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史】中國之命運:華夏五千文明之底蘊與淵源

徐明
font print 人氣: 18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6年03月21日訊】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到了第五個年頭,中國通過國際反法西斯組織,廢除了所有不平等條約,國家取得了獨立自主的權利;然而,國共兩黨摩擦一直不斷,第二次合作破裂,毛澤東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中共的共產主義統治國家的理論初步形成。在這個歷史的轉折口上,中國的命運在哪裡?是繼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還是中共的所謂「新民主主義」?

1943年3月30日,蔣介石發表了十萬餘字的《中國之命運》,此書總結中國的五千年的歷史演變和正統文化底蘊,回顧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論述了不平等條約之廢除是信仰三民主義的結果,並嚴厲批判了共產主義,直指共產主義是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告知民眾甚至是世界「除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革命以外,再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順應國民的希望」「於是三民主義國民革命的勢力,乃順乎天而應乎人」。

同時,《中國之命運》強調宣揚中華民族的「固有的德性」,認為共產主義「這些學說和政論,不僅不切於中國的國計民生,違反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記了他是一個中國人,失去了要為中國而學亦要為中國而用的立場。其結果他們的效用,不過使中國的文化陷溺於支離破碎的風氣。」而被這樣學說帶動的國人,則是 「中國國民對於西洋的文化由拒絕而屈服,對於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轉為篤信,信其所至,自認為某一外國學說的忠實信徒;自卑轉為自艾,極其所至,忍心侮蔑我們中國的固有文化遺產。」這才是痛心疾首的。

雖然《中國之命運》用了大量的文字論述了不平等條約對於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以及它的廢除是信仰三民主義的結果,其中又特別提出了北伐和抗戰,但其深層涵義是落在了文化與精神道德之上,他說「須知此次世界大戰最後的效果,無疑的歸結於文化。所以此次戰爭,亦可說是文化戰爭。歐美三百五十年民族主義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成敗興亡,皆在此一役。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及其道德精神之興廢,亦以此役為試金石。此戰若不失敗於侵略主義者的魔手,則人類文明即將刮垢磨光,而中國文化亦必發揚光大。務望我學術界真能了解今日實為我中國文化繼往開來存亡絕續的最大關頭。」

一、中國五千文明演變造就國人應有的思想品德

《中國之命運》全面總結了中國的五千年的歷史演變和正統文化底蘊。就是「中國的五千年的歷史,即為各宗族共同的命運記錄。此共同之記錄,構成了各宗族融合為中華民族,更由中華民族,為共禦外侮以保障共生有而造成中國國家悠久歷史。這一部悠久歷史,基於中華民族固有的德性,復發揚中華民族崇高的文化。我們知道的中國國民道德的教條,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中國立國的綱維,為禮義廉恥。」

文章開篇的第一章即為《中華民族的成長與發展》,全面講述了中國歷史的演變和其核心道德文化底蘊塑造出的中國人的固有的德性、精神與品質。文章中說:「已經有五千年之久了。世界上五千年的古國,到現在多成了歷史的陳蹟,惟有我們中國,不獨巍然獨存,」 「就民族成長的歷史來說:我們中華民族是多數宗族融和而成的。融和於中華民族的宗族,歷代都有增加,但融和的動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和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古代中國的民族就是這樣構成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中國全體的國民,都有他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崇高的倫理觀念與博大的仁愛精神,決不是徒托空言的。」

從歷史文化上講,中華民族與其它民族的相處之道,即「於其侵犯則御以武力,於其歸順則施以文治。」「由於生活的互賴與文化的交流,各地的多數宗族,到此早已融和為一個中華大民族了」。

