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二月初二龍抬頭 中和佳節感知春

作者:于海心
font print 人氣: 1808
【字號】    
   標籤: tags: , ,

中國人的年,從臘八就進門了,直到「二月二」才邁出「年」的門檻。「二月二」一般緊跟在驚蟄之後,從這天開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今年「二月二」是公曆3月10日。

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每年的這一天,天上掌管降雨之神的龍王抬頭,意味著今後雨水開始多起來,有利於耕種。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龍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兒,總是在二月初二這天從海底抬頭出來,望著失去女兒的方向以寄思念。

古人講「天人合一」,很多民間節日,跟天象變化息息相關。中國古人把日月星辰分成二十八星宿。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就是龍角。黃曆二月初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龍角乍露,猶如龍微微抬頭。因此說「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的歷史往前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伏羲氏。伏羲氏「仰則觀像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在每年二月初二這天,都要「皇娘送飯,御駕親耕」,敬告天地,也是昭告天下,農事開始了。到周武王時,朝廷每年二月初二要舉行盛大儀式,文武百官都要下地耕田,祈禱上天的風調雨順。

「龍不抬頭天不雨」。龍一抬頭,春雨漸多,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蟄蟲始作,這樣的良辰春景,把人的心情也滋潤的愉快明亮。

民間會祭祀龍神,還有很多慶祝活動,如舞龍、剃龍頭、戴龍尾、開筆等等。這一天,女子不動針線,恐怕傷了龍目;會烙龍鱗形狀的餅,叫做龍鱗餅;會吃龍鬚麵;大家排隊剃頭,謂之剃龍頭。

中國的神傳節日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正如元宵節是釋道合一的節日一樣,二月二的內涵不止於祭祀龍神。民間傳說二月初二還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也是祭祀黃帝的「中國聖誕」。

「龍抬頭」的前一天二月初一,古稱「中和節」,主要興盛於唐代。唐德宗時,白衣宰相李泌上書請求把正月的最後一天的節日改到二月初一,名為中和節。「中和」指不偏不倚,儒家認為喜怒哀樂的情感未曾發時叫「中」,若情感發出來但不偏頗為「和」。進一步說,「和」是一種境界,與人、與天地萬物相和互生的境界。

李泌在奏疏中請求皇帝賞賜大臣尺子,以獎勵他們處理事務有節度。說民間用青布袋盛著百谷瓜果的種子互相贈送,稱為「獻生子」。民間釀造宜春酒用來祭祀勾芒神,祈禱豐收年景。百官進農書表示以農為本。德宗高興地准奏,下了一道《改二月一日為中和節詔》,從此二月初一成為官方節日。

德宗的詔書上說:「這美好的四季的節日,歷朝歷代有所增設,漢朝崇拜上巳節,晉代重視重陽節。有人說是為了禳災辟邪,雖然是沿襲了舊俗,但是與眾同樂,很合當時的風俗。我覺得春天萌動,到了仲春的時候,草木嫩芽萌達達的冒出來了,天地和同,我也來助興。從現在開始以二月初一為中和節,取代正月最後一天的節日,與上巳節和重陽節一起,作為三個好節日吧。宮廷內外休假一天以示慶賀,此外,還賞賜春服和假日獎金,對宗室和將軍等賞錢十萬,以置辦酒宴。」

中和節建立十年的宴會上,德宗在麟德殿宴請文武百官,第一支曲子演奏的是《秦王破陣樂》,然後演奏《九部樂》,皇上命令為中和節專門制定了《中和樂舞曲》,又寫了《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詩》八韻;分等級賞賜了群臣。各地的中和節宴會上,也是管弦參差,長袖裊娜;陽春白雪、流徵清角。

中和節的慶祝是為了表達對天地的禮敬以祈禱豐收。最重要是節目是百官進獻農書,司農進獻黍粟各一鬥。貞元十九年的科舉考題是《中和節百辟獻農書賦》。德宗大力推行中和節,從皇族、大臣到士林,再到民間,澤被天下,流傳今日。

