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文化簡介(九)儒釋道和中國傳統文化(4)

作者:心緣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

釋迦牟尼・佛家・中國傳統文化

當中國的大道在神州大地上流傳的時候,與此同時,同是東方文明古國的印度,釋迦牟尼的佛法已經開始弘傳。

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劫比羅城,其母摩耶夫人在回娘家途中於藍毗尼園(今尼泊爾南部)生下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從小就具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喜歡思考人生的真理。十九歲的時候,釋迦牟尼拋棄了王位,離開了王宮,出家修行。

當時,印度有各種宗派的修練方法。這些修法,在釋迦牟尼以前就已經存在。釋迦牟尼先修「無想定」三年,最後終於修成。但他認為那不是道、不是根本就捨棄了。釋迦牟尼又修「非想非非想定」三年,最後達到了這個境界。但他發現那也不是道,所以又丟掉不要了。

釋迦牟尼兩次「知非即捨」,當時再也找不到明師,只好自己到酷寒的雪山上去修苦行。他一天只吃一個乾果,餓得不成人形。他這樣苦修是要找出一個真理來。但是六年之後,他認為苦行也不是道就下山去了。

釋迦牟尼來到恆河邊,瘦弱的他餓得實在撑不住了,昏倒在河邊。恰好有一個牧羊女經過,給他吃很好的乳酪,釋迦牟尼得到了營養,恢復了體力。但他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能夠指導他的明師,便渡過恆河來到一棵菩提樹下打坐,發誓非成「無上正等正覺」不可,否則便死在那裡。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凌晨,他抬頭望天看到了天上的明星。這一望,神通與功能瞬間炸開,他的思維在剎那間被打開,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以前修煉的東西,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及種種開悟後應該知道的事情。

由於開悟時釋放出的能量衝擊波,很大的一個地理範圍在釋迦牟尼開悟的那一瞬間震動起來。當時人們認為發生了輕微的地震、山崩和海嘯,其實是釋迦牟尼佛開悟所致。當然,佛的能量是慈悲的不會傷害到人。

釋迦牟尼知道自己得道了,因為他已經具備了開悟後的智慧與能力。經過十二年艱苦卓絕的修行,釋迦牟尼佛終於睹明星而悟道。之後,釋迦牟尼佛便開始了四十九年的傳法生涯。

釋迦牟尼佛的法門的特點叫作「戒、定、慧」。戒是戒去人的一切慾望和執著,定是指人入定修行,慧是指人開悟開慧。大藏經多少萬卷,都不離這三個字。當然,它具體的表述鋪展開來相當龐雜,但其實質就是這三個字。

當時,釋迦牟尼所傳的佛法和另外七種宗教一直有著意識形態上的爭論。那時的婆羅門教勢力很大,與釋迦牟尼佛的爭論最多。人們的所言所行都與史前佛的教誨相違背了。這樣,婆羅門教就走入了末法。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便在印度傳播開來。因為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正法,在傳法過程當中,釋迦牟尼佛不斷駁倒其它宗教的教理,所以不斷有外道中人捨棄外道皈依佛教。

(Fotolia)

如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原先是婆羅門外道,他與釋迦牟尼佛辯論,知道釋迦牟尼佛傳的是正法,就離開婆羅門成為釋迦牟尼佛最有智慧的弟子。這樣,釋迦牟尼的佛法日漸強盛,而其它宗教就日漸衰微,佛教也就漸為其它宗教所不容。宗教之間的矛盾激化到最後,出現了裸形外道殺害佛弟子的事情。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被裸形外道從山上推下的滾石壓死,成為佛弟子中第一個殉教弟子。外道還把佛的弟子抓去,投入火坑,或綁在柱子上用箭射死。佛滅度後,佛的弟子曾被五百人一個單位的砍頭。這些迫害事件都是非常令人悲痛的!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其它宗教才又日漸發展起來。印度的佛教最後與婆羅門教相結合,演變成了一種新的宗教――印度教,印度教不再信釋迦牟尼佛也不供奉其他佛了。所以,佛教在印度産生,最後卻在印度消失了。