回首中國歷史,無不證明其融合其它族裔順乎天而應乎人的精髓:「三國時代,中原雖陷於割據分爭,然而三國政府仍各為民族的生存,繼兩漢的余緒,或整頓邊陲,或開發荒僻。西晉遭五胡之亂, 漢族南渡,黃河流域為匈奴鮮卑諸族所割據。然而此諸宗族,皆漸趨於漢化。隋唐大統一的局面,實為魏晉南北朝四百年間民族融和的總收穫。這個時期,民族之內,宗支之繁多,文化之豐盛,舉蔥嶺以東,黃海以西,沙漠以南,南海以北, 所有全領域的宗教、哲理、文學、藝術、天文、術數、法律、制度、風俗、民情,亦已網羅綜合而冶於一爐。」

「宋代的國防,不足以保障民族生存的領域。契丹(遼)與女真(金)都是中國北部與東北方面生活未能完全同化的宗族。他們乘宋代民風委靡,政治紛亂,軍事衰頹之際,併吞四鄰各宗族而成為強悍的勢力。他們雖先後入據中原,然他們仍先後浸潤於中原的文化之中。蒙古的興起與契丹女真,事同一例。成吉斯汗馬蹄踐踏的版圖,超越了中華民族生存所要求的領域以外,然而自忽必烈稱帝以後,中國固有領域以外的部分即與中國的國家組織分離,因而忽必烈以下的宗支,獨同化於中華民族之內。滿族入據中原,其宗族的同化,與金代相同。故辛亥革命以後,滿族與漢族,實已融為一體,更沒有歧異的痕跡。」

在聯繫各個族裔的同化過程中,也是「由於我們中國固有的德性,足以維繫各宗族內向的感情,足以感化各宗族固有的特性。」比如「四鄰的『朝貢』,中國常答以優厚的賜與,從沒有經濟侵略的企圖。四鄰的戰爭,中國常保持『繼絕世,舉廢國』的大義,從沒有乘人之危以併吞其領土的政策。所以四鄰各宗族,其入據中原部分,則感受同化。其和平相處的部分,則由朝貢而藩屬,由藩屬而自治,各以其生活的需要與文化的程度為準衡。」

從時間上講,「並且每一藩屬內附與同化的過程,常各有長期的歷史。」比如「秦國稱霸西戎,繼之以漢代之通西域,唐代之定天山,而成之以元清兩代的開拓。」「這兩個區域,歸化中國的期間,皆綿互至二千餘年之久。」

從地域上講,「至於東北,則比其它邊區之內向更早,肅慎的內附,始於周代。」「西藏則自吐藩改宗佛教,內向隋唐以來,元代則隸於宣政院,清代則隸於理藩院,其向化亦超過一千三百年以上。」「臺灣、澎湖列島本是漢人開發的區域,屹峙東南,久為我們中國的屏藩,迄至明末,乃為荷蘭人所侵據,而終為我鄭成功所收復。」「 中國對於中南半島各宗族關係更深。存亡繼絕的義師,濟弱扶傾的戰役,真可謂『史不絕書』。」

「由於上述,可知中華民族意識的堅強,民族力量的彈韌,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華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族。」

「總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即為各宗族共同的命運的記錄。此共同之記錄,構成了各宗族融合為中華民族,更由中華民族,為共禦外侮以保障其生存而造成中國國家悠久的歷史。」

「這一部悠久的歷史,基於中華民族固有的德性,復發揚中華民族崇高的文化。我們知道:中國國民道德的教條,是忠孝仁愛信義和 平,而中國立國的綱維,為禮義廉恥。」

從社會組織結構上講,「中國固有的社會組織,在血統方面,由身而家而族;在地域方面,由家族而保甲而鄉社。兩方面的系統都很分明,兩方面的訓練和教育,亦最為古來的賢哲所致力。其自治的精神,可以舉修齊的實效,而不待法令的干涉。其互助的道德。可以謀公眾的福利,而不待政府的督促。」

「至於社會風氣,五千年來尤為我國先聖先賢所終身倡導和致力不倦的大業。他們知道社會風氣的轉移,足以影響國家的治亂與民族的存亡。所以他們盡心於『樹人』,致力於『種因』,以煦育忠厚篤實的人才,涵養溫和質樸的習尚。」「所以歷史上雖治亂相乘,興亡遞見;然而社會風氣仍能精誠篤實,勤勞儉樸,崇禮尚義,明廉知恥。我們中華民族所以能久存於世界,此實為其基本原因。」

