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遇到九月九日重陽節,聯想到的是「敬老節」;古代的人逢到重陽日,可是個令人歡欣的美善「嘉節」!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歡樂九九、享壽九九。看來樂活「享壽」重陽節,今不如古。
歡樂過重陽在中國文化中起源得非常早。「登高節」、「菊花節」、「重九」都是重陽節的別稱,它們的內涵反映了重陽節樂活享壽的妙機。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回味,找回過重陽節的樂活享壽趣味,給自己添一添憧憬的歡樂元氣。
重陽辟邪 高會歡宴
秋高氣爽,雲斂千山出,重陽日是登高覽景紓解鬱悶的最好時光。心中的鬱結、掛慮在金陽下隨著天高地闊的邈遠情致,容易淡化、隨風而逝。《易經》以九為陽數之極,重陽日,日、月都逢九,至陽雙重,所以「重陽節」登高沐浴光輝、賞景正是充實正能量的時候。對天地存著崇敬之心,天地也反饋給人最好的禮物!古人心中雜念少,常能掌握關鍵時刻,沐浴天地和合之氣來調整身心。
從漢到入魏晉時代,重九登高越來越風行。 南朝梁吳均 《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人桓景依照費長房道人的指點,在九月九日攜帶家人登高、佩茱萸囊避瘟邪的傳說,這成為重陽登高辟邪的習俗源頭。[*1]《本草綱目》說,茱萸到九月九日熟透氣味芳烈,可折下茱萸的房實以辟惡氣。[*2]
除了登高辟邪,一些朝代很注重重陽登高宴饗。因為「九九重陽」宜長宜久,所以登高享宴慶重陽。
三國時代魏文帝歡欣過重陽嘉節,享宴高會,「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九日與鍾繇書》)。
重九巡遊獻壽 馬射野餐飲宴
南梁時宮中舉行重陽遊宴、獻壽,場面浩大。晉安王、雲麾參軍庾肩吾的詩中留有記錄[*3],供人回味:秋暉中重九日,盛大的金鑾車陣、騎兵隊巡遊皇宮上苑。一番巡遊賞景之後擺開重陽宴,臣子侍宴「 獻壽」。南齊則是「九月九日馬射」,展現尚武、習射的民俗。(見《南齊書.卷九志第一禮上》記載)
在民間,同樣洋溢著重陽祥瑞的光輝。南朝《歲時楚荊記》有記錄這一景況:「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重陽日郊遊野宴,這不就像是當今日本櫻花季的「花見」盛況嗎?
唐代也有九九賜宴、放假的雅尚。《舊唐書.卷一十三》記載,德宗一朝九月九日是飲宴的假期,下詔賜文武百官自選勝地旅遊去「追賞為樂」[*4]。
明代的人載著茶壚(爐)、酒具登高賞景;有的走訪廟寺,有的就租個園亭賞景娛樂。
清代的人,每屆九月九日重陽節,有出城登高的,有在風景名勝處作詩、飲酒、烤肉、吃糕的,也有望海、賽馬的。各朝代各種行樂活動都齊聚來,允文允武各取所愛,真是颯爽金秋之快事。
飲菊賞菊 延齡益壽
吃菊花、飲菊酒是重陽另一「享壽」習俗,從漢代就有。西漢《西京雜記》記載宮中:「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重陽日佩茱萸,飲菊花酒延年益壽。菊花酒是經過一年釀造的,在去年黃曆九月採下菊花與莖葉、加上黍米釀造,到了今年重陽日開封飲用,可以助陽益壽。 《本草綱目》記載了「白菊花酒」具有藥效。
菊花到了寒露節氣之後大開,凌陰而發、凌寒露而盛的性質和其它植物大不相同,和「重陽」的氣質相輝映,而且耐霜久放,所以被視為「長壽」的象徵,人間都喜愛「菊壽久久」,因而在重陽節賞菊,真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樂活風尚。
南宋時宮中例行在重九賞菊,前一日就於慶瑞殿排開,一時萬菊燦然眩眼。到了清代,一樣賞菊花,風尚更加興盛。清時稱菊花為「九花」,取其長長九九的意思,象徵長壽的寓意。那時,富有人家以數百盆的菊花裝飾成菊花山、菊花塔,又稱「九花山子」、「九花塔」,美不勝收。
「重九」食俗 吃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心寬步步高。因「糕」與「高」同音,古人智慧在重陽節登高、吃重陽糕,舒鬆心情又養生。漢代時在重陽日就吃糕,當時稱「蓬餌」(餌是糕,蓬是菊科植物),稱能「令人長壽」;後代吃「重陽糕」。南北朝時逢重陽,「 民間九日作糕,上置粉麴、小鹿數枚,號食祿糕 。」宋代時,吃重陽糕的節俗在都、城、鄉村都很普遍。「重陽糕」一般都是以帶有黏性的穀物作糕體原料蒸成,加上棗泥、豆沙、栗子、堅果,或是加上肉絲,做成甜甜鹹鹹口味。
北宋人家重九祭拜祖先和土地公,以重陽糕、酒饋送貴戚。南宋都城商店、市場在重陽日販售糖麵蒸糕,糕上裝飾肉絲和小彩旗。都城杭州人都以重陽糕互相饋贈。
清代時,重陽花糕甜甜鹹鹹的口味和花樣推陳出新。[*6]通俗的蒸糕,是在糕面上點綴紅棗、栗子的碎片,精緻的是花糕做成二、三層,甚至有九層寶塔型的,再以搗成細粒的堅果、紅棗、栗子夾在層層之間,面上作裝飾或插彩旗的都有。重陽節市場店舖到處都賣重陽糕。在登高賞景、賞菊、吟詩和賽馬、歡宴、烤肉時,來一杯菊花飲配上各種重陽糕,真是樂活享壽!
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宜長宜久,人間共樂嘉節。自古以來人們喜九九重陽,挽住颯爽金秋的尾巴,縱放於天地之間,疏散身心、天人同樂融融。接下來陰氣盛,就要迎冬了。是呀!過重陽,不只是老人家的事,老老少少都來樂饗這天人樂活好時光!
-參註-
*1:《續齊諧記》原文: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曰,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2:《本草綱目》引《周處風土記》記載︰「俗尚九月九日謂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云辟惡氣御冬。」
*3: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
轍跡光周頌,巡遊盛夏功。銘陳萬騎轉,閶闔九關通。
秋暉逐行漏,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
*4:《舊唐書.卷一十三》記載,德宗下詔:「今方隅無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節日,宜任文武百僚選勝地追賞為樂。」
*5:重陽「食祿糕」見《荊楚歲時記‧第二部佚文輯錄》記載。
*6:《燕京歲時記》原文:花糕有二種:其一以糖麵為之,中夾細果,兩層三層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餅之上星星然綴以棗栗子,乃糕之次者也。每屆重陽,市肆間預為製造以供用。@*#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