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王土上的高僧足跡(5)——大元、大明篇

【文史】元大都總設計師——奇僧劉秉忠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3459
【字號】    
   標籤: tags: ,

北京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城,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史上朝代更迭的風雲大事在此輪番上演。北京城歷經八百餘年的建都史後,留下歷史滄桑的印記,也鐫刻上不朽的人文傳奇。

自從兩代帝王忽必烈和朱棣做出遷都的決議後,北京城經過兩位僧人先後的主持建造,成為歷史進程中的一件傑作保留至今。這兩位僧人就是元朝的劉秉忠(釋子聰)和明朝的姚廣孝(道衍)。

《元史》記載,劉秉忠原名劉侃,其人生來就「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後到天寧寺剃度出家,法名釋子聰,師從虛照禪師。師徒二人雲遊天下,到達山西大同的南堂寺。

時年為公元1242年,海雲禪師奉召覲見忽必烈路過大同,他聽說釋子聰博學多才,就特意邀他一同前往藩邸。釋子聰精通邵雍皇極之書,善觀易經象數、六壬遁甲等,在藩邸同忽必烈談論天下大事、治國方略,皆對答如流,對天下事瞭如指掌。忽必烈很欣賞他的才能,就把他留在身邊。

從此,忽必烈藩邸就多了一位身穿僧服的軍師。因他同時掌管府邸各類文案,眾人就取他法號中一字,稱呼他為「聰書記」。

幾年之後釋子聰父親去世,他要趕回家鄉奔喪。忽必烈賜他奠金百兩,還派人送他到邢州。釋子聰守喪期滿後,忽必烈再次召他回到和林。忽必烈向他徵詢治亂之道,釋子聰上書千百言詳細闡述。

他講到天降成吉思汗,起於朔漠,在短短幾年之內就能降伏諸國,取得天下。今有天下之廣,數以兆計的子民,雖是成吉思汗威德所致,同時也是天地神明庇護的結果。成吉思汗「勤勞憂苦,遺大寶於子孫」,而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就可以治理好的。從漢朝興起到五代時期,中國歷經一千三百餘年,其中漢文帝、漢景帝、光武帝、唐太宗等明君,尊崇堯舜禹三王的典章、禮樂、法度等文教。他建議應選擇開國功臣之子,監守京府州郡,推行遵王法、文教。治亂之道,需要人努力去做,結果卻取決於上天。

「孔子為百王師,立萬世法」,在兵征天下之時,很多廟堂被廢,忽必烈採納釋子聰的建議恢復州郡祭孔大典,遵循前朝儀軌;派人尋訪名家名儒,大開言路,遵循舊禮,尊祭上下神祇,以和暢天地之氣,以順天時之行,以成就天下、安定兆民。

忽必烈遠征雲南大理,釋子聰隨行。遠征之前,忽必烈先到達曲先腦兒(蒙語腦兒意為湖,蒙哥駐夏之地)去見皇兄蒙哥汗。在當晚的宴席上,漢臣姚樞講到宋太祖趙匡胤派遣大將曹彬攻取南唐,不殺一人,並保障了市肆照常運營。

次日,忽必烈上馬準備出發,他坐在馬背上拍著馬鞍對姚樞說:「你昨晚說曹彬不殺一人就能取下都城,我能做到,我能做到!」(語出《元史》:「汝昨夕言曹彬不殺者,吾能為之,吾能為之!」)姚樞在馬背上,對忽必烈拱手稱讚道:「聖人之心,當就仁明如此,生民有幸,國之福也。」

然而在攻大理時,其國主高祥拒絕投降,屠殺蒙古信使後迅速逃亡。忽必烈盛怒之下,就打算破城之日下令屠城。釋子聰和漢臣張文謙、姚樞一起力諫:「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忽必烈聽後克制盛怒,思慮許久,對他們說:「我將會和眾卿同守此言。」忽必烈下令裂帛為旗,寫上禁止殺戮的命令,並禁止焚燒百姓屋舍,諸將破城後奉命沒有妄殺屠戮,大理城民得以保全。而先前所俘之人,也都悉數遣放。

中統元年,忽必烈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廣招賢才。釋子聰按照忽必烈的要求,參考中原各代王朝古制,加以篩選,把適宜蒙古之法,逐一陳列,以備世祖參考。

一天,翰林學士承旨王鶚想到大汗登基,萬象更新,可釋子聰還是一副僧人的裝扮,隨侍帝王,甚不合時宜。於是上奏稱,「自陛下登基後,萬象更新。臣子之中,釋子聰隨侍陛下,參與帷幄密謀,定社稷大計,甚是勞苦功高」。可是釋子聰仍穿僧服出入王宮,王鶚稱此事令他深感不安,因此奏請忽必烈,應「正子聰衣冠,賜予厚爵」。忽必烈斟酌此事,拜子聰為光祿大夫,位至太保,並賜子聰府第厚爵,把翰林侍讀學士竇默之女嫁給他,並賜下新名「劉秉忠」。

釋子聰想到:「既天生萬物,自隨分,有安排」,於是坦然接受王命。此後凡選拔人才、定都北京、擬定國號、制定禮儀典章等諸項大事,均親自參與、制定。他以天下為己任,事無鉅細,凡有關國家大體之事,向來知無不言。當時有人稱他是「易地諸葛,彌天道安。」

