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06日訊】「不只是技術,其實『聆聽』也是很重要的!」——名鋼琴家 藤田梓
生於日本大阪的藤田梓,從4歲開始學習音樂,後隨名鋼琴家雷歐尼.克勞茲教授、井口基成教授等學習鋼琴。1954年,以第一名畢業於日本大阪音樂大學鋼琴科,並榮獲「大學藝術首獎」;同年獲得日本NHK全國音樂比賽大賞,隨即前往歐洲深造。
幼教老師啟蒙天賦
「我4歲進去媽媽開設的幼稚園。小時候個子高,當時的我比6歲的小朋友還要高,手也大。媽媽認識一位在法國學過天才兒童音樂教育的年輕老師,她就買了一架新的平台鋼琴放在幼稚園的大廳裡,讓老師每個禮拜幫 8~9 位10歲左右的小朋友上一次課,而4歲的我,是年紀最小的一個。」
「當時老師喜歡做聽力訓練,老師彈一個音,馬上要大家回答是哪個音。一起上課的小朋友都很怕,只有年紀最小的我,一聽就知道老師彈的是哪個音!」除此之外,老師還會說音樂家的故事,也常常帶小朋友們去聽音樂會。「我覺得自己很Lucky,能有這樣的環境,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太特別了!」藤田梓鼓勵家長可以在小朋友5~6歲時,讓他們有機會自然而然地進到音樂的世界、親近音樂。
寶島行嫁作台灣媳
一路就讀音樂高中、音樂大學的藤田梓,每天下足苦功練習7~8小時,1960年,已在樂壇大放異彩,首度踏上寶島台灣,受邀演出4場獨奏會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在隔年嫁給台灣知名音樂家鄧昌國,並與台灣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
「『星星王子』是我對鄧昌國先生的稱呼,而我們的相遇都保留在《星星王子——一個永恆青春的回憶》這本書中。」儘管鄧昌國會的6種語言中,並未包含日語,但他仍追到日本向藤田梓求婚,共譜這段樂壇永恆的佳話。婚後,藤田梓陸續在當時的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等校任教,培育無數的年輕鋼琴學生。
蕭邦大賽樂壇搖籃
為紀念偉大的音樂家蕭邦,從1927年起,波蘭華沙每5年會舉辦一次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當時世界上有70~80個國家都有蕭邦協會,唯獨台灣沒有。」像是毛利齊奧.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弗拉米‧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瑪塔.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克里斯提安.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等現在備受歡迎的鋼琴演奏家,都是從蕭邦鋼琴大賽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1985年,藤田梓將母親給的一大筆經費,結合國內音樂界、新聞界與企業界人士的支持,成立「財團法人中華蕭邦音樂基金會」。30年間,也陸續舉辦12屆國際與全國性的蕭邦鋼琴大賽,包含:陳冠宇、鍾曉青、林瑋祺、盧易之、范姜毅、胡靜芸、林瑩茜、劉忠欣等都曾獲獎,並在深造後成為國內音樂界的教授。
參賽收穫無可比擬
「學音樂,除要有熱情、要有技術,其實『聆聽』是特別重要的!聽別人彈同一首曲子,你會聽它在哪個地方彈得好,哪個地方彈得不夠理想。沒有聽到別人的好,你是不會知道還有別的彈法。」因此藤田梓希望參賽者即使彈完了,也可以留下來欣賞其他人的表現,找出適合這首曲子的詮釋方式,這都需要自己用心判斷的。
參賽、表演與教學閱歷豐富的藤田梓也提到,「在家裡彈琴,跟在舞台上彈奏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參加比賽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經驗。」很多小朋友往往是在參加比賽後,也許得了名次了,才會驚覺自己可能適合當音樂家、鋼琴家,轉而自動自發地練琴。
今年邁入第13屆的中華少年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不僅是為2020年在華沙舉辦的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預做準備,最重要的是,給有才華的青年參賽者更多自信,讓他們確定要走音樂這條路!」藤田梓竭盡心力提供一個寬廣的舞台,給年輕人展現琴藝、建立信心和交流的機會,引領台灣的音樂新秀嶄露光芒。◇#
第13屆中華少年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
少年組初賽:7月11日(一)至7月12日(二) 10:30~21:00
青少年組初賽:7月13日(三)至7月14日(四) 10:30~21:00
少年組複賽:7月15日(五)至7月16日(六) 13:00 ~20:00
青少年組複賽: 7月17日(日)至7月18日(一) 13:00~20:00
初、複賽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音樂廳(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59號)
少年組決賽:7月23日(六)10:30~20:30
青少年組決賽:7月24日(日) 10:30~20:30
決賽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福舟表演廳 (新北市板橋區大觀路一段 59號)
責任編輯:吳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