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抗日戰爭–淞滬戰役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日寇舉兵南下,直逼上海。「八一三淞滬戰役」打響了。堅守在蘇州河對岸的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在毫無後援的情況下,孤軍作戰,在謝晉元團長身先士卒的帶領下,竟然抗拒了數多倍兵力的日軍的進攻達數月之久,為國軍在戰略上轉移作出重要的貢獻。
上海市民冒著槍林彈雨,和中流彈的危險,給抗日壯士們送去食品、日用品。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市民「隔岸觀戰」高呼: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我們永遠支持你們!」
「中國決不投降!」
……
當國旗在密集的砲火中,被砲彈、子彈毀得破碎不堪,一個年僅14歲的童子軍——楊惠敏,身背油布包著的國旗,在槍林彈雨中冒著生命危險,由蘇州河游向對岸。當新的青天白日的國旗又重新飄揚在四行倉庫的上空時,市民們激動萬分,歡呼雀躍,掌聲如雷。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的激情,達到了最高潮。
抗日戰爭的浴血戰鬥,如火如荼,不但在地面,在空中也是你死我活的殘酷的戰鬥。青天白日的國軍戰機和日本膏藥似的太陽旗戰機,穿梭於雲層之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爭取有利的位置攻擊對方。
我和幾個小「戰友」爬上屋頂,不但觀戰,而且助戰。我們每人也拿起唯一的彈弓,頻頻向日機發射,以助中國空軍一臂之力。儘管連發數彈不到十米,子彈就掉在別人家的屋頂上了。即使如此,我們幼小心靈裡對日本侵略的仇恨,促使我們一直守在屋頂,不停發射彈弓。
一架攜帶著兩顆約500磅重炸彈的中國飛機,搖搖晃晃地駛向空軍基地。那是一架受傷的千瘡百孔的飛機。一個炸彈的掛鉤已被擊壞,只剩下一個掛鉤將炸彈垂直的扣著,隨時都有脫鉤掉下去的危險。
說時遲那時快,眼看著那隻黑色的龐然大物,忽然脫鉤,垂直的掉了下去。一股濃煙驀然升起,緊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將我們幾個震嚇得從房頂上滾到了陽臺,也顧不得疼痛,連滾帶爬地竄進了閣樓亭子間。
不一會兒,就聽見救護車,警車尖銳的鳴笛聲,呼嘯而過,街上人群的呼叫,吵嚷聲混成一片,我和小伴們也一起上了街。聽人們說:
「大世界中炸彈了!」
「死特下其人。」(死了很多人)。
沿途,急救車、黃包車都載著受傷的人。當我們好不容易擠到大世界的廣場時,一幅慘絕人寰的景象,我們被驚呆了。身手異處的屍體;斷殘的腿、臂;掛在樹枝上血肉模糊的衣衫,以及流向下水道的鮮血,真是慘不忍睹。
十數輛大卡車,將醫生確認已死亡的人搬上車,護士們為受傷的人們包紮好迅速送上救護車,黃包車夫也一起出動拉運受傷者去醫院。我們這些小學生,也在大人們的指導下扶著尚能行走的輕傷者,離開現場。
沒有一個所謂的領導在組織,指揮,無論警、民、醫、學生,和不收分文運送傷員的黃包車夫,人人只顧搶救遇難的人,還來不及去思考這場從天而降的災難是如何發生的。
在回家的路上,市民們議論紛紛,都認為肯定是日寇公然違反了與上海各國租界領地頭目的協議,轟炸了屬於法租界的「大世界」。
知道這一悲劇原委的,恐怕只有我和我的小朋友們了,因為我們親眼看到是國軍受傷的飛機上脫鉤的炸彈掉下去,誤炸了大世界廣場。第二天報紙的新聞,證實了我們的親眼所見。
原來這架飛機的任務是攜帶兩顆炸彈去炸日寇的軍艦「出雲艦」,因遭受艦上砲火以及日寇空軍的夾擊,機身多處遭損壞,架駛員也受了重傷,在半昏迷狀態下,他原計劃將這一顆僅剩一個掛鈎的炸彈扔在大世界旁的跑馬場,跑馬場空無一人,炸彈不會傷人。
還來不及抵達跑馬場,炸彈提前脫鉤掉下去了。真是失之毫裡,差之千里之誤!
雖然這是一件自己的飛機不幸誤炸的慘劇,但上海市民們毫無指責自己空軍的失誤,反而更激起了對抗日本侵略者的決心。我們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上街抵制日貨,宣傳募捐,到醫院慰問傷員,給英勇的空軍寫慰問信……
3. 南開!南開!RA!RA!RA!(拉拉隊口號)
1939年淞滬戰鬥失利,日軍是否會進入租界,都是未知數。父親當機立斷,讓大姐、二姐和我一起乘民生輪船公司的福源號,逆江而上,回到四川重慶。
輪船經三峽時,灘險流急,輪船開足了馬力,煙囪都燒紅了。一群和尚圍繞著船舷轉圈,邊走邊敲木魚和點香,口念經文,祈求菩薩保祐全船旅客平安,渡過險灘。
平時不露面的舵把子(領航員)也親臨現場,指揮舵手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有時前進,有時還必須倒退,才能躲過危險的暗礁。
這位舵把子已年過七旬,是當年這一帶的舵工,對三峽的險灘、流速、水文,瞭如指掌。平時他躺在船艙裡抽大煙,過足了癮,到關鍵時刻,他就精神抖擻,全神貫注地坐鎮舵室,指揮舵手操作。
他從不出聲,只用手勢。有時手勢比較緩慢,舵手也悠然地轉左轉右,有時遇到急流加險灘,舵把子忽前忽後,舵手也緊張地轉舵前進、後退,令船長和其他船員們為他們捏一把汗。無論是指揮判斷錯誤,還是操作失誤,稍一疏忽,後果都不堪設想,可以說全船人的生命,財產,都捏在他們二人手中。
舵把子的薪水比船長還高,工作時間最短,可以說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過了險灘,沒事了,由一般的領航員上崗,舵把子又回到艙裡,躺下吞雲吐霧去了。
重慶是個山城,多霧,有霧重慶之稱,夏天奇熱,是三大火爐之一(重慶、南京、武漢)。四川盆地,風調雨順,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名。
你可以嘗到新鮮的豌豆顛兒(豌豆苗的尖端)、嫩竹筍、紫菜苔、鮮藕、胡豆(蠶豆)。至於四川的擔擔麵、夫妻肺片兒、魚香肉絲、豆瓣鯽魚、麻婆豆腐、川北涼粉兒、麻辣火鍋等川菜,更是全國聞名。
我和二姐進入沙坪壩南渝中學(南開前身) 初中一年級。
沙坪壩,是這個山城難得的一塊平地,南渝中學校長是著名的教育家張伯苓先生,他選擇了這塊寶地,由天津南開中學遷移到了大後方的「陪都」重慶,重建了南開中學。
南渝中學的校訓是: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學生除了念書,可以自由地組織歌詠隊、球隊,各種社團。圖書館裡不但有正統的《中央日報》,也可看到共產黨的《新華日報》。我們不但演名劇作家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也演過「白雪公主」,甚至表演過解放區的秧歌舞。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不但唱激動人心的抗戰歌曲,也唱優美的西洋古典歌曲。我們的課餘活動豐富多采,不但有球賽(籃、足、排、壘),歌詠比賽,中、英文演講比賽,還有滑翔機比賽。@(待續)
點閱【自傳小說:黑與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