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9月06日訊】達摩東渡中土,不但傳授禪法,又傳授獨門武功。少林千佛殿習武腳印、白衣殿捶譜圖,就是少林功夫深厚精絕的重要象徵。
有人曾說,佛門乃是清修之地,練功習武非僧人所為之事。也有人說,在非常時期,僧兵忠勇護國的義舉,並非違背佛門戒律,在社稷危難之時,以絕學武功保邦護國,證成真果,光耀佛門。
少林護法 緊那羅延金剛
少林僧眾習武由來已久。唐初武德年間,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少林僧人曇宗等13人助戰有功,受到秦王恩寵和封賞。北宋靖康年間,少林武僧奮勇抗敵,大戰金軍。明朝時期,抗倭名將戚繼光征討倭寇,少林僧兵也鼎力相助。另一位抗倭名將俞大猷也和少林結下過不解之緣。
在少林寺供奉的佛像中,有一尊佛像和寺院中其他的佛像很不一樣,即伽藍殿供奉的緊那羅王像。緊那羅延,意為金剛,這少林寺的護法神,也被尊為「武聖」,在少林的僧眾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少林住持文載禪師親撰碑文,提到那羅延神護法事蹟。他說,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軍作亂,到少林寺打劫。在此之前,有一位聖賢來到少林寺,在廚房打雜。他為僧眾挑水、劈柴、煮飯,每天少言寡語,做完雜務,就去舞棍弄棒。
紅巾軍到少林寺搶劫時,只見這位雜工操起一根燒火棍,瞬間身形變成幾丈高,獨自站在高峰峻岭。紅巾軍見狀,驚嚇得四處逃散。而這個燒火做飯的人,也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此,眾僧方知,原來他就是少林寺的護法緊那羅延金剛啊。僧眾於是請人畫像雕塑,常年禮拜。
以禪入武 以武入禪
禪宗不立文字,全憑行者去悟。因此少林武功和禪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佛法修煉講究參禪打坐,進入禪定狀態,以開啟智慧。少林武功的入門功課就是坐功,以久坐而排除一切私心雜念。
《少林武僧志》說,少林最早的武僧是僧稠。僧稠是梵僧跋陀在華招收的兩大高徒之一。跋陀曾說,自蔥嶺以東,獲得禪學之最的人是僧稠。(《續高僧傳》卷16:「自蔥嶺以東,禪學之最,汝其人矣。」)僧稠精通佛理,也精通武術,可謂是少林興武的始祖。
僧稠禪師通佛善武,擔任住持後,對眾徒傳授法理,也教授武藝。少林僧人不僅要遵守佛門戒律,也要遵守武德,即「十禁約」,包括禁叛師、禁妄言、禁盜竊、禁狂鬥、禁酒淫等內容。從中可知,少林僧人的武術禁約和佛門戒律異曲同工。練武與內修兼顧,是世界修煉文化中,非常獨特的現象。遇到危難時助己助人,都體現著佛門的慈悲為懷。
因為武功和禪法同理同源,因此少林武功一招一式都帶著禪味,譬如套路名稱「金剛腿」、「羅漢腳」、「夜叉棍」、「羅漢拳」等等。少林武功以禪入武,以武入禪,又延伸出其它拳法,都體現著「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拳術的練習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對人的思想和修為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易筋經》有兩篇序言,分別為大唐名將李靖、岳飛部將牛皋所作。
李靖在序言中說,達摩離去後,留下了一個鐵箱子。他的徒弟發現裡面保存著《洗髓經》和《易筋經》各一部,都是用梵語寫成。二祖慧可取走了《洗髓經》,後來失傳,留下的《易筋經》一直保存在少林內。達摩眾徒因為只能看懂其中的一部分,於是各自憑著自身的理解,揣摩演練,竟也各成一門。只可惜修真的心法沒有傳下來。
後來天竺僧人般剌密諦翻譯出全文,輾轉到虬髯客手中。傳說中,虬髯客是揚州首富張季齡之子,是唐朝著名的風塵三俠之一。虬髯客看到李世民氣宇非凡,就將全部家財和《易筋經》送給結義兄弟李靖,由他輔佐李世民一統天下。
在另一則序言中,牛皋講到,一日他在行軍途中,偶遇一位遊方僧人,對方自稱是岳飛的老師。僧人仰天長嘆,嘆岳飛:「名雖成,志難竟,天也!命也!」隨後他將盛有《易筋經》的小龕交給牛皋,請他帶給岳飛。牛皋還未來得及轉交小龕,岳飛就被秦檜害死了。這部著作就由牛皋保存了下來。
古典小說《說岳全傳》介紹,牛皋乃是趙公明坐騎黑虎轉世,他與岳飛等人結為兄弟,力戰金軍保大宋江山。最後,牛皋協助宋軍大破烏龍陣,他騎在金兀朮背上,將其活活氣死,他自己也大笑而亡。這就是「虎騎龍背,氣死兀朮,笑殺牛皋」的故事。
