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漢東台灣宜蘭報導)昔日的木材集散地,轉化為今日的林業文化園區,讓文化資產成為全民共賞的普世價值,小鎮令人眷戀,就因為歷史的厚度與庶民生活文化的積累,使之成為感動人心的故事。「林場樹下聽故事」細說林場與羅東人的生活經驗,述說林場與羅東小鎮的魂牽夢繫,這故事將在林場飄散飛揚。
羅東林區管理處特別邀請宜蘭人文歷史故事的說書人莊文生,於今年盛夏(7/16~8/28)每周六下午2~4及每周日上午10~12在林場的大樹下為我們細說「羅東.羅東.老董城」、「追尋林鐵五分仔車的足跡,」、「羅東後街人生」、「林場與羅東的魂牽夢繫」等一系列動人故事,7/17(日)上午及8/13(六)下午場次將搭配第三屆金音獎得主笙演奏家楊智博,結合在地青年藝術家組成的「笙根蘭陽」樂團進行音樂及說書演出。
羅東地名來自於原住民呼猴子曰老懂,之後訛傳為羅東,羅東現今為宜蘭縣商業最活絡的城鎮,溪南最佳的生活圈,這一切都與太平山林場的開發有關,可以這麼說:沒有太平山林場的開發,就沒有今天的羅東,沒有陳純精,也成就不了今天繁榮的羅東。
從日本時期開發太平山林場,並鋪設了土場至竹林的運材五分仔車,大量的木材加工廠在羅東小鎮鋪陳開來,就注定了羅東人身上流著檜木的血液,檜木的芬多精,成了羅東這小鎮的老靈魂。羅東所有的食用住行育樂,都離不開木材的印記,穿街走巷,處處是檜木的紋理。戰後至70年代,羅東延續木材的香火,依然鼎盛,後續因台灣林業政策的轉變,保林育林成為台灣環境指標,這些曾經風華的林場人事景物,成了羅東最豐富、最令人陶醉的文化資產,也為羅東累積了篇篇動人歷史故事。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