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寫作叢談:由《群羊暮歸圖》說起

作者:莊敬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代有一位畫家,教眾多的學生作畫。這天,他要試試學生們的聰明才智,出了一個畫題,叫做《群羊暮歸圖》,要求在一尺見方的紙幅中,把羊畫得越多越好。不少學生都在畫幅中展開了比賽:乙見甲畫的是一百隻羊,自己就畫一百一十隻,丙又畫了一百二十隻。結果,他們都畫出了許多隻羊,畫面臃腫,缺乏含蓄蘊藉的情致。老師都不滿意。

獨有一個學生,他畫了一座山,山前露出一個羊頭,山後露出一個羊尾,再加上一縷暮色中的炊煙。老師對此十分讚賞。

別的同學們不服,說他的羊畫得太少,不切題意。

這個學生解釋道:「拙稿,羊群皆自山後走過。前羊一頭,後羊一尾,中間足有百、千隻羊可容。怎麼不是『群羊』暮歸圖呢?」大家一聽,恍然醒悟,讚不絕口。

這個學生的繪畫,妙就妙在他只畫了「前羊一頭,後羊一尾」,二者相加,僅此一羊,卻代表了百、千隻羊。這種「以一當十」、「以少寓多」的表現手法,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現在,有些短篇小說(其他散文亦如此),也好像一幅不大高明的《群羊暮歸圖》:群羊滿紙,臃腫駁雜,不夠精粹。這類作品,在選材上,往往「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大肆堆砌,盡力羅列,把一些本來不連貫的事件,硬要排列起來,集於一人之身。人物做的事情不少,但卻像皮影兒晃來晃去,看不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脾氣秉賦。

在人物安排上,「群雄竟馳」,卻又穿梭而過,跑龍套的人物過多,有的角色該減的不減,也屬「人浮於事」。

在語言敘述上,平淡冗長,一個意思兩句話便可說清的,偏要寫上一大溜兒。

這樣,短篇小說就不短了,成了「長而空」。

短篇小說怎樣才能寫得精粹些?《群羊暮歸圖》的故事,啟發了我們:

首先,在思想上,要除掉「以多取勝」、「以長為優」的錯誤認識。羊畫得再多,並不一定就是好畫。覓得一個巧妙的藝術構思,做到「以少勝多」,才真是文章妙手。

其次,在表達上,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留有餘地,啟人想像。」重點處,用墨如潑,大書特書,寫深寫透。過場處,惜墨如金,虛晃一槍,一帶而過。好鋼用在刀刃上,絕不「眉毛鬍子一把抓」。如果主次不分,不留餘地,那就像:群羊滿紙,到處是毛,使人有蹩腳之感,卻沒有激發想像之趣。

最後,還要「刪卻蕪雜顯奇葩,勇於割愛存精華。」刪減的結果,往往能「汰沙出金」、「去粗取精」、「精華畢現」。一位詩人說得好:「藝術就是三行刪去兩行。」

這樣,短篇小說(其他散文亦如此)就可以寫得精粹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不過,無論如何,讀書與寫作二者之間的關係,還是密切的。一方面固然有借鑒的作用,而另一方面,還有繼承別人的知識和經驗,讀書明理的作用。
  • 畫鷹豈能似木雞, 靜態寫真亦何奇? 須知丹青可貴處, 不在一毛共片羽!
  • 恰似音韻悠揚的笙簫聲裡,間或傳出戰鼓的隆隆;清雅溫柔的琴瑟音中,時而傳來洪鐘的嗡嗡!——噫!這就是「笙簫夾鼓,琴瑟間鐘」。我們的文學藝術作品,多麼需要有這種相反相成的勝境啊!
  • 歌德很欣賞德國畫家魯斯的動物畫。有一回,他拿出了自己珍藏的魯斯的版畫冊,裡面畫的是各種各樣的羊。這些羊,在不同的情境中,現出不同的姿態:那含情的面孔,那捲曲的羊毛,都畫得維妙維肖,逼真動人。
  • 寫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認真觀察分析,那是絕對不行的。金代大文學家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有一首這樣說:
  • 蛙鳴的特點是多而無益,多而不當;雞唱的特點是少而有益,少而精當。雞唱與蛙鳴比較起來,堪稱以少勝多、以一當十。我們從事文藝創作也應該是這樣。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表現力更強一些,蘊藏量更多一些。
  • 所謂襯托,實質上就是一種間接描寫。如欲寫甲,並不從甲的本身著筆,或者說不單純地從甲的本身著筆,而從乙或丙那一邊繪形繪聲,恣意盡力,使人透過乙或丙,間接地卻又是更深刻地去認識甲。
  • 藝術欣賞中,確實常常有這種情形:你說得「少而精」,讀者卻聯想得「多而深」,你越說得「鉅細無遺」,讀者卻越感到「厭煩無味」。
  • 清代著名藝術家鄭板橋,平生最擅畫竹。他在六十歲以「始余畫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層功力,最為難也。進六十以後,始知減枝、減葉之法。蘇季子曰:『簡煉以為揣摩。』文章繪事,豈有二道? 」
  • 文藝創作確實是一件艱苦的勞動,需要的是認真而嚴謹的態度。不細心地調查研究,「想當然」的率意之筆,往往會產生謬誤,鬧出笑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