然而在東南亞、中國等地,佛法廣泛的傳播開來,深刻的影響了這些國家的文化。

佛法是甚麽時候傳入中國的呢?他對中華文明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據說西漢末年,佛教開始從中國的邊疆傳入內地。佛教一開始進入中國,就和中國傳統文化充滿著矛盾。不少文人排斥外來文化,還出現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兩次大規模滅佛事件。但經過東漢魏晉二百多年的磨合,佛教與中國的本土文化從對抗走向適應,並相互影響。

南北朝時期,佛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傳播開來。在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條件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中國佛教和儒家、道家一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撑,對中國社會各個方面都産生很深的影響。

中國佛教發展到隋唐,進入鼎盛時期。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加上歷代皇帝重視佛教,大量佛經傳入中國,譯成漢文廣為流傳,開始出現了不同風格的佛教流派。如天臺宗、慈恩宗、華嚴宗、律宗、禪宗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禪宗。這時的佛教,已經滲透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人們的生活中。

到了宋代,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已全面滲透到哲學、文學、倫理學,以及法學領域,對詩歌的影響更為突出。許多有文化的僧人也大量寫詩說禪,大量的詩篇從追求寧靜空寂的禪境到開始追求機智活潑的禪機禪趣,追求佛教語言的選擇,追求禪宗中的理性。

可以說,從隋唐之後,佛家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的影響是相當廣泛。主要表現在:其一、中國傳統藝術,如建築、塑鑄、雕刻、繪畫、音樂、戲劇等出現了大量與「佛」有關的作品。其二、中國文學作品出現了切音、文法觀念、名詞新增、文體之開新、詩歌、語錄體、小說傳奇雜劇等新概念及題材。其三、對中國哲學思想產生影響。

此外,佛家思想對於中國傳統科學,比如醫藥、天文、數學的發展也産生了影響。

而佛教對於中國習俗風尚也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第一、信三世。佛家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因緣和合而生,一切都在輪迴之中,人有生老病死,天有陰晴圓缺,花開花落,生滅相成。佛教傳入中國以後,中國人開始知道人有三世,知生有所從來,死知有所往。

第二、信六道。佛教有六道輪迴之說,雖然現世作惡而得福得壽,但其業果若不報於現世而將報於來世。第三、信善惡報。因信三世六道,故信善惡定有果報,或報之自身體,或報之子孫,或報之來世。同時還引進了悔罪植福、延壽薦亡、修德禳災、設供祈願等觀念。

總而言之,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層面,可謂既深且廣。

——轉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吳雨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抓週,又稱拭兒、拈周、試周。相傳這一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在江南一帶流行。古時孩子滿週歲時要行週歲禮,家人要為小孩舉行隆重的慶賀儀式。由於古人相信天命,所以週歲禮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八仙桌上擺放各種物品,讓小孩爬上去抓取,大人則根據小兒抓取的物品來判斷小孩將來的志向。
  • 相傳老子氣質禀賦與衆不同,他諳於掌故,熟於禮制。他歷經文王、武王時期,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和柱下史(相當秦漢的御史)。公元前520年,周王室發生爭奪王位的內戰,老子受牽連而被罷免官職。老子深感人世的險惡,便「自隱無名」,流落四方。
  • 中華大地一直被稱作「神州」,因為它是神的故鄉。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到女媧、伏羲、神農三皇所經歷的歲月來看,這顯然是一段人與神共處的歲月,神曾經直接傳授文化給人類。神傳文化當然就有它的神跡存在。在神有意的安排下,佛道神輾轉下世,方方面面給人類啟蒙,從衣食住行到語言、文字、文化、娛樂以及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留下了無數的神跡。本文只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選取幾則關於詩、畫、樂界出現的神人神跡。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評論