從中國固有的學術和宗教方面上講,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固有的德性對世界的影響。「從歷史的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民族德性,是自尊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的。所謂『高而不亢,謙而不卑』,正是我們民族德性的正確說明。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外來的宗教和學術,即根據這種德性來定其趨向和態度。」

「就宗教來說:中國固有的人生哲學,經孔子的創導,孟子的闡揚,漢儒的訓釋,自成為崇高的體系,比之於世界上任何派別的哲學實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中華民族仍虛心接受外來的宗教,且能夠擷取外來宗教精深的哲理,使其與中國固有的人生哲學互相發酵。」

這樣的民族,他的學術智慧一定是輝煌而「貢獻與世界學術之林」的。「若以中國固有的學術而論,中華民族的智能,在歷史上著有偉大的奇蹟。如河淮江漢的疏導,遠源於大禹。長城宏偉的建築,成就於秦朝。運河的開浚,完成於隋代。其它如指南針、火藥、武器、印刷文物,尤其是律數音樂醫藥以及各種機巧的工藝發明,只要翻閱我歷代的史實,就可以看出我們中國學術的興盛和悠久,當非現代西洋任何強國的歷史所能比擬。雖然如此,但是中華民族對於外來的文化和學術,仍能儘量的吸收和接受以求進益。惟其能夠如此融會各種的文化,所以他的文化愈能博大。惟其能夠如此吸收各種的學術,所以他的學術乃能日新。然而中國文化與學術自有其固有的系統。中國能夠吸收各種的文化和學術而融會貫通,就是以這個固有的系統為中心的。中國能夠以這個固有的系統為中心,融會貫通各種的文化。」

「中國的應用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在介紹傳習比較觀摩之中,都有進步。有些部門,且有偉大的發明,以貢獻於世界學術之林。科學的權威,且能屹立於中國的學術思想界中。」

在《中國之命運》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五千文明在各個方面造就的中國人的高尚品德,指出這是當今民眾需要學習和培養的氣節,才能光復固有的河山,復興「悠久博大的文化」。「由於上述,可知中華民族意識的堅強,民族力量的彈韌,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華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族。惟其不受侵侮,故遇有異族入據中原,中華民族必共同起而驅除之,以光復我固有的河山。」

「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每一個國民,必須在日常生活之中,檢點他的思思行為;去私尚公,盡己為人; 事事以國家為前提,處處以民族為本位;質樸無華,誠實不欺;纔可以盡人生的意義,為社會國家謀幸福。更要知道:歷史上聖哲英雄,沒有一個不是有功於社會國家,然後受國人的崇敬的。他們的思想行為,就是社會上是非善惡的標準。所以我們要傚法聖哲,要崇拜英雄,更要『尚友古人』,以培養自己的德性,砥礪自己的氣節。」

二、認清帝國主義和共產主義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

為甚麼要「尚友古人」呢?在經歷了近百年的不平等條約的壓迫後,特別是「五四」運動後的「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流行國內」,使得「國民道德日就於衰敗,且更影響於國民的體格,使其日就於萎弱。」讓人不無「言念前途,能不戰慄,能不慚愧!」

那麼,當時的國人現狀是怎麼樣的呢?可以說到了「不平等條約的影響中毒之深,一至於此,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近百年來,中國在不平等條約壓迫之下,國民的日常生活,陷溺於頹風惡習之中。於是各人以其私利定是非,以其私慾定善惡。合於私利者為是,合於私慾者為善。於是刁玩者得勢於鄉里,狡獪者橫行於都市,以公共的安全與他人的幸福,供自己欲利的犧牲。學說政論,更從而加以文飾,或進而予以利用。文飾者以利慾為個人的自覺而頌揚之,利用者藉利慾為社會的鬥爭而煽動之。傚法聖哲,崇拜英雄,尚友古人的風氣,不獨趨於消,亦且受人鄙棄。更相率以歌頌外國的人物,敝屣祖國的歷史。共信淪亡,自信亦失其重心。民族因此成為一盤散沙。國家由是陷於分崩離析。殊不知民族國家瀕於危亡,則個人的生存即無所寄托。古人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言念前途,能不戰慄,能不慚愧!」

