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行善濟人 積德改命

作者:雲浩
font print 人氣: 436
【字號】    
   標籤: tags: , ,

宋朝許叔微,真州(今江蘇儀征)人,幼時家境清貧,但他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年紀很輕就考中了鄉試。可是,後來他參加省試時卻屢屢落第。

有一次,他在落第回鄉的途中,泛舟經過平望小鎮,夢見有位神人指點他說:「你想要登科,須要憑借陰德。」許叔微問:「我家貧窮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怎麼辦?」神人說:「何不學醫?我能助你智慧。」

許叔微回家後遵照神人的話做,專心研讀醫書,後來果然悟得了扁鵲、張仲景的醫道與醫術。

南宋建炎元年,真州瘟疫流行,許叔微上門為百姓診治,史載其「家至戶到,察脈觀色,給藥付之。其間有無歸者,某(指許叔微)輿置於家,親為療治。」至於方圓數百里的患者趕來求治,許叔微「無問貴賤,雖曛夜風雨,有以疾告,所治輒應手愈……始終不索酬,志在濟人而已,人咸德之」,「所活不可勝計」,經他診治者,十活八九。由於其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百姓們稱他為神醫。

數年後,許叔微趕考途經平望時,又夢見先前見到的那位神人前來,贈詩一首給他:「藥有陰功,陳樓間處;堂上呼盧,喝六作五。」他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就把這首詩寫在尺牘上面。那一年,許叔微以進士第六名及第。

「呼盧」,是指在大殿上傳告皇帝詔旨的意思。因為許叔微的上一名因故不合格,所以他升為了第五;結果他的上一名是陳祖言,下一名是樓村,正是處於陳、樓二人之間。許叔微這時才恍然大悟,夢中神人所述詩句講的正是此事,原來在夢中早就定好了。

許叔微後來任集賢院學士,因不滿秦檜陷害忠良,棄官歸隱,行醫濟人。每遇到貧困的人,就免費贈藥,不取絲毫報酬。

他在行醫過程中,常常遇到他醫誤治的案例,認為當時極需普及《傷寒論》知識,於是將《傷寒論》中一百個症候及治法編撰成《傷寒百證歌》,以七言歌訣體裁敘述,便於人們記憶和傳誦。

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普濟本事方》、《傷寒百證歌》等。人們稱讚他「濟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憫,不為利回」,始終享有「名醫進士」之譽,其子許必勝、其孫許琮皆進士及第,家道昌盛,許氏一門成為望族。

古人說:「人在患難顛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資祖考,下蔭兒孫。」是說,在別人處於危急關頭,一個善良的人應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無量之事,憑借這樣的善德,向上可以使祖宗以及父母受益,向下可以為子孫貽福。許叔微的事蹟正是「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報的佐證。

(源自《太上感應篇例證》、《宋史》等)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書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丘處機得道法後,一路雲遊乞討來到了陝西寶雞磻溪。他在那兒開掘一洞穴作為居所,名為長春洞。他在此洞內清修,日夜打坐,幾乎沒有一點日用品,餓了便出去討口飯吃,冬天常常饑寒交迫。他在磻溪苦修六年,沒添過一件新衣服,不管春夏秋冬,常披一件破蓑衣,人稱「蓑衣先生」。
  • 《名賢集》中有這樣一句名言:「運去黃金失色,時來鐵也爭光。」這話是人生經驗的總結,更是人生命運的詮釋。不管是帝王將相,或是平民百姓蓋莫能外。就拿滅商興周的姜子牙來說也是這樣,時運不濟時賣麵販豬都賠本,時運通達時出將入相何等風光。
  • 自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後,為了豐富人們的技能,提高人們對宇宙、地球和自然界的認識與適應能力,天上又下來了一些神,教導人們掌握各種基本的生活技能與知識,開始了神與人同在的遠古時期。神農氏就是其中一個來到人間的神,他是我國古代三皇之一,他教人類種稻穀、認識草藥的技巧,被稱為農業之神和醫藥之祖。
  •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