1264年,劉秉忠根據《易經.坤卦》「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擬定新年號「至元」,同時向忽必烈提出定都燕京(今北京)的建議。遷都之事,忽必烈思慮再三,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命他赴燕京規劃營建新都城。

劉秉忠在規劃元大都的布局時,按照《周禮.考工記》「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禮制,把街道象棋盤一樣進行規劃。並把《易經》中的陰陽八卦、天地相合,都運用在大都的建造中。為體現皇權至上、王者必居天下正中的理念,劉秉忠採用「中軸布局,左右對稱」的重要原則。

在大都正中設定一條貫穿南北長達8公里的中軸線,以此軸線為基準,設置北京城的宮殿、寺院、街巷、市肆等。巍峨莊嚴的寺院寺廟、左右對稱寬敞平整的街道、前後起伏恢宏壯美的宮殿格局,都圍繞這條中軸線產生。而大都的各城門,如麗正門,出自離卦「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文明門出自乾卦「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安貞門出自訟卦「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元大都整體上體現出元朝「至哉乾元」的剛健和草原帝國的宏偉氣象,也為明清兩朝奠定了都城的雛形。

劉秉忠位極人臣,看起來擁有了世俗的一切。有人認為他還俗了,但根據《元史》的記載,他日常齋居蔬食,終日淡然。即使隨侍忽必烈,除以天下為己任之外,他也在上都的南屏山上建造了精舍居住,依然保持著僧人的風範。他自詡是「名利場中散誕仙,只將吟樂度流年」。

他也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個江湖散人,是個「一心忠義,滿懷冰雪,功就便抽身」之人。至元十一年,一日劉秉忠在自己的禪房撫琴彈唱,直到黎明方休。時至天已大亮,僕人發現他端坐在蒲團上,已然坐化,無疾而終。留下清淡的長曲《衲衣籐杖是吾緣》,引人追思。

忽必烈開大元新風,其臣子方得以「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雲」。任憑春風弄絲竹,冠蓋照神州;任憑雁飛汾水,鶴歸華表,轉眼滄海桑田。當後人吟唱著劉秉忠的曲「人間事,一笑不須愁」,回味著歷史,這位「散誕仙」規劃的都城,那如棋盤般的格局,也許像壺中洞天一般,個中自有玄機暗藏。@#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江澤民其人》大結局:黃山老僧細說因緣 無間地獄江鬼數終
  • 科學無法解釋「肉身不腐」這超常人體之謎,然而,歷代高僧或是修行的人「肉身不腐」確確實實存在,現存已知的例子已經超過上千年。甚至,不腐的肉身關節能動,有的還長出了新指甲和頭髮來。
  • (shown)日月推遷似轉輪,嗟予出世更無因。老僧從此休饒舌,後事還須問後人。
  • 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兩次法難後,佛教在隋朝時期得以「中興」,在隋朝短短的38年間,佛教得到了大力的宣揚和推廣,而這與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密不可分。
  • 公元420年,武帝劉裕取代東晉,建立了劉宋政權,成為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版圖最大的朝代。劉裕對待百姓十分仁德,盡力減輕百姓負擔並革除弊政;同時他還「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未嚐視珠玉輿馬之飾,後庭無紈綺絲竹之音」,而這與他相信佛法有關。
  • 繼隋朝楊堅父子弘揚佛法後,唐朝皇帝或信仰佛教,或信仰道教,但在唐朝社會,卻自唐太宗起,奉行儒、佛、道三教並存的政策,使信仰這三教的人在社會上彼此和諧相處。至於唐太宗李世民,諸多史料表明,他對佛教似乎更情有獨鍾。
  • 他從天竺遠道而來,以超群見識、佛門妙術緣結後趙王土。他在宮廷、民間廣行神跡;也在兵爭天下之時,「憫念蒼生」,阻止殺戮,因此成為敦煌壁畫的主角之一。這位世壽117歲的天竺高僧,就是佛圖澄。
  •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吳,與曹操、劉備呈三國鼎立之勢。因吳國位於三國之東,故而亦稱「東吳」。
  • 今天日本的14個縣中(日本的縣相當於省,共有43縣),保存著一位中國僧人的很多的藝術作品,其中包括繪畫、書法、板碑刻等。這位僧人東渡日本後,京都士庶爭相前來謁見,「惟恐其後」,「花軒玉驄,嘶驚輶馳,盡出於城郊,見者如堵」。這位僧人受命出使日本,不僅結束了元朝和日本的戰爭狀態,並開啟了日本「程朱理學」與「五山文學」的先河。這位受兩國國君敬重的僧人,就是大元的一山一寧。
  • 今天的甘肅鳩摩羅什寺中,保存著世上唯一的一顆舌頭舍利。這一奇異罕見的舍利,穿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光陰,向人們展示著它的主人住世時的傳奇事蹟。他有著顯赫的王室貴族身份,而命運卻將他引向更為尊貴的生活——出家修行。他「神情朗徹,傲岸出群」。因與中土的深厚緣分,在紛亂的時局中,他久居長安廣譯經卷,助佛法洪傳,福澤世人。這位傳奇的僧人就是鳩摩羅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