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二十四節氣

【節氣】芒種爭時忙 炎暑梅雨餞花神

作者:容乃加
芒種一詞,始於《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釋義曰:「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時節,正是收麥養稻之時。(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124
【字號】    
   標籤: tags: , ,

「芒種」

過了小滿,「芒種」來,炎炎夏日也隨著來到。

「芒種」一到也意味著中國長江中下游梅雨季就將開始;華北地區的麥田一般在此時開始收割。

唐代元稹 《詠廿四氣詩 芒種五月節》詩,描寫了芒種的季候風情,炎暑梅雨和物候: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彤雲高下影,鷃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淥沼蓮花放。 (王嘉益 /大紀元)

芒種五月節 稼種芒穀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夏天的第三個節氣,每年約在陽曆6月5日到7日之間交節,在黃曆中芒種叫做五月節。「芒種」這個節氣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它反映農事物候和活動。吐穗結實的榖粒上會長出細芒;二期穀、黍、稷等作物此時要播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所以古人將這個節氣命名為「芒種」。

春爭日夏爭時 汗滴禾下土

老農友讓小農友拿起一把稻穗,正好就是一碗白米飯量。(詹亦菱 /大紀元)

古人說:「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反映了芒種這個時節農事非常繁忙。芒種是仲夏的開端,也是「三夏」大忙季節--夏收、夏種、夏管的開端。即指從小滿時節期待成熟的小麥大麥此時要夏收了;晚穀、黍、稷等作物此時要播種,曆書說:「斗指己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榖,過此即失敗」;還有春播作物此時也要夏管。農家在炎夏時節大忙,唐代詩人李紳有《憫農》詩,體會此中農夫的辛苦,珍惜食物得來不易:

鋤田當日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芒種天氣俗諺

歲時進入芒種,道地的夏天也就真的來了!端午節日期在芒種前後,中國民間有俗諺說,過了端午節才把冬衣收,表示了這節氣的特色。還有一說「芒種火燒天」,反映芒種時節氣候的炎熱。家中要曬書、曬棉被、曬家俱等等,紛紛出籠。

長江中下游地區迎來梅雨期。長江中下游流傳著許多與梅雨有關的民間諺語,也有用冬季、春天的天氣特點來預報梅雨的諺語,例如:

「臘月裡多雪,水黃梅」:就是指臘月雪多,梅雨就相對的多。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則梅雨也偏少。

「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在長江下游地區,如果桃花開放期間雨水多,俗稱「發盡桃花水」,則芒種節氣梅雨將偏少,或梅雨遲到。在種植小麥的地方,俗諺說「桃花落在泥漿裡,打麥打在蓬塵裡;桃花落在蓬塵裡,打麥打在泥漿裡」,也是這個意思。

「春水舖,夏水枯」。「舖」是指雨水較常年偏多,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就少了,易出現乾旱。它和「發盡桃花水,必是旱黃梅」一樣,都是用春季的雨水來預測梅雨的。

「行得春風,必有夏雨」:春風,是指偏東方向的風(東南風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諺語意思是說,春季偏東風較多的年份,則夏季梅雨一般也較多。

「小滿不滿,黃梅不管」:即如果小滿節氣雨水偏少,則意味著芒種節氣雨水也將偏少,或黃梅來遲。以上這些民間諺語,經氣象資料驗認,準確率達70%以上。

芒種的水果

雖然天氣濕熱、雨水多令人身體不爽快,此時夏季水果盛產、甜美芳香多汁能讓人大快朵頤則是年中一美事!產在亞熱帶、熱帶的西瓜、鳳梨、荔枝、芒果……等等色彩鮮艷、甜美芳香,各具強烈的特色,怎地令人思戀。

正牌台農3號「玫瑰紅」荔枝,具有玫瑰香氣。 (蘇泰安/大紀元)

荔枝在歷史上很有名,甚至跨越時空惹人愛慕,楊貴妃愛荔枝留下史話。楊貴妃愛吃荔枝,傳說唐玄宗特置騎傳送,走數千里,據說荔枝從產地嶺南送到長安時表面尚有露水,此品種得了「妃子笑」的美稱。

唐人鄭谷的《茘枝》詩作了一番描摹:

平昔誰相愛,驪山遇貴妃。枉教生處遠,愁見摘來稀。
晚奪紅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戀,爲爾即忘歸。

芒種祭花神

到了芒種節氣,百花過了授粉期,夏天裡蜜蜂再也採不到花蜜了。中國古代在芒種日當天,民間有祭祀花神、餞送花神的習俗,並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意。清代著作《紅樓夢》中也有描述此番習俗景況,閨女們更是重視芒種這一天,她們用花瓣柳枝、綾錦紗羅繫滿園中每一棵樹頭、每一枝花上,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

……這日未時交芒種節。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謝,花神退位,須要餞行。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頭,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塚飛燕泣殘紅》)

芒種到,夏爭時,忙「三夏」,稼芒穀;感念一米一飯來之不易。芒種到,花神歸,珍惜花顏珍惜短暫的生命,在當下。@*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我們聰明的先民,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曆法,在曆法中分成了二十四個節氣,在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道理就在於此。
  • 那麼談到二十四節氣,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祖先們如何創造、發明曆法。據研究,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更早的時候,沒有四季之分,只有春秋。遠在春秋時代,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0日正式決議,將中國傳統代表一整年時令運行的「二十四節氣」,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立春到,春回大地!古人對立春有多重視?什麼是立春真精神?禮記,效法天之理則,天子春祭賞百官施惠百姓、法日月星辰的天綱為王朝綱記;慈悲生命、存幼孤無伐木,永續善用。東漢立春立土牛勸春耕,延續到清朝廷立春牛迎春打春擊春牛。看各朝代的立春禮儀,咬春文化,生機飲食保健,春盤、春餅、春筵,詩人踩春的生活美學…
  • 古人非常重視「春分」,展現誕生、新生和愛護生命的精神。春分和蛋都象徵誕生、新生,東西方在春分時節都有和蛋相關連的習俗,意義非凡。春分時節天地人和合,中國文化中的春分行事法天地精神,祭祀請子、行仁政安養生命、校正度量衡。春分節氣天氣俗諺久傳…。唐代元稹節氣詩:「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樑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
  • 浸稻種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春社日),稱為「社種」;最晚是在清明之後。 播種時,先用稻、麥稈包住種子在水裡浸幾天。待生芽後撒播在田裡.長到一寸左右高時叫作「秧」。
  • 穀雨,暮春三月中氣。穀雨帶給大地豐沛的雨水,是一年中農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一書有這樣的說法,穀雨是「雨生百穀」……牡丹號「花王」,兼有色、香、韻、葉之美,還有個別稱「穀雨花」,告訴人們清明節過後、穀雨節氣來臨,也是牡丹開花的預告。
  • 昂日星官,琵琶蠍子,行者當年。更憶倉頡,驚哭夜鬼,人復通天。
  •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带暑來」五月五,立夏了!在這樣的立夏時節要作什麼事呢?以下從中國的民俗、和四時養生概念提供一些參考。吃「立夏飯」、吃夏(蝦)麵、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都是帶有天人和合的民俗,還有「立夏補老爸」不只是迎夏天節氣,還有展現了人際人倫的好美德。夏天養生美顏要注意的事和顏色有關……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