「租界不獨為毒化的策源,亦且為娼賭盜匪的淵藪。」「中國五千年來,重勤勞,尚儉樸,布衣蔬食,女織男耕的風氣,在煙賭娼妓盜匪的租界流風之下,乃洗掃淨盡。」「我們中國古來的倫理哲學,對於人類社會相系相維之道,有詳密精深的研究。社會的組織雖有不斷的演進,而父子、夫婦、兄弟、 朋友之道,上下尊卑,男女長幼之序,乃至鄰里相恤,疾病相助,實為社會生活不變的常理。百年來,租界流風之所至,一般人士對於這些常理,不但忽略,亦且鄙棄。於是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尊卑長幼之間,鄰里鄉黨之際,不復有相親相愛之心,更失其互助合群之誼。遇事惟物質的利益是圖,隨處無道德的標準自律。」「國民道德日就於衰敗,且更影響於國民的體格,使其日就於萎弱。」

「五四」運動以後,共產主義學說的流行,更是使「中國的文化陷於支離破碎的風氣」之中,是文化侵略和民族精神最大的危機,是反傳統、反民族性情的。 「他們對於中國文化,都是只求其變而不知其常的。他們對於西洋文化,都是只彷其形跡,而不求其精義以裨益中國的國計民生的。致使一般文人學子,喪失了自尊與自信。其流風之所在,一般人以為西洋的一切都是的,而中國的一切都不是的。」

「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在客觀上是與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應的;而在主觀上更並無甚麼根,不過是人云亦云。」「所以他們領導的各種學說和運動,只能暫而不能久,而且沒有不是自誤誤人,潦倒一生的。」「這些學說和政論,不僅不切於中國的國計民生,違反了中國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記了他是一個中國人,失去了要為中國而學亦要為中國而用的立場。其結果他們的效用,不過使中國的文化陷溺於支離破碎的風氣。」

「在這種風氣之下,帝國主義者文化侵略纔易於實施」,國民「幾乎忘其所本,亦不知其所學何為和所為何事。甚至對社會作宣傳如此,對國民施教育亦如此,而使國民把帝國主義者不平等條約對我國的侵略和壓迫,視若固然,漠然無動於。這真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機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隱患。」

同時,《中國之命運》犀利地點出了共產主義對社會宣揚「憎恨與鬥爭之說」的實質。「而在理論上,則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思潮,平分了當時經濟學界。共產主義者,致力於其所謂『土地革命』與『農民革命』,軍行所至,赤地千里,以破壞我國和平的農村。他們對於民族的工業,毫無愛護的心理,惟以憎恨與鬥爭之說,灌輸於社會和青年之中,以阻礙生產的進步。於是資本逃入租界,以助成帝國主義的侵略,使其影響更大而更深。」

三、恢復文化傳統之三民主義 中國命運之希望

可以看的出,蔣中正先生正是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危機,是中國決策命運的時候了。「近百年來,中國國勢陵夷,民氣消沉,開五千年從來未有的變局。」那麼,「在我們中國,當民族盛衰絕續之交,必有少數的政治家和學者興起,來擔當這旋乾轉坤,改造風氣的責任。」

他歷數了五千歷史長河中,關鍵歷史時期中有德之士扭轉乾坤的具體事例,比如「諸葛武侯輔佐兩朝,十二年間,在軍事上以攻為守,在政治上以猛濟寬,以討賊雪恥,激勵國民的志氣,以循名責實,糾正浮華浪漫的風俗,故能以巴蜀一隅, 抗曹魏中原全盛之局。」

