路上,遇到迎面而來的華裔,沒有人給你好臉色,到華人商店買東西,老闆一副傲慢無禮的樣子,遇到西人的時候卻換作了一副點頭哈腰的奴才模樣。
前段時候,澳洲還發生一起華裔公民在餐館辱罵中國留學生的事件,這位老傢伙竟然咆哮說:「我是澳洲公民,你在這裡算什麼東西。」
不難看出,先來後到的觀念在很多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他們認為:你是新來的,我就是土著了,我就是大爺,我就可以騎在你頭上拉屎。
中國人就是這地球上非同一般的民族,他們在有形的先來後到上也許做得不盡如人意 ,但是在無形的新來後到上絕對是行家裡手。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