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Temple of Athena Nike
在希臘神話裡,Nike(勝利女神)和Athena(雅典娜)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原本Nike是冥河之神Styx的女兒,所以和Athena是兩位不同的神。可是後來的人們,經常把她們兩位密切地關聯在一起。譬如在Parthenon(帕特農神殿)裡面,Athena神像的右手上,就托著一尊Nike的小神像。更有些時候,Nike成了Athena 的封號。像現在介紹的這一座神廟,它的名字Ναός Αθηνάς Νίκης(Temple of Athena Nike)(勝利女神神廟),就是把Nike當成Athena的封號。
衛城上現存的三座神廟(Parthenon、Temple of Athena Nike、和後面要介紹的Erechtheion)都有奉祀Athena,可是不同的神廟是來適應不同群的信眾,不同群的信眾崇拜的重點並不相同。像Parthenon是注重Athena的聖潔,所以加了一個Parthenos(處女)的封號。Temple of Athena Nike是注重Athena可以帶來勝利的神力,所以加了一個Nike的封號。而Erechtheion則是奉祀比較老舊的Athena神像,和雅典的建城歷史比較有關,所以加了一個Polias(城市)的封號,而全稱為Athena Polias──要追查這些封號以及它們的由來,還有些複雜呢。
Temple of Athena Nike大約到西元前420年才完工。它的主要構建期間,正值雅典和斯巴達苦戰方酣的時候。所以Temple of Athena Nike背負了不少雅典人對勝利的渴望,可是這一次天不從人願。
我在前面幾集提過:希臘廊柱有三種,其中比較早的兩種是Doric型式和Ionic型式。其實,這兩種型式除了柱子有區別之外,建築的其他部分也會有一些差別。其中最主要的差別是在freize(帶狀裝飾)上的浮雕:Doric型式的浮雕會被triglyph區隔開來;而Ionic型式的浮雕則是連續不斷的。很巧地,Parthenon和Temple of Athena Nike剛好可以用來說明這兩種型式的區別,所以我用了下方兩張照片來幫大家作個對照。
Doric型式起先流行在希臘世界的西半部,也就是希臘半島上(包括雅典)。而Ionic型式起先流行在希臘世界的東半部,也就是土耳其半島面臨愛琴海的海岸,以及鄰近的島嶼。後來兩種型式各傳到對方的地域,人們也開始兼用。譬如說,Parthenon的外圍是Doric的型式,但是其內部的房間則是Ionic的型式。
最後順便提一下:Nike這個字在英文裡發成nai-kee的音,其實它在希臘文裡是發成nee-keh的音。我猜這個音轉,是來自於西元1500-1550年、在英國發生的Great Vowel Shift(母音大移轉)。
(五)Erechtheion
Erechtheion(厄瑞克忒翁神廟)其實是一座多功能的神廟,建造的年代也較前兩座神廟稍晚,西元前421年才開始建造,到西元前406年才完工。它是建來供奉一尊比較古老的Athena神像,以及一些其他神像,包括海神Poseidon和雅典傳說中的君王Erechtheus,所以它被稱為Erechtheion。
這一座神廟有幾個特殊的地方:第一、由於要供奉的神像較多,所以它並沒有按照典型的平面圖來建造。其次、傳說中Erechtheus是被Zeus的雷電擊斃的,所以神廟的屋頂特別開了一個洞。(古希臘人很可愛,不是嗎?)第三、它是建在向北的山坡上,所以在靠北方的那部分,是兩層樓。第四、由於它建造的年代較晚,所以有六根廊柱採用了一個新的建築新變革,那就是用少女人形來替代典型廊柱。這樣的少女人形,被稱為Caryatids。有不少人會以為她們是神像或仙女像,其實她們只是對凡人的描繪。
現在在Erechtheion現場看到的Caryatids,都是複製品。真品有四尊被移到了臨近的衛城博物館,有一尊成了Elgin Marbles的一部分,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她們衣衫的雕刻手法,還是屬於比較保守地、寬鬆地籠罩著身體的方式。相較之下,Temple of Athena Nike於西元前410年,在陽台上加了一座女兒牆(parapet)來防止遊客墜落。女兒牆上面有一尊Athena Nike的浮雕。她衣衫的雕刻手法,就已經轉成比較先進的、細緻貼身的濕衣法(wet-drapery style)了。希臘的美術在那一段時間(前500—前400)進展得很快,每一、二十年就會有不少改變,Erechtheion還是沒有完全趕上潮流。@#
──轉自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