在思想意識上,點出「中國歷史上思想家學者轉移風氣的功效,其有關於我固有文化之興廢與民族精神之盛衰者更大。」 這些思想家學者「明『知言』『養氣』之學,闡發惻、羞惡、辭讓、 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以嚴人獸之別,辟楊墨,正人心,由此遂奠定中國三千來一脈相傳的正統思想之基礎。」「這些政治家思想家,對於我們中國民族精神的存養和固有德性的鍛練,都有其千秋不朽之功業。」

蔣先生認為,「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這個責任也就是保留和復興中華五千文明,那麼目前「於是民族復興之機,國家再生之望,擺在我們全國國民的面前。」「 撫今思昔,策往勵來,特陳述我國家民族百年的經歷,指出我國家民族今後的方向」就只有「除中國國民黨的國民革命以外,再沒有第二條道路,可以順應國民的希望,代表國民的要求,集中國民的信心了!」

然後,蔣先生分別從國內政治、主權、社會建設、經濟建設等各個角度闡明如何「撫今思昔」治理國家,這裡就吻合了他開篇提到的五千文明的底蘊和精髓。他說:「救國的道德,不必外求。五千年來我中國國民所以能夠保持民族的生命,維護國家的生存,並能夠屢從危亡喪亂之中,拯救民族國家,致之於復興的境域,就是我們國民所蘊積而益厚的,所鍛練而益精的救國道德的功能。故培養國民救國道德,即恢復我國固有的倫理而使之擴充光大。而其最重要的條目,則發揚我國民重禮尚義,明廉知恥的德性。這種德性,即四維八德之所由表現。而四維八德又以『忠孝』為根本。為國家盡全忠,為民族盡大孝,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實為我們中國教忠教孝的極則。」

「所以不誠則天下無能成之事,至誠則天下無不成之事。我常說:誠是從甚麼地方發生出來的呢?簡單說:『能公必能誠』。」「所以我們大家應該把『天下為公』的三民主義和民生哲學,來確定我們的思想,認清革命的方向。就我們的本性,來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決心力行,一往直前,充其行之極致,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亦是甘之如飴,無所畏懼。」

這裡,他引用孫中山先生於的《建國方略》中的《心理建設》,「故今後國民的心理建設,應以獨立自主的思想運動為基礎。而其最重要的條目,則為發揚民族 固有的精神,講求科學真實的智識。以言民族固有的精神,則中國智仁勇之三達德,及其所以行此達德之『誠』字,實為我民族德性的結晶。而國父的思想更遠承百代悠久的源流,會通世界進步的學說,以為中國建國最高原理。其中尤以國父所著的心理建設——『孫文學說』,對症下藥,這是心理建設最寶貴的指針,故獨立自主的思想運動必以此為準則。」

不難看出,國民黨的國民革命是完全符合中國五千文明特有的思想和精神,重禮尚義、明廉知恥的德性,「必須這樣,而後我們民族固有的德性與智能,和國家本來的地位,乃可以真正的恢復,而立國的基礎,乃能臻於鞏固強大。」

四、示宇宙法則 精神不滅 五千立國之本

在《中國之命運》的第六章裡,蔣先生再次大量引用並分析孫中山《心理建設》裡「知難行易」之說,用以打破國民思想禁錮,昭示更高的宇宙天機。

「『知之匪艱,行之惟艱』的古說,並不是中國傳統的心理。在社會上,人人都依照自然的法則而行,然而知道自然法則的人很少。 所以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者固然依自然法則而行,不知者仍然依自然法則而行。足見得天地萬物,遵循的法則,是易行而難知的。」「故惟有國父知難行易之說,纔是指導人生的真理。」