在《宋史》中,岳飛被害後,牛皋因反對宋金議和,也被秦檜毒死。河南人敬重牛皋忠義大節,將其形象作為門神張貼起來。
《易筋經》能得到唐宋兩位大將作序,自然也是幸事。
少林武德 平亂護國
靖康元年十一月,金軍進攻大宋京師。僧人趙宗印參禪之餘,也喜歡談論兵法。他曾帶領兩支僧兵「尊勝隊」和「淨勝隊」協助范致虛抵抗金兵。宣撫司參議官范致虛和少林關係密切,他曾將蔡京書寫的「面壁之塔」四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初祖庵。因此人們猜測,這兩支僧兵中極有可能有少林武僧。
大明時期,少林寺最富傳奇色彩的武僧是三奇周友,此人號稱「天下對手,教會武僧」。他的僧俗弟子就達上千人。他曾參與征討霸州反明起義軍、平定雲南之亂、青州礦丁作亂。他武藝出眾,驍勇善戰,戰功顯赫,立下三次奇功。
大明皇帝對佛門的支持,使少林寺也深受其惠,少林禪法和武功於此時得到長足發展。由周友訓練的少林武僧,還參加了征討師尚詔和抗擊倭寇的系列戰事。
大明萬曆年間,進士程紹巡撫河南時,到少林寺觀看比武。他認為,少林武僧功夫卓越,他們操演金戈,剛強健力猶如金剛降魔,能夠輕鬆地制服猛虎。少林僧人懷抱一腔忠義,離亂之時能夠護國除亂。他們保護邦國,勘定混亂,以此發揚佛門光芒。
萬曆年間,每天,少林寺都有上千名僧眾集體晨練,場面非常壯觀。少林武功剛柔相濟,用力時,猶如山洪崩瀉,勢不可擋;虛晃時,猶如秋風掃落葉,一閃而過。風氣呼號,猶如乾坤蕩漾;呼聲激烈,似震山川。
明朝大臣公鼐擔任翰林院學士兼兩朝實錄副總裁,他在少林寺觀看武僧比武後,寫下了《少林觀僧比試歌》。他說:中土佛門以嵩山少林為首,上千名僧人集體練武,場面震撼人心。僧人的吶喊聲猶如雄獅大吼,震動房屋上的瓦礫;彼此揮劍操戈練習,但見劍光陸離,飆馳紛紛。少林武德發揚至今,對社稷也很有補益。公鼐感佩少林武僧身上流淌出的浩然正氣。
少林壁畫 隱含絕學
由於民間屢次發生反清復明活動,雍正四年(1726年)頒布禁武令。大明時期上千僧人集體晨練的壯觀場景消失了。少林寺僧人回到「晝習經典,夜演武略」的狀態。至今,少林寺千佛殿深陷的腳印,就是武僧苦練武功的寫照。
道光八年(1828年),清朝大臣完顏麟慶奉命祭祀中嶽,順道遊覽少林禪寺。齋飯結束後,麟慶提出要見識一下少林武功。由於朝廷禁武,少林住持湛峰感到為難。麟慶寬慰他說:「少林拳法剛健勇猛,習武之俗古來已久。只要僧人遵守國法僧綱,又是為了保護名山,習武未嘗不可。」 湛峰就囑咐湛洛、湛舉、湛謨等武功高手,帶領武僧演示拳法和器械格鬥。
少林武功並未因禁武令而徹底消失。此後還誕生了一位集大成者吳古輪(也作吳軲轆),他將禪學、武功和醫藥齊集一身。
大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年方5歲的吳古輪到少林寺出家,拜湛謨為師,法號寂勤。他性情敦敏,天資過人,苦練武功16年,功夫達到高深精純。少林寺僧人送他一個雅號「白虎星」。
清末時局離亂,為給後人留下拳譜,吳古輪和他的師叔湛舉率領僧眾再現麟慶觀武時的場景,由偃師畫工吳閣繪製下來。少林寺白衣殿北壁中央的藍衣白面推掌者就是吳古輪。在南、北壁上的兩幅壁畫,記錄的看似是普通的練武場景,實質隱藏了少林武功的多種拳法,包括刀槍、劍戟、鞭杖等器械的對練招式,以及當時武僧的精神風貌。因此,後人稱此為「少林寺白衣殿校拳圖」或稱「捶譜圖」。
獨步天下的少林武功,隨著時間的造化、王朝的更迭,也數度翻騰沉落。時間的縫隙也逐漸定格少林武功的風采。「曲中山水參琴趣,壼裡乾坤得醉禪」。站在嵩山,送古迎今,慨嘆前朝過往。在這裡,少林僧人曾經臨風對月,撫琴而歌;曾經笑傲希夷,堪愛日月循環不老。世間的列鼎雄豪,在靜寂的山中也都轉頭悄悄。
歷時千載的少林古寺,是否還會骨健神清,在天地之中高吟古調,鎮守一方?
參考資料:
1.《宋史》卷368/牛皋傳,(元)脫脫等人編撰
2.《那羅延神護法示跡碑》(明)文載禪師
3.《續高僧傳》卷16/釋僧稠傳
4.《宋史》卷362/范致虛傳
5.《說岳全傳》(清)錢彩
6.《明史》卷205/曹邦輔傳,(清)張廷玉等編撰
7.《少林觀武》(明)程紹
8.《偃師縣誌》卷26
9.《三朝北盟會編》(宋)徐夢莘
10.《少林訪古》溫玉成,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1999年 #
(大紀元原創作品,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張憲義、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