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05日訊】針對總統蔡英文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學者認為,蔡總統想向國際社會保證,政府不會採對抗舉動;面對大陸壓力,蔡總統調子放軟,以「不屈服」取代先前的「力抗」。
總統蔡英文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總統府今天公布內容。蔡總統回答提問時表示,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不會在壓力之下屈服,兩岸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也希望雙方儘快坐下來談。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向中央社表示,蔡總統將先前給民主進步黨內部公開信中提到的「要力抗中國大陸壓力」,改為「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說明了,蔡總統確實感受到對岸壓力,所以要透過外媒向國際社會發聲。
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主任顏建發認為,蔡總統過去一直釋放善意訊息,但北京卻未有進一步回應,「不屈服與對抗相較又軟一點」,是防禦性的而非攻擊,說明政府持續著眼兩岸和平交往,也是給對岸面子。
趙春山說,專訪有三大重點,首先,蔡總統要讓國際社會了解,「兩岸形勢的嚴峻錯不在我」,凸顯對岸給的壓力。第二,向國際社會保證,政府不會採取對抗舉動。最後,希望兩岸坐下來談,甚至不排除蔡習會。
他說,蔡總統給民進黨的公開信透露了內部基本教義派帶來的壓力,華爾街日報的專訪,目的在於向外界傳達,蔡總統的兩岸政策已被內部認為是示弱,但北京至今未有善意回應,然而政府不會在壓力下屈服。
顏建發則說,蔡總統選在此時談兩岸,可能因為北京當局最近不斷節節逼近,蔡總統的表態,就是希望不要有骨牌效應。並期盼對岸不要把政府的作為解讀為挑釁,說明政府認為兩岸穩定交流很重要。 (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