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西方美人」榛果 憶燦然中華文化

作者:允嘉徽
font print 人氣: 9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人王維的詩《渭城曲》被譜成了古曲,又名《陽關三疊》,百代如新: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古名咸陽,漢時稱渭城,曾隸屬長安縣。《渭城曲》送別就好像華夏鄉人的親厚話兒,傳遍華夏中土,成了故鄉永遠的記憶。同在渭城所在的關中,有珍木榛樹,傳給了百代後人粲然的華夏文化記憶。

關中盛產榛(音同真)子。榛樹和榛果在關中被喚為「榛子」,聽到「榛子」的名,親切窩心屬於鄉土的情意自然洋溢,慰藉我心。久遠以前,榛子在上古的周國,悠悠然訴說著生命的故事。榛子的苦與香交融,韻味濃厚香醇,和中華民族的生命交織在一起。

東漢時經學家鄭玄(公元127年-200年)說關中盛產榛果,關中是秦地,「榛」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詩經》中的這種關中榛的外皮、形色和栗子一樣,只是顆粒比較小些,味道如栗子一樣甘美。 還有一種高大的榛樹高丈餘,果仁吃來來像胡桃的味道,多產於遼、代、上黨這些地方。[1]

榛子花開在葉子落盡時的冬天,壯美又細緻的繁花,歷經嚴寒的考驗結出美善的果實。榛子的生命就好像中華文化展現的美好優緻,給人深刻的印象!

《陽關三疊》古曲說別離關中、故國的離別之情,雖然關中平原(也稱渭河平原、盆地)榛子的記憶離開我們很久遠了,讓我們三喚故國的記憶,回到從前渭河流域關中平原,一親榛子傳說給人的中華古文化……遨遊孕育長安(西安)、咸陽(渭城)、寶雞(陳倉)古文化的關中,拾掇榛子在那東西長跨三百多公里的關中平原上,傳下給百代人的記憶。

榛子與愷悌君子

舉目四望關中古平原,遙想《詩經‧大雅‧旱麓》篇就這麼描寫「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愷悌君子),干祿豈弟。」,在那旱山的山麓長滿了榛樹和楛樹!到處都看得到榛子的身影。蓁蓁茂茂自然天成的榛樹,好像周文王這位仁厚的「愷悌君子」──仁慈和藹、平易近人、無私無求,使得福祿自然降臨。

周文王姬昌是商朝紂王時的西伯,三公之一,建周國於關中岐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東北)下,在位五十年。西伯在渭水濱認識窈窕淑女──太姒,「文定厥祥、親迎于渭」,譜下天作之合的結婚進行曲。婚後「文王治外,文母治內」 ,夫妻兩人治國、齊家合作無間形成一體,開創了令後代敬仰的德政偉業。

周文王體悟到,上古時期,三皇五帝皆是順天道而行,聖王之德猶如日月,協調運行映照世間,福澤大地九州萬民,善惠天地萬事萬物。(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西伯為人謙虛、慈悲為懷,以仁德治國。他身穿樸素布衣,大興教化,對人民網開三面慎用刑罰。國中有人民因故獲罪於紂王,西伯用自己的土地作交換贖回獲罪的子民。西伯尊德敬賢、愛護老幼的仁政馳名天下,吸引了賢德名士前來歸順,歷史上有名的姜太公──呂尚,也聽說西伯賢德又善養國中的老者而歸附了他。

因為西伯仁慈的善政、德業感化了人民,周國內民風醇厚良善,一片光明。紂王聽了崇侯虎的讒言,而將西伯囚在羑里(也作「牖里」 )。看西伯在牢囚歲月中的情景,他並沒有喪志,反而運用自己的睿智演繹伏羲氏八卦,作成六十四卦,給後人留下中華文化的重寶──《周易》。今天,東西方人士,都在研究《易經》、都在尋思「易」的智慧;「易」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成了中華民族生命、生活各層面的指導。

在散宜生、閎夭和呂尚的努力下,西伯被釋放歸國。之後,他更加用功修德、敦行仁政,使得天下很多諸侯選擇歸從他。商朝末年天下三分,西伯的周國已經得了其二。因為道德的崇高,福份自然降臨在「豈弟君子」身上。(周武王有天下之後,追尊父親為文王。)

戴進《渭濱垂釣圖》,畫周文王在渭河濱向呂尚(姜太公)請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提供)

山有榛

榛子開花在冬天大雪節氣之後,結果在夏秋,這個特點和許多花、樹大不相同。榛子花耐得寒釅釅的嚴冬考驗,果然不同凡響,長得甘美榛果來。在李時珍《本草》詳細描寫了(關中)榛子的模樣:
「榛樹低小如荊,叢生。冬末開花如櫟花,成條下垂,長二、三寸。二月生葉如初生櫻桃。」
「其實作苞,三、五相黏,一苞一實。實如櫟實……其仁白而圓,大如杏仁。」

《詩經》的《國風.邶風.簡兮》詩篇提到「山有榛」,透過榛子懷念「美人」──喻指周代的盛世、聖王。榛子啟人幽思,「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2]

當時詩人說的西方是指西邊的西周。《簡兮》寫的是周武王後代封地衛國(在周的東邊,河南省淇縣、濮陽一帶)的故事。《簡兮》成詩的時代,道德水準已經不及文王盛世了。榛呀!象徵西周文王時代道德粲然的光明樣貌,今天已不得見呀!而離那時代三千年的我們,更是難以想像夙昔典型的高妙美好了。

榛子牽引著華夏後人跨越三千年,思念「西方美人」──此情可待成追憶,可能再回從前的盛世嗎?

