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
(三)Parthenon
Parthenon(帕特農神殿)是衛城上最主要的建築,它祀奉的是雅典的守護神Athena(雅典娜)。可是為什麼會被稱為Parthenon呢?古希臘人在他們的神的名字之後,常常會加上一個描述性的封號,而各地方、各場合所加的封號不一定相同。例如Apollo(阿波羅)有Aegletes,,Helios,Phanaios,和Lykeios……等等不同的封號。在這座神廟裡的Athena,被雅典人加上Parthenos的封號,全稱為Athena Parthenos,而Parthenos的意思是處女,因為Athena終身未婚。所以這座神廟就被稱為Parthenon了。Athena的其他封號還有Poliouchos、Promachos、Hippia……等等。(希臘文字尾的「on」,常常代表「……的地方」。)
由於許多希臘神廟的外觀,經常是一排一排的廊柱,所以可能有不少人會以為希臘神廟是「有柱無牆」,其實並非如此。在Parthenon開始建造的時候,希臘的美術已經發展到一個叫做「High Classical Period」的時期,我把這個時期神廟的典型平面圖簡繪如下。它通常是一塊東西向的長方形,最外圍的確是一圈廊柱,但是中間有一組由牆壁隔出來的三個房間,各稱為Pronoas(前廊)、Cella(內室)、和Opisthodomos(後廊)。通常前廊和內室會向東方開口,以迎向朝陽,而神像就祀奉在內室偏西的地方。有時候,後廊會建成封閉式的,用來作為儲藏室。另外有一個名稱「Naos」,有些人指的就是Cella,但是也有些人拿它來指這三個房間的總體。
Parthenon的平面圖亦大致遵循上述的範本,不過它外圍的廊柱,在東西方各增加了一排。另外,它的Pronoas(前廊)很短,但是Opisthodomos(後廊)卻建成封閉式的儲藏室,內部還加了四根廊柱。而Cella(內室)裡,則加了24根比較秀氣、但也比較華麗的Ionic型式的廊柱。
Parthenon是從西元前449年始建,到西元前432年竣工。這段期間,正值雅典城邦如日中天的歲月。可是自從大約西元後320年起,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Parthenon就因為是異教的建築,而開始被荒廢和受到人為的毀損。其中一次最嚴重的人為毀損,是在1687年威尼斯的軍隊進攻雅典時。當時防守雅典的土耳其帝國軍隊,把Parthenon作為彈藥庫。不意一顆威尼斯的砲彈擊中Parthenon,而引起了大爆炸,造成很嚴重的損害。到最近幾十年,希臘政府開始大舉修復Parthenon之前,它還站立著的部分,大概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經過這許多年學者和石匠辛苦地拼湊碎片,並用一些原礦場新出產的Pentelic Marble來填補空隙,等到我去造訪的時候,Parthenon站立著的部分,已經超過原來的二分之一了。為了幫助大家的了解,我在上面的附圖裡面,把至今大致上依然空蕩蕩的部分圈了出來。而在下列幾張照片裡面那些純白色的部分,就是補上的新大理石。
其實Parthenon裡面藝術價值最高的部分是雕塑,特別是神殿頂蓋東、西兩端下方的三角地帶、建築學上稱為Pediment或Tympanum的地方的雕像,以及內部房間圍牆上半部的浮雕,堪稱古典希臘最精美的雕像群,到十九世紀還有不少倖存者。可是從1801年到1812年,一位英國的外交官Thomas Bruce,宣稱得到土耳其帝國官方的許可,卸除了大部分的雕塑,運回英國。後來因為此舉在英國引起爭議,而不得已把這些雕塑賣給英國政府,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總稱為Elgin Marbles(帕特農神殿大理石浮雕)。希臘獨立之後,希臘政府一直在爭討這些雕像,近年來UNESCO(國際文教組織)也介入幫忙協調爭端。目前在衛城殘留的雕像裡面最完整的,就數下方有些照片裡面的酒神Dionysus(戴歐尼修斯)了。很巧地,我在照這張相時,有一隻紅隼(Common Kestrel)站在酒神的膝頭,好像在幫酒神招徠遊客的注意。紅隼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它在美洲有一個表弟,叫做American Kestrel(美國隼),個頭比較小。
在Parthenon最為人驚歎的,是位於cella裡面的Athena Parthenos的神像,有12公尺高,外表由象牙和黃金覆蓋。這尊神像,和上面所提到的浮雕群,以及東、西兩組Pediment上的雕像群,都是由古希臘最出色的雕刻家Phidias(菲迪亞斯)執刀或領工的。Phidias的另外一件傑作,是位於Olympia(奧林匹亞)的Statue of Zeus(宙斯神像),被西方世界列為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可惜他的這兩件鉅作,至今已經都不存在了,只留下一些羅馬的縮小版仿製品。@#
──轉自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