這裡可謂道盡天機,他直接點明宇宙萬事萬物遵循的法則和真理。同時還揭示了宇宙精神不滅、剝極而復的法則,他說:「凡是一個民族,只要其人心不死,精神不滅的話,那『剝極而復』『周而復始』的宇宙法則,是可以相信他永遠不會變更的。不過這個『命定』的事實,仍要看我們全國國民,尤其是全國革命分子的努力與覺悟的程度如何了。換句話 說:『事在人為。』一切事業,決非株守坐待者所可期成;一切機運,亦非怯弱自棄者所能幸致;必須我們為之自動的創造。」「所以我的人生觀,就是我常說『生命的意義,是創造其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我人類全體的生活。』這句話就是說:宇宙間一切新的生命,皆要由人來創造,亦要由人來決定。而國家的命運更要由我全國國民之本身來創造來決 定,自無疑義。」

在揭示了中華文明的底蘊和國民政府順應宇宙法則規律的具體治國方略後,蔣先生在《中國之命運》裡再次提醒國民,中國的立國之本:「祖述五千年立國的精神,恢復我們固有的德性,立定志氣,抱定決心,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篤行國父『知難行易』的革命哲學,各就其職業地位,各依其聰明才力,來改造社會習尚,刷新政治風氣,養成法治觀念,共同一致,指向建國的目標——就是心理、倫 理、社會、政治、經濟五項的建設,努力實行文化經濟與國防合一的整個建設計劃,期與同盟各國,來分擔其改造世界,保障和平,解放人類的責任。」#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今天以最高從政黨員身分,偕同黨務主管向總理孫中山銅像獻花致敬。請假參選黨主席的代理主席黃敏惠、黨主席候選人洪秀柱、李新也出席。
  • 國父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3月6日上午,中華會館聯同僑學各界在南華埠中山公園舉行簡單隆重的獻花典禮。南北華埠傳統僑社與西郊僑團30個社區僑團向國父銅像獻花表追思。中華民國駐芝加哥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何震寰,僑教中心主任王偉讚等參加了獻花典禮。  
  • 今年是中華民國創建人孫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150歲誕辰。3月12日,時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1週年紀念,聖地亞哥僑學界舉辦紀念活動,知名華裔政治學者、作家、翻譯家戴鴻超教授做題為《孫中山先生是先知先覺者的歷史驗證》的演講。
  • 3月12日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91週年紀念日,中華公所、國民黨美東支部、華僑學校12日在中華大樓中山紀念堂聯合舉辦紀念活動。當天,來自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龐建國教授,就「從海峽兩岸發展經驗看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向來賓們作了一場專題演講。
  • 當年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時,曾經四次落腳奧尼塔公理教堂(Oneonta Congregational Church)並手植「推翻滿清」、「中國共和」的兩棵樹,如今已成參天大樹巍然聳立。為緬懷國父創建民國的功績與偉大情操,3月12日南加州中國大專院校聯合校友會在該處舉辦國父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
  • 3月12日,安省中華總會館及華僑協會舉辦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冥誕,以緬懷他為中華民族及世界民主所做出的貢獻。
  • 2016年, 也就是中華民國105年,國父孫中山先生150 歲了,中華民國僑委會籌畫了一系列的活動來紀念國父,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心也共襄盛舉,陸續將會有幾個紀念活動的推出,3月12日是國父逝世紀念日,也藉著這場「細說國父遺囑」的專題講座,展開紀念國父系列活動的第一砲。
  • 民進黨推動轉型正義,不當黨產追討是焦點之一,立法院日前也審議「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
  • 一代奇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戴笠殉職70周年紀念大會3月17日在臺北舉行,戴笠將軍在大陸的孫女戴眉曼與孫子戴以宏受邀出席。戴眉曼說,由於年紀太小,加上戴笠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家,因此對他的印象很淺,但她認為戴笠「是為國家、為領導、為人民的英雄」。
  • 為紀念國父誕辰150週年,芝加哥中華會館3月11日主辦專題演講,由僑委會邀請三民主義專家、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進行題為「從海峽兩岸發展經驗看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的演講。龐建國表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跨越時空,至今仍對社會發展有指導意義,臺灣的經濟發展和順利的民主轉型都是中山先生思想的成功印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