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清代《皇清職貢圖》中發現古老卍字符蹤跡

作者:佚名

清乾隆年間《皇清職貢圖》中發現古老卍字符。(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33
【字號】    
   標籤: tags:

卍字符是一個極古老的標記,在東西方許多古文明中都可見到。例如,法國羅浮宮所藏的六千年前的美索布達米亞陶碗上就繪有字符。前段時間,筆者意外發現清代古畫卷 《皇清職貢圖》中也有字符的身影,便因此留意,向大家做簡略介紹。

古典希臘時期陶器上的字符。(公有領域)

《皇清職貢圖》是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下令各地總督、巡撫將其管轄境內不同民族,及與清朝有來往的國家民族,用繪畫描繪其衣冠形貌。所繪圖像皆真實描繪其外形服飾,並且注重對人物表情的刻畫。據《四庫全書‧提要》說各地畫匠因此「或奉贄貢篚,親睹其人;或仗鉞乘軺,實經其地」真實寫照,力求保真 ;同時還讓宮廷畫師繪製自己接見外國使節時的場景,最後統一定稿後一併成冊。

《皇清職貢圖》卷三中有一幅畫,描繪的是當時關外東北地區一個被稱為「庫野」的部族。畫上有滿、漢文字介紹說「庫野居東海島之雅丹、達里堪等處,男則剃頂心以前之髮,而蓄其後,長至肩即截去,草笠布衣綴紅布字於肩臂間。亦有衣魚皮者, 性好鬥,出必懷利刃。婦女幼時即以針刺唇,用煙煤塗之,土語謂之庫野話,歲進貂皮。」

清乾隆年間《皇清職貢圖》中「庫野」部族的衣著上發現古老卍字符。(公有領域)

「庫野」部族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東海島之雅丹、達里堪」具體位置已無法確定。今天人們有的認為從「衣魚皮」來看,應當是目前居於東北黑龍江赫哲族的分支,因為赫哲族是我國唯一用魚皮縫製衣服的民族;也有的人考證「庫野」是庫頁的諧音,應當是庫頁島上的一個少數民族部族,已不在今天的中國境內了。

東北很多民族也有悠久的歷史,例如滿族歷史最早可以追述到七千年前的肅慎(部族名),雖然庫野部族的來龍去脈已經難以考證,但不管其最後去向如何,他們服飾上的字符留下了記錄,說明了字符的流傳擁有著漫長的歷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先哲都為後人留下了一些預言。幾乎所有的中外預言都預言到人類歷史上將會出現一位來自東方的救世聖人。尤其是中國歷史上的預言,對於此救世聖人從許多的角度,給予了相當細緻的描述,並且各種描述高度吻合。似乎留下這些預言的先哲們,在無法洩露天機的情況下,費盡了心思,想盡了辦法,希望後人能夠破解一點天機,得到關於這位聖人的信息。他們用心良苦這樣做,恐怕有難言之隱,原因重大‭。
  • 19世紀末,考古學家在基輔州附近的特里波耶發掘出古代文明遺址,由此命名為特里波耶文明。它之所以令人驚奇,是因七千多年前,這裡已經有規模巨大的城市、高超的藝術、發達的天文成就,同時還發現兩個的符號「太極圖」和「萬字符(卍)」。
  • 前段時間,「雙羽四足」的解釋,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人把這句解釋為「習馬會」,其實不是。繁體字的「習」是有個「羽」,但讖說的是「雙羽」,一個「習」字僅有一個「羽」。那麼「雙羽四足」的所指究竟是 什麼呢?讓我們再看一看《推背圖》第四十四象,並參考韓國的預言《格庵遺錄》。從中找到「雙羽四足」的真相。
  • 預言並非虛無飄渺。那是天機隱現,啟示眾生。在不同民族的傳說和預言裡,有著極為相似的記錄:混沌之初,神造了人。在某個特定時期,人類將面對黑暗勢力的挑戰、經歷毀滅性的災難。屆時,一位聖者出現,傳播光明啟迪。最終,正義戰勝邪惡,善良的人獲得拯救、走入新紀元。
  • 太極圖和卍字符,有一種解讀,就是這兩個符號是神曾經來到世上的標誌。在世界很多古代遺址中都發現了卍字符的蹤影;太極符號。常常出現在道士的衣袍上、傳統中醫、各門氣功、孔廟大成殿梁柱等等,它們在提示著什麼訊息?
  • 虛雲老和尚的一生歷盡折磨且極富傳奇色彩,流傳許多他的神蹟與奇事:發願祈雪以消除瘟疫和解除旱災,112歲時遭到中共軍警的毒打和迫害,為蔣介石預言二戰結局。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