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5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每年黃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按照中國的黃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 十五夜,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潔白如玉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新年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祭月、賞月是中秋節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祭月慢慢演變成賞月。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中秋節的傳說
在中國人的眼裡,「中秋節」是個溫馨和睦、極富詩情畫意的節日,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傳說故事以及「月圓人團圓」的祥和氣氛有關。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中秋明月的故事,包括嫦娥奔月、月中玉兔和吳剛伐桂樹等。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長生藥,回家交給嫦娥珍藏。
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後,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長生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便將藥吞了下去。隨後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月亮上的廣寒宮。
后羿回到家,知道此事後既驚又怒,他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那天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月宮中似有人影晃動,酷似嫦娥。他便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月宮玉兔
據說,月宮中有一隻玉兔陪伴著嫦娥。這一隻可愛的兔子,在「中秋節」裡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大唐西域記》裡記載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森林裡,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個好朋友。由於當時適逢戰亂,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沒有東西吃。
有一天,他們在門口發現一位因飢餓而昏倒的老公公,為了救活老公公,他們分頭出去找食物。但是,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之下,根本沒有食物,後來兔子為了解除大家的飢餓,便自願犧牲自己,當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熱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兔子從滾燙的鍋子撈出來。原來,兔子的善心,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將兔子救出來,並且封牠為「玉兔」,在月亮裡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讓大家時時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吳剛伐桂
相傳吳剛是一位醉心於仙術,但是又不肯專心學習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會做白日夢,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把吳剛帶到月宮裡,並且告訴他只要他砍倒桂樹,就會得到仙術。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時間,桂樹就會癒合。所以,吳剛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將桂樹砍倒,這就是玉帝給予吳剛做事不腳踏實地的懲罰。
中秋節風俗
1. 賞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綵,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擺上食品與子女共同賞月敘談。而文人墨客更忘不了在賞月時,飲酒作對了。
2. 吃月餅。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
3.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掛燈拜月求子。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4.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5.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6.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7.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8.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9.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10. 山東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11.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12.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少數民族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