榛果訴說堅貞衷曲

品嘗榛果的芳香,陽關三疊,再一次回到從前……這次來到點紅燭辦喜事的人家。新娘子是婚禮上的焦點,許多人愛看新娘子也愛看她的隨嫁品。你看看,新娘子帶著堅貞的榛果和棗子、栗子、肉品來獻給翁姑哪!

明天她就要起個大早執媳婦之禮,把榛果和棗、栗、燜肉、肉乾這些珍羞送給翁姑嘗。這些初次的見面禮都是用來代表新娘的婚約誓言哪──敬告天神,我帶著一顆虔敬和堅定的心來守護這個家![3]

新婦初見夫家翁姑的「贄禮」古禮到了清代都還被遵守著,看清末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中,就有新娘送給翁姑見面「開箱禮」的描寫──盒子裡裝著 「五個碟子:一碟火腿,一碟黃悶肉,一碟榛子,一碟棗兒,一碟栗子」。這些新娘子的「贄禮」,都是古時精選的上品珍羞,都代言堅貞、甜美的婚姻信誓。

「堅果之王」之榛果

榛樹的堅果種仁就是好吃的乾果,華夏古人把它當作珍羞,現代人給它一個「堅果之王」的封號,說榛果營養豐富居堅果之冠。現代研究榛果,發現它能幫助人體蛋白質的合成,對長肌肉、提高肌耐力很有功力。其實,在《本草》中就集錄榛果為「軍行食之當糧」,就說榛果是古代軍隊行軍的一種食糧。 在中醫中用榛果來入藥,它入脾胃經和腎經,有調中、健胃、明目的功能。看哪!中華民族古文明展現的智慧比比皆是,而且早發於西方的科學。

榛樹廣泛運用在中華民族的生活中,跨越精神與物質文明的世界;榛子融合苦與香、困難與和樂,天衣無縫恰到好處。榛子在中華文化中連結了無私的上善之德,堅貞不拔的試煉,在苦中更能煥發人心!#

-參註-

[1] . 陸機《詩疏》:「榛栗屬有兩種,其一種之皮葉皆如栗,其子小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謂樹之榛栗者也;其一種枝葉如木蓼,生髙丈餘,作胡桃味,遼東上黨皆饒。山有榛之榛,枝、葉似栗樹,子似橡子,味似栗,枝莖可以為燭。」

[2] .  元代朱公遷 《詩經疏義會通》:「西方美人,託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騷亦以美人目其君也。」又曰「西方之人者,歎其逺而不得見之辭也。賢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國,而思盛際之顯王,故其言如此而意逺矣!」

[3]  . 《禮記‧曲禮下》記結婚時女方送給男方父母的初見禮:「婦人之摯,椇榛脯修(脩)棗栗。」

@*

-點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楓葉染出歙赩秋色,喚春回。王實甫一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讓人量身訂做自己的相思。楓香、楓宸……乾隆皇帝在楓香阪道上思想起前輩帝的仁君風範……
  • 說柿樹嘉美可食可賞可入書,有「七絕」的封號,「一多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滑可以臨書也」,柿子還有第八絕,那就是轉化之絕,「風霜變顔色」將澀果變甜果。這也是人生功夫,映照唐代廣文博士鄭虔的人生,也映照你我……
  • 糖炒栗子的季節呀!油亮的砂石磨挲著鐵鍋的翻炒聲帶著甜香,烘暖了遊子的故鄉夢:「山栗炮燔(*燒烤)療夜饑,喚起少年京輦夢」。從周到今,甘栗帶著一長串珍羞記憶;糖炒栗子帶給人的中華文化深蘊的故事也很感人。
  • 生物科技界對銀杏能夠孑遺二億多年的青春活力一直很投注,然而,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的種活銀杏樹的竅門更是耐人尋味,就說要把銀杏種活就不能讓它落單,必須……,陰陽相感之妙如此。
  • 蘿蔔真是天地間一寶,說這萊菔給人「來福」,名實相得益彰,真是天造地設!《本草綱目》讚美蘿蔔,宋代的愛國詩人、政治家、名相名將和來福蘿蔔有感人的遭遇……
  • 橘子解渴、陳皮是好食方,橘的療效上百種。《二十四孝》詩吟:「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事堪奇。」講了陸績懷橘的故事。橘子在中華文化中獨樹一格,知道長久的「頌橘」文化源自何人嗎?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 有一種植物從中國的《詩經》產生的年代以來,就和一家的主婦發生了關聯,從而衍生出一些代稱母親的名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名詞也是代指母親的,是什麼呢?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