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城市規劃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諧和關係得到充分的體現。作為帝王之都,城市的核心是帝王,所有的建築形式都體現著一個象徵。城市建築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築形式、建築布局、建築色彩,都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得到充分體現。
北京民居四合院展諧和理念
民居是北京古建築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房屋和牆圍成正方形或長方形之院落,即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形成四合院,或無倒座形成三合院,並由多個院落前後或左右擴展,以門、迴廊相連接,構成較大的建築群體。這種布局形式,適合於中國古代的宗法禮教制度需要,同時又與陰陽五行、風水學說相結合,使家庭成員在長幼、尊卑、主僕、男女之間,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體現出來。
北京正規四合院,大門闢於宅院東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有的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在規整的四合院中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
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作用是分隔裡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臥室「內宅」。體現著在居住環境中的「內外有別」。垂花門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稱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繪為花瓣的形式,故被稱為垂花門。俗話說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的二門就是指垂花門。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北京四合院內講究種樹種花,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清末民初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典型的寫照。 四合院中住正房的一定是一家之主,東廂房又因為左為貴,由長子居住。而倒坐房一般是傭人來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得以完整的體現。
平鋪規整的院落組合不僅具備了較為舒適的居住環境,還創造了接近自然,利於人際交往(本家、本族)的諧和狀態,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院落方整的空間,也符合中國人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
此外,北京城裡的四合院基本是正方形的或呈南北長方形的,而我們所看到的爨底下村(註1)的四合院其規制大體與城裡的四合院相仿,而限于山地的條件則是因地制宜,甚至也有東西長方形的院落。這也可以視為人與自然的諧和關係所決定的。
我們通常看到的四合院的門開在東南方向,幾乎所有的宮殿的大門是開在正南方向。宮殿向南開門,多是傳統中「面南而王」作為解釋,而民居朝東南,也賦予了「紫氣東來」。用五行八卦來解釋,東南為「巽」位,按照卦相的解釋,象徵風,有「順」、「入」的意思。用五行來解釋,此為「青龍」位,為吉位。建築與自然的協調在古代就已經上升到了理論和哲學的高度。
註:爨底下村(川底下村)是最古老的明清村落,隱置於京西深山峽谷之中,有「古村文化明珠」之稱。爨底下村位於距北京90km處的京西古道上,具有幾百年悠久歷史的爨底下古山村,至今還保存著古老傳統文化。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古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