到了南宋,中和節的遊戲也豐富了起來。宮中辦御宴,進行「挑菜」的遊戲。內苑準備朱綠花斛,一種口小身大的容器,斛中養著生菜、薺花等菜,斛下壓著羅帛,羅帛寫著斛裡的蔬菜的名字,用紅絲繫住。等到宴會開始,音樂響起來,從中殿以下,分別用金篦挑起來猜,有賞無罰。皇后、妃子、皇子等都知道名字,有賞無罰。上等的獎賞有珍珠、玉、金器、北珠、珠翠、領抹等,次一等的有銀、酒器、頭冠、翠花、緞帛、龍涎香、御扇、筆墨、官窯、定器等。罰就是唱歌、跳舞、吟詩、喝涼水、吃生薑之類。皇宮如此,王宮貴邸紛紛效仿。

傳說中和節是太陽的生日,因此,二月初一也有祭太陽神的習俗。清代,二月初一祭祀勾芒神(太陽神)的風俗依然盛行。家家戶戶在院內設香案供奉太陽神,供上太陽糕三五個。日轉西時,將太陽糕等供品撤下,分給小孩吃。除這樣的祭拜之外,各地還建有太陽宮、太陽殿,二月初一前後開放幾天,「修崇醮事」。

由於二月初一和二月二「龍抬頭」只相差一天,過著過著,民間就把中和節與龍抬頭混為一個節日了,把中和節也放在二月初二過了。

在詩歌的發源地,節日的時候不能不提詩歌。我們最應當知道的,當是在中和節的賜宴上,中和節的提倡者李泌做的《奉和聖制中和節曲江宴百僚》:
風俗時有變,中和節惟新。
軒車雙闕下,宴會曲江濱。
金石何鏗鏘,簪纓亦紛綸。
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
慈恩匝寰瀛,歌詠同君臣。
(缺一韻)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公差告退退無休,添載私營拼老秋。
汗馬加鞭催望眼,雲龍祈雨盼抬頭。
書刊夢話當調笑,酒泡詩囊漫解愁。
借韻能呼三昧醒,不虛熬盡一燈油。

《迎富》
魏了翁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這些描繪當時情境、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的詩篇,也給歡樂的節日氣氛添上了溫潤一筆。@#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是與天像有關.................
  • 二月初二在我國民間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天會通過各種祭祀或紀念活動,祈求龍神賜福、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農曆二月初二,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二月二」也有叫春龍節的。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民間說法「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時令至二月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天地交泰,風調雨順則為萬物生長開創生機。在這一天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皇曆二月初二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這天是龍王抬頭的日子,之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時令至二月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天地交泰,風調雨順則為萬物生長開創生機。
  • 二月二,龍抬頭, 俯看中土心憂愁。 土地乾渴禾苗盼, 渴望甘霖澆個透。
  • 傳統意義上的華人新年,自臘月初八就開始,直到來年二月初二龍抬頭才算結束。在民間,二月初二,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古人相信神佛的存在,相信天地萬物都有神明掌管,包括降雨也是如此。人們認為在天上主掌人間下雨的是龍神。龍抬頭了,意味著龍神正準備行動,履行他給人間降雨的職責。今年龍抬頭日剛好是春分。專家表示,「春分日」恰逢「龍抬頭」預示著新的一年會有一個好收成。
  • 自來春雨貴如油, 打囤祈天保穀收。 煩請龍王賜好雨, 春耕時節早遨遊。
  • 古人對冬至這個日子非常重視,不僅因為冬至是節氣,是節日,更因為冬至這一天和「天道」息息相關。天道所示,人間所依,天人合一讓人生順遂,所以冬至這一天的意義就在日常生活中凸顯出來。北宋的易學大師邵雍有兩首《冬至吟》律詩,探涉深奧隱妙的大道之理,讓人玩味沉吟,給人生命啟迪!
  • 冬至在一年中是個大日子,無論是在節氣上,或是在民俗節慶上都是如此。在生活日常裡,古人也教導人怎樣過好冬至,迎祥接福避災殃。可知道哪些事適合冬至去做,哪些事不宜?一起來參考古人的智慧,掌握冬至日六宜三不宜的作為。
  • 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内涵被讚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獨步全球,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內涵與起源、成因背景,請一起來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