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台灣債市風險恐因使用替代評等而模糊不清

【大紀元2016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中華信用評等公司6日發布的一篇標題為「使用替代評等是否會導致台灣投資人面臨的信用風險失真?」評論文章中指出,台灣公司債及金融債券發行規範的 鬆綁,可能並未達到主管機關當初的預期。發行體及投資人的確愈來愈常使用發行體評等來替代以往須取得強制信評的債務信用評等,而此舉也突顯出了潛在信用風險是否有如實得到反映的嚴肅問題。

中華信評總經理李美鈴表示,「信用評等已經在提供可比較的信用分析方面得到金融市場的廣泛重視。」「然而,務必謹記在心的是,不同類型的信用評等是不能夠相互替代使用的,因為不同類型的信用評等所衡量的風險類型亦是不同的。」

李美鈴說,讓中華信評有些憂心的是,投資人因為使用替代評等情況的增加而低估了信用風險,尤其是在債務發行信用評等有可能會較發行體信用評等低數個級距的無擔保債券和金融債券方面,因為投資人的信用風險將因此而遭到扭曲,一旦違約事件發生時,便將對市場帶來嚴重的威脅。

李美鈴補充說,使用錯誤的評等評估工具,可能會導致投資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對一檔非投資等級的公司債或金融債進行投資」,「因為該投資人投資組合中某些未取得評等的無擔保債,會因此而被視為是主順位債,事實上卻不然。」◇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板信金融債 獲twBB+評等
中華信評:大陸GDP下跌 台灣易受拖累
中華信評:台壽險業外匯風險高
紅色供應鏈衝擊 中華信評:信用結構短期不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