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經濟困局的社會原因解析

──資本寡頭權貴化,中產階層貧困化,底層社會叢林化

人氣 83

【大紀元2016年07月18日訊】最近十幾年來,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資產價格大幅暴漲,經濟危機、失業嚴重,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普遍現象。在本文中,作者想分析一下這些經濟現象背後的社會原因。

據作者觀察,造成當今經濟困局的社會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資本寡頭的權貴化,中產階層的貧困化,底層社會的叢林化。在下文中,我們來逐條解析。

1. 資本寡頭的權貴化:這是造成一切經濟困局的根源。

資本和權力,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也是很多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想得到這兩樣東西。但是,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擁有權力的人們,享受著醫療、住房、養老等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工作穩定,衣食無憂。他們坐在高位,享受著全社會的奉承和討好。然而,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滿足。內心的貪慾會促使他們狂熱地追求資本,以成為億萬富豪。同樣,擁有資本的人們,也想進一步攫取權力、過一把八面威風的官癮。同時,他們可以通過攫取到的權力進一步協助自己獲取更多的資本。

這最終導致了權力和資本的合二為一。權力擁有者們將會不擇手段,利用手中的權力,使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躋身資本寡頭階層。資本將控制政策的制定,財富的分配,輿論的導向,一切都將朝著有利於資本寡頭們更多、更快地攫取資本的方向發展。反過來,急劇增長的資本將進一步協助資本寡頭們更好地獲取權力,控制政策制定、財富分配、輿論導向等社會資源。一旦資本和權力的一體化進程啟動之後,社會將步入一個既定的軌道,並加速前進,幾乎不可能有回頭之路或其他選擇。

資本寡頭的權貴化,直接導致的經濟後果是:1.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2.
金融市場畸形繁榮。3.
不動產市場金融化,不動產價格暴漲。4.
政策向有利於資本寡頭們套利的方向傾斜。

2.中產階層的貧困化:這是資本寡頭的權貴化所造成的直接後果。

作者所謂的中產階層,主要是指受過大學及以上教育的知識群體、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有一技之長的技能人士。中產階層的競爭力強,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也強,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在一個資本寡頭尚未權貴化的社會中,中產階層大多擁有著一份較為豐厚的薪資和屬於自己的不動產。

當資本寡頭的權貴化進程來臨之後,中產階層的大部分財富將會被轉移到權貴化了的資本寡頭們手中,中產階層將迎來貧困化。由於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不動產價格的暴漲,資本將會離開知識和技能密集型的產業,轉向以投機為主的金融市場和不動產市場。依賴知識與技能賺錢的中產階層的薪資,將會不斷被壓低。同時,由於資本寡頭們的投機式資本運作,大部分中產階層將不再擁有屬於自己的不動產。這些中產階層的經濟狀況將會不斷下移,進入經濟意義上的社會底層範圍。同時,中產階層作為一個龐大的擁有中等以上消費能力的群體,將會消失。這將進一步加劇知識與技能密集型產業的萎縮,並間接促進金融、不動產等投機市場的空前繁榮。

3.底層社會的叢林化:這是資本寡頭的權貴化和中產階層的貧困化合力作用的結果。

作者所謂的底層社會,主要是指由廉價勞動力構成的低收入群體。底層社會的民眾一般不具有自己的資產,他們的收入不能或僅能滿足生存所必需的消費。

由於權貴化了的資本寡頭們攫取財富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導致底層民眾的財富迅速縮水。同時,由於經濟結構的投機化、虛擬化、泡沫化,底層化了的中產階層創造財富的空間不斷萎縮,導致社會財富總量不斷減少。這更加使得底層民眾的財富進一步縮水。另外,中產階層的底層化,使得底層社會的人口急劇增加,底層社會最終將容納絕大部分的社會人口。這些原因都造成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況不斷惡化,生存威脅日益增加。最終的結果是,底層社會將會成為一個為了爭奪生存所必需的資源而充滿殘酷競爭的社會。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暴力崇拜,將會成為底層社會所奉行的法則。

底層社會的叢林化,反過頭來,將進一步加劇資本寡頭的權貴化。叢林化了的底層社會,將會引起權力擁有者們和資本寡頭們的不安甚至恐慌,從而促進權力和資本進一步緊密融合。權力和資本將更加瘋狂的合謀,吸取財富,並進行更加嚴密的社會管控。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利益將會被毫不手軟地掠奪,訴求將會被毫不留情地消聲。民主將成為天方夜譚。這將進一步加劇中產階層的貧困化和底層社會的叢林化。

以上三點,互為因果,構成了一個死循環。資本寡頭的權貴化進程一旦開啟,社會就要沿著既定的軌道走下去了。底層人口將越來越龐大,底層社會佔有的財富將越來越稀薄,惡性競爭將越來越殘酷,社會叢林化將越演越烈。當這一切發展到極致的時候,最終將導致遊戲終結,一切重新洗牌,重新開始。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外媒分析:中俄高調密切軍事合作的背後
謝田:評點國務院參事的錦囊妙計
郎咸平:是甚麼造成了中國今天的經濟困局?
郎咸平:用股市「穩增長」經濟只會更不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